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国锋 《中国教师》2011,(16):65-67
<正>当班主任的你是否曾被烦恼和忧虑所困扰,又是否曾试图摆脱烦恼和忧虑?一、寓言的启示很久以前,一个农夫来到城里的一家餐馆,他向老板打听是否需要青蛙腿,因为他那里有成千上万只青蛙。餐馆老板问农夫从哪里能找到那么多只青蛙,农夫回答:"我家附近有个池塘,里面有成千上万只青蛙。一到晚上它们就开始不停地  相似文献   

2.
爱在身后     
刘芬 《高中生》2011,(30):55
如果你曾转身,命运是否会传递地放过我们?如果我曾转身,结局是否还未完结,故事仍在继续?又是阳光暖暖的日子,又是今天,却不是那年。徘徊在十字路口,是不是就会离你近一点?你离开之后,天空,总是苍白的。"吱——"一声刺耳的响声划破天际,我猛然  相似文献   

3.
畏惧你自己     
你是否对电视上力壮如牛一手便能推动两辆大卡车的大力士骇然而叹?你是否曾对舞台上功深道精以血肉之躯便能击断花岗岩的“武林高手”哗然过?你是否曾为相貌不扬却一口气毫不错漏地背出圆周率后几百位小数的人大叫“可畏”?——请你不要哗然得太多了。因为他们根本不值得把你吓出黄胆汁——真正要畏惧的,你只有照  相似文献   

4.
<正>恰逢五月,小区街道上开满了纯白、透亮的洋槐花,老远就能闻到沁人心脾的槐花香。时值五月,弥香的校园却在期待写景美文《槐乡五月》的到来。时间在儿童朗朗书声中悄然而去。一、问:恨不能逢时时间太匆匆,何时?初见槐花时;再见槐花时;品尝槐花时。可是,教材中的《槐乡五月》却姗姗来迟,不逢时、不恰时。问:教材的编排是否合理?生字学习顺序性强吗?课文选用的合适吗?原文基础上的修改正确吗?单元中的文与文是否有联系?  相似文献   

5.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当“老宝”遇到“小宝”,他们是否能愉快地相处?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一些怎样感人的事情?几千年前孟子就曾说过“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现在的“小宝”,他们是否还记得这个千年古训?让我们听“小宝”自己来说吧。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小朋友,你可曾有过作文百篇、却难以提高的烦恼?你是否有过冥思苦想却难得要领的痛苦?你是否知道,倘若有名师的点拨,这些痛苦和烦恼也许就在顷刻间化解?我们要告诉你的是,从现在起,我们已经设置“大手牵小手”栏目,正在邀请国内知名作家、教育家为你排疑解惑,为你的文章点评作注。还等什么呢,快把你的“大作”和联系方法寄给我们吧!  相似文献   

7.
爸,你现在是否面对着手术灯?你现在是否还在期待我的关心?你是否能原谅我?别人说女儿是父亲上辈子的情人,可我却曾不止一次地想:我和父亲上辈子是陌生人吧!我如同平常一样周末回家,你照例没有在家。我一个星期回一次家,这样的生活持续了三年。你总是打电话给我,说些关心我的话:乖女儿,回家了就放松一下。爸爸这个星期又不能回来了……我很想对你说,如果关心我为什么  相似文献   

8.
无限风光在险峰(2月9日) 亲爱的同学,当熟悉的铃声又在耳畔响起、琅琅的读书声又响遍菁菁校园的时候,你是否有一股新的冲动,是否有一个新的目标在心中涌起? 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把一只青蛙放进一个玻璃瓶里,它轻而易举地从里面跳了出来。若盖上一个透明的玻璃盖,青蛙一跳起来就会撞到玻璃盖上。后来,将玻璃盖拿掉,青蛙却再也跳不出玻璃瓶了。同学们,为什么青蛙后来跳不出瓶子呢?因为它放弃了努力,失去了追求  相似文献   

9.
一位在当今小有名气的画家曾写了一本有关绘画艺术的小册子,在该书中,他为艺术取了一个简单明了的定义:绘画艺术是在平面上利用颜料绘制立体对象的艺术.这个定义简单得近乎可爱,但却马上带来了这样一个问题:是不是仅只这一点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有关艺术定义的各种无谓的议论就都不值一提了.在今天,要想否认在我们现在的写作背后有着一些令人敬畏的权威,乃是不可能的事.柏拉图就确曾对此有过相似的解释,而且他自己也曾提出过这样的问题;是否  相似文献   

10.
书虫榜     
[推荐语] 你是否曾在深夜里听到过奇怪的嗥叫?你是否曾在黑暗中听到脚步声——却根本看不到人?你是否见过神秘恐怖的阴影,幽幽暗处有眼睛在窥视着你,或者身后有声  相似文献   

11.
<正>对于情绪,每个人都不陌生,喜怒哀乐在我们的生活中轮番上演。情绪就像晴空里飘荡的云朵,有时洁白如羽毛,有时阴霾密布,有时雁过无痕,有时却连绵不绝。解读情绪,特别是衍生情绪和派生情绪,也许能拨开那些云朵,让我们窥见心的本来面目。您是否曾在情绪爆发之后又暗自后悔?是否平时忍之又忍却因—点  相似文献   

12.
当生命犹如夏花绽放,绚烂无比,是否就可以原谅曾有过的凋零、蛰伏以及艰难的孕育与萌发?很多时候我们不在乎是否经历过苦难与坎坷,只要能迎来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夏,璀璨绽放,那一刻,苦难被赋予无与伦比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一次,子路、冉有都向孔子提出了同一个问题:“听到了道理之后,是否就要去实行?”孔子回答子路说:“你有父兄在前,怎么能马上就去做呢?”冉有问这个问题,孔子却告诉他:“明白了道理,就应该抓紧去行动。”一直在旁边听着的公西华迷惑了:“老师,同  相似文献   

14.
最是读书滋味长。那悠长的回味,萦绕于眉间唇边,更倾注于字里行间。一篇好文章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是否曾被其中的一句话、一个场景打动过,又是否会对其中的一个情节念念不忘、久久回味?读了朱自清的散文《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就有这样的感动。  相似文献   

15.
美国创造教育基金会主席帕内斯教授到中国讲学时,曾列出过一道简单的算术口算题。然而,这道只有加法运算的题目,却有70%的人发生了运算错误。你是否有兴趣来试一试? 1000  相似文献   

16.
开学初,我发现刚接手的一个班里有两位同名同姓而成绩却相距较远的女生——沈莉。我曾想,今后课堂提问“沈莉”时,是否会有麻烦呢?结果一段时间下来,却也相安无事。每当我叫“沈莉”的时候,站起来的却只有一个学优生沈莉,根本不存在什么干扰。课堂教学中这一“平静”的细节,时刻困扰着我:难道我们这些担负着教书育人的教师,就这样让另一个“沈莉”永远沉默了吗?难  相似文献   

17.
整日工作忙,为孩子忙,但忙忙碌碌之余您是否检讨过自己,“我是一个什么样的家长?我对孩子的态度、跟孩子的关系有没有不妥的地方?”您可以通过下面的测验给自己打个分。(注:测验题共24项,如果经常发生就得2分,有时候发生就得1分,从来没有发生得0分。)1.是否经常和孩子一起游玩或唱歌;2.是否经常和孩子轻松地交谈;3.是否经常从孩子的举止中获得启示;4.体罚孩子时是否也曾自我反省;5.在孩子说话时是否从不插嘴,而是专心地倾听;6.责骂孩子时,是否想过孩子的感受;7.和孩子的意见有出入时,能不能认真地与孩子交换意见;8.是否常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  相似文献   

18.
正你曾经身陷山重水复的困境吗?你是否曾绞尽脑汁却毫无头绪?当我们在迷宫般的路途中陷入迷惘,为什么不静下心来,从另一个角度想一想呢?也许你会猛然发现:前方就是柳暗花明的别样风景了。有这么一个故事:一只蜜蜂和一只苍蝇不小心飞进了一个玻璃瓶里。瓶底被一束明亮的  相似文献   

19.
曾记得有教师说"习题课是最好上的课,也是最难上的课".好上,在于只需要一张嘴巴,就能滔滔不绝,不必拘泥于课堂形式,就题论题即可.难上,则在于一节课下来,是否真能让学生巩固了基础知识.纠正了以往认知上的偏差或错误,提升了学科思维能力,培养了学科素养呢?即难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上.  相似文献   

20.
一个本该在竞选中注定会被淘汰的学生,怎么就凭借自己生动的演讲和悲惨的经历而虏获了他人的心,并为自己赢得了最后的胜利呢?这不得不让人佩服他随机应变的能力,但同时,我们也不可掉以轻心。因为,这名学生被迫离职之后不良行为的背后是否有其他的诉求?大家将选票投给了他,是同情理解,还是过于盲目草率?我们的教育是否存在着一些"失职"的地方?其实,类似的情况在我自己班上也曾发生过,但最终的结果却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