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46 毫秒
1.
说明:以下每章内包括多种题型。1 民事诉讼法概述1)根据案件的性质,诉讼可分为(  )三大类别。 A 国家赔偿     B 民事诉讼 C 刑事诉讼     D 行政诉讼2 )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和解决、纠纷案件依法进行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  )三大部分。 A 法院       B 诉讼参加人 C 其他诉讼参与人  D 国家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及在这些活…  相似文献   

2.
吴丽娟 《当代电大》2004,(10):36-40
说明 :以下每章内包括多种题型。1 民事诉讼法概述1)根据案件的性质 ,诉讼可分为 (   )三大类别。 A 国家赔偿     B 民事诉讼 C 刑事诉讼     D 行政诉讼2 )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为审理和解决、纠纷案件依法进行的活动 ,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 (   )三大部分。 A 法院       B 诉讼参加人 C 其他诉讼参与人  D 国家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  相似文献   

3.
说明 :以下每章内包括多种题型。1 民事诉讼法概述1)根据案件的性质 ,诉讼可分为 (   )三大类别。 A 国家赔偿     B 民事诉讼 C 刑事诉讼     D 行政诉讼2 )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 ,为审理和解决、纠纷案件依法进行的活动 ,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3)民事法律关系的主体可分为 (   )三大部分。 A 法院       B 诉讼参加人 C 其他诉讼参与人  D 国家4 )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 ,调整法院和一切诉讼参与人的民事诉讼活动以…  相似文献   

4.
1)诉讼是指( )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 ),为解 决争议依法进行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关系的总和。“诉讼”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诉讼仅指始于( )、终于( )或调解;广义的诉讼除包含狭义的诉讼的内容以外,还包括( )。 2)诉讼的三个基本阶段包括:( )、审判(调解)、( );诉讼的类别包括:( )、( )和( )。 3)民事诉讼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诉讼活动,即( ),如当事人及其诉讼代理人的起诉、( )活动、法院的( )、市理、裁判( )和执行活动;二是( ),即在前者的基础上必然形成的法院分别同( )、诉讼代理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之间的( )与( )关系。 4)民事诉讼法是( ),是法院审理民事、经济纠纷案件必须遵循的( )、( )和程序;也是一切诉讼参与人进行民事诉讼活动所必须遵循的( ),是民事诉讼法律关系各主体行使诉讼权利、履行诉讼义务的( );是保证民事诉讼( )、( )进行的法律。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民事诉讼理论及民事诉讼实践中,民事诉讼法律关系成为人们广泛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民事诉讼法学界对民事诉讼法律关系主体与诉讼主体存在分歧。以哈贝马斯的交往理论为契合点,探讨了我国民事诉讼各个主体的诉讼地位,认为在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方面,当事人与法院都具有平等的诉讼地位,并从交往理性的层次提出了检察机关可以作为诉讼主体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1 民事诉讼的概念民事诉讼是指代表国家行使审判权的法院和诉讼参加人以及其他诉讼参与人,为审理和解决民事、经济纠纷案件依法进行的活动,以及在这些活动中依法产生的各种诉讼法律关系的总称。2 民事诉讼法的概念民事诉讼法是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调整法  相似文献   

7.
填空 1)广义的诉讼包括、审判(调解)、 三个基本阶段。根据案件的性质,诉讼可以分为、和三大类别。民事诉讼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 (诉讼行为)和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 、人民检察院、、其他诉讼参与人。 3)目前国内主要的仲裁有:、技术合同纠纷仲裁、 4)我国的涉外仲裁是性质的,分 24为和 5)我国人民法院分为级,由 和最高人民法院组成。 又分为基层人民法院、和 ;分为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 6)普通地域管辖以为原则,以 为例外。 7)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号的规定,用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人民…  相似文献   

8.
坡空 l)广义的诉讼包括_、审判(调解)、_三个基本阶段。根据案件的性质,诉讼可以分为_、_和_三大类别。民事诉讼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_(诉讼行为)和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_、人民检察院、_、其他诉讼参与人。 3)目前国内主要的仲裁有:_、技术合同纠纷仲裁、4)我国的涉外仲裁是性质的,分为最和和 5)我国人民法院分为高人民法院组成。级,由又分为基层人民法院、 ;分为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 6)普通地域管辖以_为原则,以_为例外。 7)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条的规定,因不动产提起的诉讼,由_人民法院管辖;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_人民…  相似文献   

9.
1填空 l)广义的诉讼包括、审判(调解)、三个基本阶段。根据案件的性质,诉讼可以分为 和三大类别。民事诉讼具有两个方面的内容:(诉讼行为)和 2)民事诉讼法律关系的主体包括:_、人.民检察院、_、其他诉讼参与人。 3)目前国内主要的仲裁有:_、技术合同纠纷仲裁、 4)我国的涉外仲裁是_性质的,分为 和 5)我国人民法院分为级,由_和最高人民法院组成。_又分为基层人民法院、和;分为军事法院、铁路运输法院和_。 6)普通地域管辖以_为原则,以_为例外。7)根据民事诉讼法第34动产提起的诉讼,由因港口作业中发生的诉讼,由院管辖;继承遗产的诉讼, 人民法…  相似文献   

10.
刘后务 《红领巾》2005,(3):50-52
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关于诉讼法律责任的规定存在许多缺陷和不足,我们在修改<民事诉讼法>时应对第10章的章名、民事诉讼参与人所实施的各种诉讼违法行为、诉讼法律责任方式和审判人员应承担的诉讼法律责任等缺陷和不足加以修改,以便建立科学的民事诉讼法律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劳动基准”应当是基础性的劳动标准,而此处“劳动标准”中的“标准”应与“国际劳工标准”中的内涵与外延一致,即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可以通过劳动合同意思自治范围内的全部事项。因此,“劳动基准”应为法律对劳动法律关系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内全部事项的底线性规定。由“劳动基准”一词的概念可以得出劳动基准法的适用范围——劳动关系中当事人意思自治范围内的全部事项,该事项包含了劳动合同可以约定的全部事项。此外,可将公务员、普通民事关系主体等不属于劳动者的主体排除出劳动基准法的对人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2.
在民事诉讼中,离婚案件具有一些不同于普通民事案件的特点。正因如此,我国民事诉讼法典及其司法解释对离婚案件在民事诉讼的不同阶段都做出了特殊规定。  相似文献   

13.
中国本土语境中的民事非讼程序仅系学理概念.民事非讼程序之理念应随时代要求而与时俱新;民事非讼程序之制度应随社会变迁而与时俱进;民事非讼程序之内容应随民主发展而与时俱增.民事非讼程序话语权提升之关键在于立法规范形式的科学性、非讼程序的独立性以及功能的多元性.民事非讼程序立法体例的二元对立论应当转而采取“阶段论”逐步推进的立法进路.本文本着科学、合理、符合逻辑的原则对民事非讼程序法之内容与架构予以设计,这将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实质升华.  相似文献   

14.
"弟"的本义是"次第",引申有"顺序"、"平顺"义,而从"弟"得声的豑、梯、娣、绨、悌、鬀、鮷等字,恰是基于母文"弟"的本义和引申义通过加注类属标志孳乳分化产生的。同时,"弟"还含有"连续"、"更递"、"渐进"的义核,也孳乳分化出涕、焍、睇、<等字。这些字语音相近、语义相通,在字形上有发生学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拟对英汉数词"two"和"二"、"两"作一对二的比较研究。以多本英汉字典与词典的释义为语料,在词义的历史派生理论的基础上,从概念功能、文化功能与修辞功能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并对比较结果从文化与思维的角度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16.
上古汉语“终”、“死”、“没”、“人”、“言”等词在特定的语境中词义向积极方面偏移。从这些词的词义特征和语境特征来看,偏移的词义是一种隐涵义,是语用推理的结果,没有成为词的固定义项。  相似文献   

17.
在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进行纵向比较研究的基础上,从诉的合并角度对中国附带民事诉讼模式进行了反思。作者对中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的存在价值提出了质疑,认为该项诉讼制度必须适时改造,而最适合中国附带民事诉讼制度改造的路子是在坚持"选择审理模式"的前提下,建立"移送民庭审理制度",对应当纳入"移送民庭审理"的案件范围,建议采取列举式和概括式相结合的立法技术,在刑事诉讼法的再修改中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18.
师生关系是学生成长过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传统的"师道尊严"以及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发展,取而代之的是民主的师生关系。而这样的民主概念有其教育领域中独特的内涵,只有真正认识到其本质,才能在实践生活中找到正确的途径实现师生间的民主。对话式的合作关系注重的就是交流双方的平等,互相尊重。师生之间实现了对话合作,民主的师生关系也就会生成。  相似文献   

19.
论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的精神损害赔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君君 《唐山学院学报》2009,22(1):48-53,68
民事立法中已经确立了精神损害赔偿制度,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在本质上属于民事诉讼,但其中的精神损害赔偿问题却一直得不到解决。文章在对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精神损害与赔偿涵义界定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立法与实际,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同时考虑到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不同法律部门的协调和域外立法的借鉴等方面,深刻地阐述了在我国刑事附带民事诉讼中确立精神损害赔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在中国人的话语行为中,"知"始终是频繁出现的修辞原型,这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从广义修辞学角度,联系"知己""知我""知音""知人"四个词语,分析"知"所蕴含的丰富的修辞原型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