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张照片     
每当我打开专门存放照片的小柜子,翻开那张陈旧的照片时,我就会想起爸爸曾对我说的关于这张照片的故事——这是一张二十多年前拍摄的照片。照片当中,有一棵又高又粗的老槐树,树枝上钉着一块小黑板,小黑板上写着“教育树”三个大字。老槐树下,一位饱经风霜而又身板硬朗的老人。他就是临安桥头村的党支部书记——我的爷爷。爷爷正在对一排排坐在树下的小学生讲述发生在老槐树下桥头村抗日  相似文献   

2.
看孩子打架     
一天到楼下散步时,我在小区里看见小明和小强因为抢皮球打起来了,两个三四岁的小家伙你一拳我一脚互不相让。在远一点儿的地方站着他们各自的爷爷,似乎在偷偷地看这两个孩子打架。果然,随着一声稚嫩的哭声,两位老人笑着走上前,“调解委员会”这才开始“工作”。我有些搞不懂,孩子打架时,这两位老人为什么要冷眼旁观呢?转天我又见到这两位老人,通过交谈方知,两位老人看孩子打架却很少介入,是因为他们有共同的想法:“男孩儿不打架,很难长得大。”老人认为,孩子打架,是一种“竞争”,是一种“锻炼”。后来,我在一本杂志上看到一篇介绍国外教育的…  相似文献   

3.
1998年,我接教三 (四 )班,报到那一天,一位老人领着一位胖得变态的学生走进了我的办公室。原来他是一名插班生,名叫李名亮,老人是他爷爷。李名亮个儿高 1.55米,腆着一个大肚子,眯缝着眼睛,真有点像弥勒佛。他跟着爷爷怯生生地走到我面前,我提了些有关他家庭及学习上的问题,他不敢回答,全由他爷爷代着回答。他只顾吸着鼻孔冒出的两只“小白狗”,可“小白狗”不听使唤,吸进去后不一会儿又冒出来,我看着有点心烦,再想想他是个留级生,成绩肯定不怎么行,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但我并没有把这情绪表露出来。   第二天,他还是怯生…  相似文献   

4.
家庭聚会     
看到这张空白照片,小朋友们一定很奇怪吧。哈哈,这是小明和爸爸、妈妈、爷爷、奶奶拍的全家福,请你根据下面的描述,给他们5个人分别找到自己的位置吧。奶奶的左边是爷爷。奶奶和小明中间隔了一人。爸爸的右边是小明。妈妈与奶奶中间隔了一人。奶奶端出两盘苹果,一盘5个,一盘3个,你能想办法让两盘苹果一样多吗?1.()盘添上()个就和A盘一样多。2.()盘拿掉()个就和B盘一样多。3.从()盘给()盘()个,两盘的苹果同样多。看到小明和奶奶玩得开心,爷爷也神秘地拿出一张位值图和两粒棋子。看,棋子放在不同的位置上,就代表不同的数字,你能把棋子代表的…  相似文献   

5.
脆弱的生命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一位老人跟我们永别了。一位常常到我家来玩,在我爷爷生病时常来陪爷爷说话的老人,与我们永别了。不久前,他还坐在他大儿子家的花坛上,和大家说说笑笑。有一天他突然去了医院,直到上星期六下午才回来。我以为他的病好了,便去看他,没想到他非但病没有好,反而快不行了。他就躺在一张躺椅上,身边放着个氧气瓶,鼻子里输着氧气,一副很难受的样子。爷爷走过去看他,他却问爷爷:“你的病好了吗?”他在这样难受的时候,还记着我爷爷的病。我和爷爷去看他时,他还很清醒,可等我妈妈也来时,他已不能说话了,直喘气。当时我真想不通,已…  相似文献   

6.
四条“虫”     
我家有四条“虫”。爷爷是“象棋虫”,每天吃完饭,他都要到外面下几盘象棋。爸爸是“工作虫”,整天忙忙碌碌,每天在岗位上工作十多个小时,回家还要看书复习。妈妈是“忙碌虫”,每天很早去上班,很晚才回家,还要洗衣服。我是“电视虫”,最爱看电视,每天放学回到家就看动画片。有一次,要吃晚饭了,爷爷还没回来,妈妈叫我去找爷爷。我就去了爷爷平时下象棋的地方,我找呀找,腿都酸了,还没找到。我又到公园门口去找,那里平常也有许多老人围在一起下象棋。我想:“这么多老人,我怎么找呢?”后来,我一个一个地找,终于找到了爷爷。这时眼看天就要黑了。…  相似文献   

7.
“呵呵,老张,又输啦?” 说这话的人是位上了年纪但身体却依旧硬朗的老人,他姓刘,我亲切地称他为刘爷爷.刘爷爷是一位铁路退休职工,我和他之所以相熟,是因为我家楼下的那所“老人聚乐部”.“老人聚乐部”是我们大家戏称的,其实就是刘爷爷专门为老人娱乐有去处办的一家茶馆,每人每天只收取一元钱的成本费.为这事儿,刘爷爷的老伴儿胡奶奶叫他“刘折腾”,刘爷爷也不恼,乐呵呵地说:“退休了没事干,给老人提供一个快乐的去处,让大家老有所乐.”  相似文献   

8.
2014年的最后一个周末,我回到上海郊区探望爷爷.一进门,80岁的爷爷对我说的第一句话是:“听说周杰伦要结婚了?” “是啊,和一个模特,比他小很多.” 爷爷又问:“唱歌和念经一样,你还听他唱吗?” 我爷爷不是什么老年潮人,他只是一个和蔼、节俭、关爱我喜好的普通老人.对于他来说,孙子从十几岁就喜欢的周杰伦,是他们难得的共同话题. 2002年,我刚刚上初中,那时班主任鼓励我们在午间休闲一下.有一天我们班里的一个“女汉子”带了一盘磁带,借来了英语老师放听力的录音机,就这样,我第一次听到了周杰伦那模糊不清的声音.  相似文献   

9.
一诺千金     
张英 《天津教育》2004,(11):43-44
一天下班,我站在站台上等车,老远看见一位老人踏着一辆三轮车过来。老人满脸堆笑地问我:“姑娘,我车上的两位客人到前面就下车了,待会儿我过来,你坐我的车好吗?”看着头发花白的老人,我顿生同情之心,便答应了。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想到那老人,我没有上。又一班车过去了,我依旧没  相似文献   

10.
这是我八岁那年,随爷爷去田间的一幅照片。我之所以珍藏这张照片,是因为其中记录下了爷爷对我的呵护。发现没有,爷爷的眼睛一直看着我的脚下,生怕我摔跤,所以看不清爷爷的脸。诗情田园打开尘封已久的相册,翻看着六年前的照片。一个老人,肩扛一把耙子,头戴草帽,前面有一个小女孩,小心翼翼地走在六月新翻了泥土的田埂上,阳光暖暖地照着。哦,那个小女孩是我,而老人正是爷爷。凝视着照片,记忆又如潮水般涌来。以前的房子与田地,虽没有易主,但也不常去了,只有爷爷奶奶住在那里,时常翻弄对我来说早已陌生了的泥土。六年前,楼房后有旧瓦房,瓦房后面…  相似文献   

11.
<正>今天,我上爷爷家。一进门就看见爷爷捧(pěng)着影集在看照片,奶奶坐在一边织毛衣。我挤过去一看,都是黑白照片。“你认得她吗?她是谁?”爷爷问我。是谁呢?穿着新疆(jiāng)姑娘的衣裳(shang),好漂亮啊。  相似文献   

12.
认真的爷爷     
我的爷爷原来是一位军人,后来转业到了无锡,现在年纪大了退休了。他是个很慈祥的老人,不过对我们的要求却很严格,做起事来特别认真。记得有一次,我和弟弟在爷爷家吃饭,弟弟贪玩,刚吃了几口就对爷爷说“:爷爷,我吃饱了,我去玩了。”说完,就连忙向房间跑去。爷爷见了便生气地对弟  相似文献   

13.
某居民小区楼群中的小公园里,春意盎然,紫藤架下坐着一位银发老爷爷,不时地开怀大笑——原来他正和他4岁多的小孙子逗着玩哩!只见这个胖乎乎的小孙子手持一根干树枝,不时地跑到爷爷面前用树枝抽打爷爷的肚皮说:“大肚蝈蝈,大肚蝈蝈!”说完便赶紧跑开以躲避爷爷的捉捕。这位老人见我走来便主动对我说:“别人打拳、散步、做气功,我这是‘孙子疗法’。”自从有了小孙子,老人便经常逗孙子玩,从中得到不少的乐趣。俗话说:笑一笑,十年少。老人逗孙子玩,确可从“乐”中得到身心健康的效果。 其实,把婴幼儿当“玩意儿”取乐的决不仅是爷爷辈。一位母亲  相似文献   

14.
爷爷与鸽子     
“十一”长假,我和爸爸妈妈回盐亭县富驿镇,去看望阔别多年的爷爷奶奶。刚到楼下,我就听到“呜呜”的鸽哨,循声望去,只见一群鸽子在爷爷的楼顶盘旋。“啊,孙女回来啦!”爷爷奶奶喜笑颜开把我们迎进家门,摆上水果,拉开家常。一会儿,爷爷出去了,好一阵都没回来。我问:爷爷去哪儿了?”奶奶说:喂他的宝贝鸽子去了呗!”我心中一喜:原来刚才楼顶的鸽子是爷爷的。哈哈,这回我可有机会亲密接触一下这些和平的使者了!来到楼顶,一幅和谐的画面映入我的眼帘:一位须发斑白的老人,半蹲身子,伸长手臂,任几只鸽子在掌心里啄食。有两只鸽子飞起来,落在老人肩…  相似文献   

15.
我的爷爷     
爷爷已经60多岁了,非常瘦,鼻梁高高的,两只眼睛虽小,却炯炯有神。他身板硬朗,行动敏捷,一般人看不出他是位六旬老人。爷爷在生活上十分俭朴,成了我家的勤俭模范。他常用节省下来的钱帮助别人,街坊四邻无不竖起大拇指夸他。一次,我的鞋底开胶了,我只好一瘸一拐地走回家。一进门,我就撒气地把脚一蹬,将那双不争气的“宝贝儿”抛得远远的。甩着胳膊大声说:“爷爷,我的鞋坏了,您再给我买吧!”爷爷笑眯眯地走过来,捡起鞋子,仔细地看了看,亲切地对我说:“这鞋不就是开胶了吗?我会补啊!补好了保准能穿!”说着,他从他的宝贝工  相似文献   

16.
杨培熙 《作文》2022,(42):6-7
<正>我家有一本厚厚的相册,相册里有300多张照片,这些照片记录着我们祖孙三代的生活。我非常喜欢翻看相册里的照片。一天,我发现了一张已经发黄褪色的老照片,便好奇地取出来,仔细端详。照片里,一个年轻帅气的小伙子站在一所破旧的房子前,神气十足。这个小伙子是谁呢?我拿着照片跑过去问爷爷:“爷爷,这个小伙子是谁啊?是我爸爸吗?”爷爷拿过照片一看,笑了:“孙女儿,这个小伙子不是你爸,是你爷爷我!”  相似文献   

17.
永远不分离     
我从没有亲眼见过邓小平同志,更没有与他握过手,但“邓爷爷”这个称呼早已深深烙在我的脑海里,他就像一位可爱可敬的亲人伴随着我成长。儿时的我并不懂得“改革开放”的含义,只知道它是一样“好东西”,是“邓爷爷”提出来的,打这以后家里才有了电视、微波炉,还多了与时俱进的电子纽带——电脑。我渐渐感受到了“改革开放”的意义,也更信任这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了。  相似文献   

18.
我珍藏着一幅照片,照片上有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他正坐在凳子上笑眯眯地给一个小姑娘喂老南瓜。每当看到这张照片,我就会想起那粗眉毛、高鼻子、笑容盈盈的外公。外公啊外公,你什么时候再给我煮老南瓜呢?小时候,只要我一到外公家,外公总会说:“珊珊,我给你去烧老南瓜了。”原来外公  相似文献   

19.
吃苦瓜     
7月间,我回到了爷爷那儿。爷爷的楼顶上种着一窝窝长势非常好的苦瓜。几排竹架上,悬着大大小小的苦瓜,它们青青的,身上长满了大大小小的疙瘩,“嘴”里吐着细长的丝儿,就像老人的胡须。爷爷说:“想吃吗?今晚爷爷摘几根下来炒!”其实我最不爱吃苦瓜了,原因很简单———苦。可我又  相似文献   

20.
早上,刚在办公室坐下来,猛听到门外一阵很大的吵闹声。循声望去,是两个年近花甲的老人在激动地说着什么。出去一打听,才知道他们是我班学生A的爷爷和奶奶。我连忙把两位老人请进办公室,仔细问清了事情的原委: 上个星期天:学生A村里的小店失窃了。同村的同学告诉店主:“A最近花钱很大方,会不会是从你店里偷的钱?”店主听了,马上就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