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生教育体系国际比较可为国内高质量研究生教育体系建设提供经验借鉴。从高等教育依附论视角观察,受高等教育世界体系话语影响,研究生教育体系国际比较面临挑战,维度聚焦在体量与质量两方面,对象集中在“显”制度与“优秀”个案两端。以中美两国研究生教育体系的比较为例,国际比较存在规模比较误解、机构比较误读与实力评价误用等对象偏移、方法偏差现象,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制度比较主导下存在一定的价值偏向。应注意比较方法的适用与更新,并可从系统—组织与教育空间两种视角进一步推进研究生教育体系国际比较。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使比较教育研究面临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挑战,尤其是本土化研究。针对此,文中提出要反思自身理论建构方式,包括警惕“唯东方主义”、“唯西方主义”和克服思维定势:要加强和国际比较教育学者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各国文化理解,既要“引进来”,也要“走出去”。  相似文献   

3.
数字化转向为数字时代的比较教育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但它不是比较教育未来发展的全部。基于表现的教育问责制度在全球范围盛行、比较教育研究对科学化的追求以及数字技术的革新进步,为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提供了现实性和可能性。比较教育研究数字化转向的主要向度体现在:研究主体从比较教育知识的作者转向合作者;研究客体从“文献”转向“数据”;研究目的从追求教育知识的“因果必然性”转向注重“相关性”;研究方法从分析到综合。然而,比较教育研究的数字化转向同样存在限度:在本体论层面,易陷入唯数据主义;在价值论层面,易缺乏人文主义精神;在关系论层面,易推动国际教育形成数据殖民主义。  相似文献   

4.
李磊 《教育导刊》2010,(1):46-49
本文从比较教育研究功能的重新理解和诠释切入,认为比较教育要积极适应新的时代特征,以“国际视野”为背景,在追求“本土行动”的过程中及时对其功能进行恰当而合理的定位。我国当前的比较教育研究存在着功能缺失和定位模糊的问题,故需从比较教育的功能定位与研究范式转型两个角度,来对比较教育功能的实现路径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5.
2002 年,在北京召开“ 国际数学家大会” 之际,在重庆举办了“ 廿一世纪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国际学术研讨会”.与会者从国际的视野,审视世界数学教育课程发展概况和遇到的难题,对日本、韩国、新加坡、法国、美国、俄罗斯和荷兰等国的课程发展概况进行了专题报告.中国的数学课程新标准,需要从“ 后现代” 社会以适性教育角度审视分析,并与各国数学课程的发展趋势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6.
置身于全球化背景下的比较教育面临着诸多冲击和挑战,特别是在以西方为主导的强势话语下,比较教育学科和实践逐渐偏离了它正确的航向。由于对普世主义信念的坚守和文化自觉意识的缺乏,比较教育学科和研究者时常面临着身份认同危机。在此背景下,走出困境的惟一出路就是认清国际教育交流的学术话语权利关系,提升文化自觉,努力寻求“本土生长”的教育理论和实践,倡导“和而不同”的理念,并积极参与到国际教育的对话与交流中。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育国际比较的研究范式是指研究者在从事数学教育国际比较时所遵循的基本规范.不同的研究者从事研究的目的、方法会有所不同,从而会形成不同的研究范式.中国的数学教育国际比较已基本上形成了“现实—理论—实证”、“理论—实证”、“实践—思辨”3种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8.
伍尔夫松是俄罗斯当代著名比较教育学家、俄罗斯教育科学院“马莉科娃—伍尔夫松学派”奠基人之一。伍尔夫松的比较教育思想体现为对比较教育学本体论、目的论及方法论的阐释。在本体论上,他主张比较教育学研究对象的时间范围应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之后,认为关于比较教育学定义的争论不应成为关注的中心;在目的论上,他持综合取向的观点,强调比较教育促进国际教育交流与合作的价值;在方法论上,他主张比较教育研究应“闯入”相关的科学知识领域,警惕将个别现象普遍化,重视二元比较的价值,批判性地借鉴西方国家的教育经验,重视文献研究的价值。伍尔夫松的比较教育思想对俄罗斯比较教育学理论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并可为我国学界提供启迪和思考。  相似文献   

9.
历史 十九世纪及二十世纪前叶,拉美国家的比较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一些见多识广的学者和旅行家,对国民性、政治制度和教育系统的关系进行过一些定性描述,有关的文献作品多属介绍观感,尚缺乏深入的调查和准确的比较。真正把拉丁美洲作为一个地区通盘研究,并加以系统地分析,还是二十世纪后半期的事。关于拉美比较教育研究的发展情况,可以从研究组织、研究内容、学术会议等方面了解其概貌。 从研究组织看。在拉丁美洲,有一些国际的或地区的机构,他们并非专门从事教育活动或教育研究,其涉及面相当广泛,常常把教育视为社会现象的一部分加以分析研究。成立于1929年的“国际教育局”,在拉美首先开展了对教育问题的比较研究。195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实施了旨在推动拉美地区初等教育发展的“主导工程”(The Principal Project),从而为比较教育提出了一个最重要的课题。另外,还有一些机构曾涉足过教育活动及比较教育,  相似文献   

10.
比较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之初,目的是推动现代教育的改革及建立科学的教育。而“科学性”正是通过学科研究方法的成熟与否、方法论体系的完整与否来进行判断的,这也是一个学科成熟与发展的重要表征。在对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比较教育研究方法及方法论发展进行简要梳理的基础上,认为其主要分为借鉴与移植、反思与创新两个阶段。同时,聚焦当前中国学界在比较教育研究方法领域关注的问题,将其归纳为两大问题:研究方法的选择及研究方法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11.
引言 本研究始于1978年秋。目的有四:①描述比较教育尤其是美国比较教育的发展;②从跨学科的角度理解比较教育研究的目的和方法;③确认比较的方法和观点的有效性;④对不断变化的政治、文化和智力环境作出反应的这些方法和观点的持续评价加以审查。 当时的研究得出了一些混乱的甚至是相互矛盾的结果,从而迫使人们对比较教育的目的、方法和发展趋势进行了第一次调查。“比较教育和国际教育学会"(CIES)在密执安州安阿伯召开的会议上(1979年3月21日—23日)散发了其调查报告。  相似文献   

12.
顾明远是当代中国著名的比较教育学家。他辛勤耕耘,开拓创新,建构了以比较教育的目的与方法、比较教育与文化研究、比较教育与知识经济、比较教育与国际理解以及国别教育研究为主要内容的比较教育体系。他首创中国比较教育学科点,拓展了比较教育的研究对象,创新了比较教育的研究方法,为创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比较教育学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面对21世纪教育国际化和全球化趋势,中国比较教育经历了范式的转变,表现为利用方法论工具,构筑新的理论框架,加深(或拓宽)研究的领域。通过对中国大陆、香港、澳门和台湾有关国际和比较教育的会刊、期刊和报告进行文本分析,作者试图阐明在上个世纪中国政治意识形态的变化与比较教育的历史发展之间的辨证关系,找到中国比较教育在“全球浪潮”中的定位。所谓的“全球浪潮”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比较教育话语源的多样化;比较教育学会之间的互通信息;全球化与地方化之间不断增强的张力。文章最后得出了对中国比较教育发展演进的一些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比较教育为促进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在新的历史时期,应如何加强中国比较教育高级人才的培养和比较教育学科建设?21世纪世界比较教育学科发展有哪些新趋势?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发展和未来前景又将如何?2009年11月12日~13日,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主办的“社会转型中的比较教育学科建设”高层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条件,面对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紧迫要求,比较教育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发展战略的宏伟事业中将发挥更大的作用。而这就要求我国比较教育学科有一个更大的发展。为达此目的,我国比较教育学科建设在走向世界,积极地从国外优秀文化中得到必要借鉴的同时,还必须注重与自己民族文化传统的对话,从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吸收独特的营养,丰富自已。特别要对“和而不同”的哲学思想做现代转换,使之成为比较教育学科建设深入发展的条件和方向,也是我们同国际比较教育对话的基本立场。本文从中国传统哲学之于比较教育意义的发现、“和而不同”与全球化条件下比较教育的方向及“和而不同”的哲学与比较教育研究西方中心的终结三方面论述了这个观点。  相似文献   

16.
教育国际化是比较教育研究者天然的独特研究领域.本研究分析了《比较教育研究》近50年刊登的“教育国际化”研究成果数据,发现“教育国际化”是中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重要领域,且重要性日益突出.中国比较教育学界虽然在过去的30年间对“教育国际化”研究做出了重要的知识贡献,但就研究问题、研究方法和研究开展方式而言都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7.
论90年代的比较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特约稿) 本文的选题回应了我在20年前在《比较教育》专刊上发表的一篇有关“艺术的状况”(The state of the art)的论文。在那篇论文中, 我提出“比较教育研究不是一门学科,而是一种背景”。我认为,从一个政策研究者的角度而非一个比较家的角度出发,比较研究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潜在作用: ·提供整个国际范围内有关不同的教育实践效果的资料(若这些资料的确是存在的话); ·提供教育系统内部动力的个案研究以及这些动力是如何影响特定背景中教育实践的独特效果的。经此研究我认为可以就有关具体革新可能会…  相似文献   

18.
论中国比较教育的重生——基于学科制度结构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比较教育学者对比较教育的信心发生了根本性的动摇,学科自信变得不堪一击,学科优越感渐趋丧失,学科的可持续发展也正在瓦解.中国比较教育衰微的迹象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就内部而言,比较教育的身份认同正在解构;就外部而言,比较教育的社会需求渐趋丧失;就世界范围而言,比较教育的式微之势难以避免.从学科制度结构看,中国比较教育衰微的缘由主要存在五个方面,即学科边界模糊不清;缺乏扎实可靠的方法论;缺乏稳定卓越的专业化研究队伍;研究成果“泡沫化”繁荣;缺乏规范化的学术培养与培训计划.中国比较教育要获得重生,就需要进行新的选择,即比较教育需“有所为,有所不为”,而非“无所不包”;比较教育研究需进一步确立方法论,而非“流于形式”;比较教育需强化学科的专业化,避免“可替代性”;比较教育应注重学科知识谱系,而非“一味讲求服务”;比较教育需加强学术培养与培训计划的规范性,避免“丧失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国际比较研究及其结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是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中国特色远程教育学科理论体系构建”(BYA010113)第一子课题“远程教育的学科理论建设和发展战略研究”下的研究项目,同时也是教育部立项资助的课题“网络教育认证制度研究与实践项目”的第7子课题。该研究项目的最终成果共三项:●印刷报告:《“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总结报告》:●光盘资料库:《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原始资料、翻译资料和案例分析报告》●专题网站:《远程教育质量保证及质量评估与认证国际比较研究》专题网站(网址:http://WWW.dlearning.com)。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中的借鉴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借鉴应当是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的首要目的,但当前我国比较教育研究相对缺失借鉴。要充分发挥比较教育的借鉴功能,使其为我国现实教育改革与发展作出应有贡献,就应切实坚持“一个中心”,把握“两个基本点”.克服“两种不良认识倾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