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软科学》2014,(10):139-144
基于2006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分析了互联网使用与我国城镇居民幸福感的关系。研究显示:控制相关变量后,互联网对城镇居民幸福感有显著促进作用,有序Probit和Logit模型及工具变量估计结果均支持了该结论。进一步分析发现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男性相比女性使用互联网对其幸福感具有更大的积极效应;互联网对幸福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中青年中,在老年人中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产生了复杂的社会影响。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从多个维度构建民生风险感知指标,采用多元回归、固定效应模型以及工具变量法探究了公众的互联网使用行为与民生风险感知的关联性。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信息通信技术的普及对公众民生风险感知的转变产生了深刻影响,互联网使用行为显著增强了个体的民生风险感知水平。第二,互联网对民生风险感知的强化效应在不同群体间存在程度上的差异,其强化效应在中高收入和中老年群体以及城镇地区更加明显。第三,在环境保护、医疗、教育和贫富差距等领域的民生风险感知转变过程中,互联网发挥的强化效应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中国老年人健康长寿调查(Chinese Longitudinal Healthy Longevity,CLHLS)2005年的数据在控制个体社会人口学特征变量之后,考察了地区收入不平等、健康对我国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主要得到了三个基本结论:首先,收入不平等对我国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有显著的负面影响,而且它主要是通过影响老年人的健康间接地影响其主观幸福感;其次,收入不平等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存在显著的城乡差异,它对农村老年人的负面影响要远大于城市的老年人,而且在控制了健康变量之后,收入不平等对农村老年人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依旧在10%统计水平下显著,对城市老年人不再显著;最后,收入不平等对有无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感存在显著差异,有医疗保险的老年人幸福水平更高,收入不平等对他们幸福感的负面影响相对要小得多。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数字素养也逐渐成为了21世纪人们必备的素养之一,然而大部分老年群体的数字素养仍有所欠缺.此背景下,本文以雄安新区的农村老年居民为研究对象,基于30份样本的实地访谈调查,结合"使用与满足"理论分析农村老年居民数字素养的现状.研究发现,雄安农村老年居民使用互联网的原因主要是社交和娱乐;在智能生活方面,互联网的使用情况参差不齐,使用率普遍较低.在此基础上,本文聚焦于农村老年居民,结合农村特点和居民习惯,提出适合农村老年居民的数字素养提升路径,帮助农村地区老年人更舒适、更便利地生活,从而提升全民的数字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5.
对340名女大学生的瑜伽锻炼与情绪智力水平之间的影响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学习过与未学习过瑜伽课程的群体之间的情绪智力水平差异显著(P<0.05);两个群体之间在情绪觉知力和情绪调控力2个因子上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1),在情绪评价力和情绪表现力2个因子上有显著的差异(P<0.05);但是在促进思维水平上,两个群体之间差异不明显。从子维度上看,在情景知觉、压力承受力和灵活性方面,两个群体之间的差异非常明显(P<0.001)。结果提示:瑜伽课程对女大学生的情绪智力水平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6.
健康信息素养是健康素养与信息素养融合的产物。在互联网时代,提高老年人的健康信息素养水平对其改善健康状况、提升老年生活幸福感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老年群体的健康信息素养普遍处于较低水平,运用互联网技术有助于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水平的提升。互联网在优化获取渠道、丰富资源储量、促进经验重构等三个方面为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提供了机遇,同时,老年人也在获取健康信息、理解健康信息、甄别健康信息、应用健康信息等方面面临着重大挑战。针对互联网提供的机遇与面临的挑战,本文从教育体系、社会氛围、市场行为、设备改造四个层面提出提升老年人健康信息素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朱敏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6):221-221,219
目的:考察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学习策略与口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文献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对非英语专业243名大学生的口语能力和语言学习策略运用进行了测试、调查。结果:a.学生的口语能力差异显著,口语能力整体处于较低水平。男女生的口语能力存在显著差异,朝鲜族和汉族学生在口语能力方面不存在差异;b.不同性别和民族的学生在语言学习策略的使用上不存在显著差异;c.语言学习策略影响学生口语能力。结论:非英语专业大学生的语言学习策略与口语能力存在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农村社区的老年抑郁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表、老年抑郁量表(GDS)对298例农村社区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298个调查对象中14.8%(44人)为重度抑郁,37.6%(112人)有轻中度抑郁,不同文化水平、居住方式、自评健康状况的老年人的抑郁情况存在差异,单因素Ordinal分析显示文化水平低、独居者、自评健康状况不佳者抑郁症状水平较文化水平高、非独居者、自评健康状况较好者高。结论:农村社区老年抑郁情况较为严重,需加强对农村社区老年人的心理护理。  相似文献   

9.
人口老龄化背景之下,老年人的生活与权益逐步受到了更为广泛的关注,不仅仅是老年人自身关注,老年人的家属也是关注群体。国家为了让老年群体获得更好的晚年生活,提供了多种精神与物质上的生活保障,但是由于我国人口众多,地域广阔,在具体的落实情况上存在的一定差异与难度,但是总体情况上呈现出逐步完善的状况。  相似文献   

10.
《软科学》2014,(2):131-135
利用TPM模型分析影响农户大病成员医疗决策和医疗支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经济状况农户之间以及农户家庭内部医疗支出呈现非均衡性特征,贫困大病成员的医疗支出显著高于富裕成员,女性大病成员医疗支出显著低于男性,老年大病成员医疗支出显著低于其他年龄组成员,大病成员医疗支出水平随着大病成员代际次序的上升而下降。此外,健康状况(包括是否慢性病、自评健康状况、是否劳动力)、户人口规模对大病医疗支出也有显著影响,但新农合、大病救助等医疗保障项目却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1.
王潆雪  井西学  任飞 《科教文汇》2010,(36):137-138
采用《生活满意度指数A(LSIA)》和《费城老年中心(PGC)信心量表》对老年人进行调查,探讨晨练与老年人生活满意度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结果显示晨练组与对照组之间生活满意度、主观幸福感、激越、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均存在差异。晨练组中,男女之间量表总分以及各个分量表得分上均不存在差异。对照组中,男女之间生活满意度、信心、对年龄的态度、孤独与不满均存在差异。坚持晨练的老年人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水平,拥有较大主观幸福感。没有晨练习惯的老年人中,女性拥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具有较高的生活满意度水平,对年龄的态度更积极,较少有孤独的感觉。  相似文献   

12.
蔺国伟  白凯  刘晓慧 《资源科学》2015,37(11):2151-2161
随着中国出境旅游的高速发展,购物成为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受群体影响的跟风购买又是其突出表现形式。本文通过2×2×2组间因子实验法,分析了参照群体(亲友vs.旅行社)、品牌来源国形象(高vs.低)和产品销量(高vs.低)对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趋同行为的影响,同时考察了三者之间可能出现的交互作用。实验结果表明:①参照群体与产品销量对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趋同行为均有显著影响;②参照群体与品牌来源国形象对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意愿均有显著影响;③参照群体与品牌来源国之间交互效应因产品属性的不同而不同,享乐型产品交互效应显著,功能型产品交互效应不显著;④参照群体与产品销量的交互效应在不同属性的产品之间均不显著。上述结论说明,中国消费者海外旅游购物过程中易受参照群体的影响,而这种影响重点在品牌来源国维度上发生,且不同参照群体、品牌来源国形成的购物趋同因产品属性的不同而存在差异。最后,本文对结论中出现的不一致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3.
针对ATM机使用群体状况、存在问题,从现代设计学角度出发,提出了符合老年群体的ATM机界面设计策略和设计方案,并全面总结分析了老年人的内心需求和生活习惯,从人性化、情感化、智能化、简易化4个方面进行老年人ATM机产品的设计和开发。  相似文献   

14.
互联网和电视是特点最为相近的媒体形式,人们普遍认为互联网将对电视形成巨大的冲击.本文通过调查数据发现:(1)网民中上网和看电视的时长并无显著的相关关系;(2)不同上网频率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明显差异;(3)不同网龄的网民看电视时长无显著差异.结果显示互联网与电视使用上并非简单地相互替代关系,人们的媒体消费行为主要受到个人背景特征的影响并存在一定的惯性.  相似文献   

15.
探讨了专业的老年网络社区中老年用户群体特征,为建设老年用户网络平台以及为"互联网+养老"等智慧养老模式的建设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以专业的论坛社区网站"可爱老年网"为例,利用统计分析、聚类分析等技术对网络社区中老年用户群体的基本描述特征、网络使用与活动的类别特征进行分析与可视化。研究表明一方面老年网络用户群体具有很强网络需求,表现为强网络粘性和依赖性,但总体活跃度处于一般水平;另一方面不同类型的老年用户的网络参与模式、参与程度和在线社交网络模式均有很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16.
运用心理健康量表和自尊量表,对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自尊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留守中学生在心理健康上不存在性别上的差异,而在初、高中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自尊水平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年级上存在显著差异;留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与自尊存在显著正相关。  相似文献   

17.
本文采用1985-2011年的相关时间序列数据,运用协整分析和分位数回归方法,将保险需求细分为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分别分析了在不同需求水平下人均GDP、人均教育支出和居民可支配收入对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三个影响因素对人身保险需求和财产保险需求均存在显著的正向作用,但整体而言,各个因素对人身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均大于对财产保险需求的影响程度;在不同的保险需求水平下,各个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8.
利用我国制造企业2005年的调查数据,研究相关因素对企业研发支出及研发强度的影响.研究发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所在省份人均CDP)及是否有外商投资企业与研发支出的绝对值和强度之间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企业规模与研发强度之间存在显著正向关系,但与研发支出之间只呈不显著的正向关系;出口导向与研发支出间呈不显著的正向关系,与研发强度之间则呈显著负向关系;亏损企业的研发支出显著低于盈利企业,但其研发强度却高于盈利企业;没有发现财务杠杆与研发活动之间存在显著关系.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互联网影响服务型制造的内在过程与机理。在此基础上,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对服务型制造予以定量测算。结合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互联网对推动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互联网能够显著提高服务型制造发展水平,是服务型制造发展的强大动力;互联网对不同类型的服务型制造的推动作用存在差异;互联网对服务型制造的推动作用在生产率比较低的制造业更强;随着政府干预水平的提高,互联网对服务型制造的影响有明显变化。因此,中国实施“互联网+”和服务型制造,有助于建设网络强国和制造强国。  相似文献   

20.
赵忻怡  韩啸  梁兴堃 《情报科学》2022,40(10):82-89
【目的/意义】破除老年数字鸿沟需要引导老年群体使用智能手机等信息技术。尽管已有研究探索了老年 群体接受和使用信息技术的影响因素,但少有研究关注信息技术使用对老年群体身心健康的影响。本研究以社会 参与的视角探讨我国老年群体微信使用行为与其抑郁程度的关联机制,进而为理解信息技术使用对老年群体的影 响提供实证证据。【方法/过程】使用2018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数据,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微信 使用与抑郁程度之间的关系,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效应。【结果/结论】在8122名60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中,微 信使用者为524人(6.5%),且这些使用者存在明显的异质性的社会结构。回归分析发现,老年群体微信使用与其较 低水平的抑郁显著相关,同时,其社会参与在其中起到了中介作用。【创新/局限】研究结果启示我们应在帮助老年 群体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缩小数字鸿沟的同时,利用好信息技术的优势,促进老年群体的社会参与,进而增进其 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