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如何利用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做到捕捉信息,有效牵引;善待意外,巧妙点拨,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课堂充满灵性,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不可回避的问题。本文从课堂教学实际出发,通过对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一堂普通教学课的片段描述与剖析,来谈对课堂生成性学生资源有效开发与运用,旨在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
吴升利 《科教文汇》2011,(33):111-112
小学生是刚接触到知识的一类群体,有着活泼、好动等特点,作为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的思维,努力创造学生的思维空间,尤其是在数学这样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中,激发激活学生的思维,将会成为伸展儿童生命灵性的根基。从而使得学生的潜力得到激发,数学能力、数学思想得到充分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课堂教学活动是由一个个教学细节构成的。"教学细节"是指发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的充满思辨与灵性的课堂场景。关注细节,巧妙处理课堂活动,提升教学智慧,演绎出精彩的数学课堂。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应被看作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的生命经历,是他们生命意义构成部分。因此,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是时代对我们每位教育工作者提出的要求。教师应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氛围,使课堂富有美感性。让学生在充满灵性的感悟中体验学习的快乐,在充满激情的创造中享受教育的幸福。  相似文献   

5.
绿色,即鲜活、灵动,充满活力与灵性。绿色评价,就是要改变传统,以人为本,以多元化的方式进行全面、客观的学业评定,从而激发每一个生命个体的灵性与活力,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廖漫云 《大众科技》2004,(12):54-55
通过对传统与现代两种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比较———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机械、陈旧、俗套,缺乏灵性和创新性,容易挫伤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现代化教学模式在文化继承的同时能更注重人的创造性培养,由此提出对今天美术现代教学模式的思考。本文探讨了在信息时代的今天,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形式下,按照现代美术欣赏课教学模式的基本要求,应如何构建相应的课堂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我们的课堂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领悟等多方面的发展,忽视了生命的存在,制约了儿童的嘴巴、双手、头脑,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新课改要求我们应当在课堂教学环境中创设一个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场所",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这就需要我们为学生打造生活化的数学课堂,打造充满爱意和创意的课堂,在平等、合作、交流中使学生真正体味到数学的乐趣,给数学课堂注入灵气。  相似文献   

8.
"新课标"明确提出语文教学的"三维"尺度,其中,有关"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表述更是站在时代的前沿,这对语文最富于人文气息的学科及其教学提出了迫切要求,孔子云:"好知者不如乐知者。""乐"即情也,道出了情感因素在学习中的重要地位,积极从"情"字上作文章,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仅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而且能潜移默化地渗透思想教育,达到文道的和谐统一。这就要求教师借助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因素,激发学生的灵性,以情育人。  相似文献   

9.
职高化学中课程资源是课程目标达成的重要因素,课程资源的整合是丰富课堂教学内涵、实现高效课堂的关键,教学中形成的资源是高效课堂的灵性所在,教师能及时捕捉、利用生成资源,才能彰显教师的教学智慧与教学机智,才能使课堂变得高效精彩。  相似文献   

10.
要提高物理实验教学质量应在演示分组实验基础上加强实验设计,学生通过自己思考探究,质疑请教,相互讨论,促使他们在实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灵性,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1.
教师要培养学生习作中的悟性和灵性,就必须让学生读经典之本,写想象之文,抒自然之情,表真实之情,让学生扑向生活的"百草园",努力使作文过程成为学生从生活中求真、养善、立美的过程,促使学生的人格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12.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是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感受。望作兴叹、望文生畏的学生多矣,缺乏真情、无病呻吟者不少,唯充满灵性者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还是我们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3.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让学生在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自信的氛围中受到激励和鼓舞。使学生在课堂学习过程中保持积极的心理氛围,营造充满灵性的小学语文课堂,让课堂重新焕发生命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作文难写,作文难教",是绝大多数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感受。望作兴叹、望文生畏的学生多矣,缺乏真情、无病呻吟者不少,唯充满灵性者凤毛麟角。究其原因,还是我们长期以来作文教学重结果而不重过程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罗勇 《科技风》2016,(4):74-75
将情景教学法运用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在情境中体会语感,在情境中加强应用,在情境中结合感知,在情境中保护灵性,在情境中将作文融入学生的内心世界,通过暗示引导、情感驱动、角色转换,完善学生独立人格,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健全学生体魄,让学习成为一种愉悦的体验。  相似文献   

16.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而最终服务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中才能赋予活力和灵性。新的《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  相似文献   

17.
杨珍 《科教文汇》2010,(17):94-94,97
学生作文来源于生活,积蓄于生活。作文就是学生通过手中的笔来再现生活、描绘生活。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自然,创设一定的情境,捕捉特定瞬间,让学生积极参与生活实践,在生活中广泛"采蜜",激发其表达的欲望,那么,情感就会自然流露,写出来的文章必定会生动、活泼,充满灵性。  相似文献   

18.
张丽红 《科教文汇》2010,(23):101-102
我们的作文教学总是举步维艰,学生写得痛苦,写得乏味,老师改得头疼。生活在这个日益发达、五彩缤纷的时代,学生怎会"无米下炊"呢?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作文命题陈旧,学生灵性尽失;作文要求太拘谨,让学生放不开手脚;作前的指导痕迹太多,导致了千人一面;作文评改挑剔,不能以赞赏为主。  相似文献   

19.
杨勇 《科学中国人》2014,(5S):202-202
随着课改的进一步深入,《语文课程标准》的实施,大部分教师已率先用以学生为本、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新理念大胆地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进行改革,课堂较多地出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机互动、平等参与的生动局面。开放型语文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新要求。素质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首先着眼于人的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目中有人的教育。以此观点对照现在语文课堂教学,目中无“人”的现象还是比比皆是,那种把学生当着等待灌输的容器的“满堂灌”、“填鸭式”且置之不论,就是那些所谓“启发式”的课堂教学,又有多少是真正把学生看作是活生生的有灵性的人呢?因此,必须充分认识到,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应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积极推进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20.
黄潮海 《知识窗》2012,(4X):78-78
<正>《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而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发展是主体意识的本质特性,是素质教育的灵魂。"然而长期以来,我们的地理课堂沉闷、乏味,缺乏灵性和生命力,忽视了学生情感、想象等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