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自上期推出“《超级女声》现象研究”栏目以来,得到学界与业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本刊陆续收到不少对“超女”现象进行研究的文章。为继续推进对这一现象的研究和探讨,感谢众多读者对本刊的支持和厚爱,现再刊出一组文章,从《超级女声》所体现的时代性、经典文本分析、成功要素的心理学解读等方面进一步进行研究。欢迎广大读者继续投稿,积极推进对《超级女声》现象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此文从新的语言现象入手,结合实例探讨了“超级”作为副词的最新用法,并利用语法化的理论来解释一向被认为是广义形容词/区别词的“超级”在语言运用过程中的词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超级女声”现象为学校教育提供一个难得的反观题材。反思目前的学校教育,我们发现它与素质教育相距甚远,其根本原因是教育价值观、教育对象观和实施时没能体现以人为本,把学生作为完整的人来教育。因而需要树立科学的学生观,用完整教育来培养完整的人。真正的审美教育、休闲教育在学校的缺失,是“超级女声”现象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超级女声"与大众文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黄彩萍 《鄂州大学学报》2006,13(1):55-56,59
“超级女声”是一个文化符码,它制造了一个消费时代的娱乐神话,显示了大众文化在当下巨大的渗透性和煽动力。  相似文献   

5.
继2004年超级成功之后,2005年“超级女声”再一次风靡全国。种种对此有关社会的、经济的、美学的、文化的所谓“小题大做”,或许囿于“技术决定论”的诟病,都有意无意地忽略或淡化了对大众传播媒介本身的关注。因此,文章从大众媒介的角度切入,对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引言]2005年,“超级女声”(以下有时简称“超女”)异军突起,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逐渐升温,成为一种众多人关注的社会现象。这一年夏天,快乐中国超级女声,以其群众性、互动性和娱乐性,在中国娱乐界产生了颠覆性的影响。8月26日,历时半年、在社会引起轰动效应的“超级女声”终于落下了帷幕,李宇春、周笔畅、张靓颖分获冠亚季军。超级女声曾经让那么多人疯狂过、感动过、梦想过,不管人们褒贬如何,它都已经成为这一年最值得人们记取和思索的历史文化事件……如果评选2005年最热门事件,“超女”现象恐怕是当之无愧“第一”。其火爆程度有…  相似文献   

7.
谢建军 《师道》2007,(6):21-21
正如有评论所说的,“‘超级女声’是一架巨大的梦想发动机,也是一架巨大的梦想破坏机。”笔者不想对“超女”现象进行分析评论,但学生对其“热中”已经使他们没法静下心来读书。解铃还须系铃人,笔者便开始关注“超女”。[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无为而治”是中国古代管理文化的精髓,“超级领导”则是西方现代一种新的领导思潮。基于“无为而治”思想和超级领导理论,领导活动的最高境界应是在以“道”的辩证思维进行“有为”的超级领导、以“法自然”的思想实现超级领导的“无为”本质这一思想境界的基础上.从建设“无为而治”的超级领导文化、提高领导活动各主体的“领导”能力、塑造超级领导的“自组织”结构等方面进行努力,进而实现“无为而无不为”的自然领导状态。  相似文献   

9.
周俊 《教书育人》2005,(12):53-55
“超级教师超级驯” 日前,一场名为“超级教师超级驯”的活动正以“超级女声”的形式在杭州卖鱼桥小学落下帷幕,参选老师将通过海选PK、总决选,充分展示自身才艺,以赢得小学生的选票,活动设评委、大众评审团、后援团,且每一场比赛都有拉票赛。  相似文献   

10.
2006年初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又一次在娱乐界掀起了风波,是继“超级女声”之后的又一文化现象。笔者试图从三个角度解读这一文化现象:一是国内电影创作的误区;二是网络传媒神话的构建;三是大众文化对精英文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11.
“超级女声”一词,大家肯定不会陌生。2005年的“超级女声”,是一个音乐梦想之花盛开的舞台。在这个舞台上,青春和美丽,浪漫和执著,与歌声一起飞扬。“超级女声”、“超女”及随之带出的好几个新词,在一夜之间传遍大江南北。  相似文献   

12.
一场名为“超级教师超级选”的活动近期以“超级女声”的形式在杭州卖鱼桥小学火热进行。参选教师通过海选PK、总决选,充分展示自身才艺,以赢得小学生的选票,活动设评委、大众评审团、后援团,且每一场比赛都有拉票赛。与此同时,在两家媒体的牵头下,成都也举行了2005年度“超级教师”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3.
自2004年以来,国内兴起的青少年“超级女声”热引发了学术界广泛的讨论,支持与反对的双方基于自己的立场各抒己见。对相关争论进行梳理和分析,能使人们理性地认识和对待青少年流行文化中“超级女声”热现象。  相似文献   

14.
“超级女声”异军突起,铁骑横扫,从一个娱乐节目迅速升温成一种社会现象。不管你喜不喜欢、愿不愿意,它都如黄河水泛滥般汹涌而至。于是有保守者惊呼,这是全民素质的倒退;有乐观者赞叹,这是草根阶层的狂欢。窃以为,这或许还将是一种流行文化,一个时代名词,其中还有不少的化学术语哦。注:本文参考教材为人教社2001年出版的初中化学课本。  相似文献   

15.
姚明现象不仅是一种体育现象、商业现象,更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现从社会文化角度分析姚明现象产生原因以及它对我国社会文化产生的影响,旨在通过对姚明现象的解析为我国以后培养更多的“姚明”式的人才作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6.
语言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文化信息的载体。汉语成语更是汉民族文化的精华,最富有汉民族的文化特征。“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这看似简简单单的一条成语,却蕴涵着元宵节日的“放灯”习俗、语言文字的“避讳”风气、“放火”有罪的价值观念和“官民对立”的社会现象等极其丰富的民族文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世说新语》所反映的“清谈”是一个极具特色的文化现象,也是一种语言现象。该语料中频繁地使用息缺修辞格,并且存在大量的偏离现象,很好地体现了魏晋清谈之“清”的修辞学含义。  相似文献   

18.
胡彬 《广东教育》2005,(11):62-63
说“超级女声”引得万“生”空“校”,似乎有些夸张,但这个电视娱乐节目声势浩大,人气旺盛,女生趋之若鹜,引发了全国性的“超级女声”狂潮却一点不为过。纵看“超女”以及她们“Fans”的身份,大多是在校学生。在“超级女声”面前,教育者该反思什么……  相似文献   

19.
中西习俗文化"冲突"--跨文化交际实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跨国度、跨文化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 ,中西方因在价值观念、社会规范和文化规约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习俗差异 ,会在实际的交际中出现文化“冲突”或“碰撞”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会导致交流障碍 ,严重的甚至会引起交际双方的误解。因此 ,了解和分析这种“冲突”产生的原因 ,有利于克服中西方的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现象的产生 ,使交际能够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发展,那种单向的“父为子纲”的传统文化传承模式受到了越来越大的冲击和挑战,“文化反哺”现象引起越来越多人的重视。有人在对“文化反哺”现象生存的广阔社会背景、现实意义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的基础上,发出了“向孩子学习”的呼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