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固体热胀冷缩实验器 一、准备材料: ①垫圈,②螺丝刀,③铁丝。 二、制作方法: ①用细铁丝将垫圈绑在螺丝刀上,如图(一)所示; ②用粗铁丝绕圆框,使其直径略大于垫圈的直径,如图(二)所示。 三、使用方法: ①手拿螺丝刀,使垫圈加热前刚好穿过铁丝框;  相似文献   

2.
小学自然第七册第36页,要求实验者自己设计实验证明空气究竟有没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本人通过多次实践,制作出了气体热胀冷缩实验演示器如图1-(a)所示,能很容易地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a.制作方法:①取一根玻璃导气管,一端拉成长约5cm的细尖嘴。②将细尖嘴一端弯成∽形,另一端扩口,套上透明胶头,制成一支∽型尖嘴透明胶头滴管即可。b.特点:实验操作方便,实验效果显著。滴管式便于吸入少许红水到演示器内,透明胶头便于观察胶头内有无气体以外的物质。c.作用:证明气体有热胀冷缩的性质。d.使用方法:①用气体热胀冷缩…  相似文献   

3.
固体热胀冷缩实验一般都要做铜球穿铁环的实验,如图1所示:做这个实验时,假如铜球加热的火候掌握不好,往往会出现实验失败,而且即使实验成功,也只做了一种材料的热胀冷缩实验,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反映出各种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甚至会让学生误以为只有温度剧烈变化时,物体才有热胀冷缩的现象。我制作的指针式固体热胀冷缩教具,利用杠杆的多级放大原理,  相似文献   

4.
一、对化学教科书上碘升华实验演示的讨论现行高中教科书 (试验修订本·必修 )《化学》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著 ,人民教育出版社 2 0 0 0年 3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如图 1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密封好的玻璃管内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而原高中教科书高级中学课本《化学》(必修 )第一册 (人民教育出版社化学室编 ,人民教育出版社 1 995年 1 0月第 2版 )中碘的升华实验装置图如图 2所示 ,实验方法是将碘晶体装在上口用盛有水的圆底烧瓶密封的烧杯中 ,然后用酒精灯加热来演示碘的升华实验。按原教科…  相似文献   

5.
教科版五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第五课"金属热胀冷缩吗"设计了2个实验,即铜球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一)和钢条的热胀冷缩实验(实验二),旨在引导学生了解铜与钢等金属受热膨胀、遇冷回缩的现象,从而认识到金属也具有热胀冷缩的物理性质.  相似文献   

6.
商荣斌 《物理教师》2001,(12):23-24
如图 1所示 ,将两个不带电的枕形导体A、B(形状、结构、材料相同 )靠在一起 ,再将带电体E靠近枕形导体A的一端 ,支柱都为绝缘体 .这时 ,在枕形导体A的左端和B的右端分别感应出了正负电荷 .保持带电体E不动 ,移开枕形导体B .这样枕形导体A、B分别带上了等量异种的电荷 .图 1为了验证“等量异种”这一点 ,设计如下两个实验 :〔实验 1〕先将带了电的枕形导体中一个带正电的A与验电器相接触 ,验电器张开一个角度 ,如图 2 (a)所示 .移开这个枕形导体 ,验电器保持张角不变 ,如图 2 (b)所示 ;再将另一个带负电的枕形导体B与验电器接…  相似文献   

7.
干燥管、试管以微小量的试剂在较常规的仪器装置中进行化学实验时,在保证试剂用量少、污染小、省时、易操作的同时,仍能达到常规演示实验的可见度。一、干燥管在易污染实验中的巧妙应用1.实验仪器创新改进。干燥管进气端位置用酒精喷灯集中加热至红热状态,并用玻璃棒或小铁棒的一端稍稍点压至凹陷出一小凹口,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8.
<正>以往的固体热胀冷缩实验装置,因为灵敏度不高,一般需要较大的温度变化才能有明显的演示效果。这会给部分学生带来误解:如果温度变化很轻微时,有没有可能不会发生热胀冷缩现象呢?鉴于此,笔者设计了一款创新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只要用手握住金属棒,甚至只对金属棒哈气,就能观察到明显的热胀冷缩。实验装置简单,学生也能理解其测量原理。  相似文献   

9.
1.实验方法 (1)取一支干燥试管,加入1克左右氯酸钾和少量二氧化锰的混合物,称其质量W1(克). (2)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在检查气密性后,将试管和量筒用导管连接起来.加热试管,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插入量筒内的导气管一端应暴露在水面上.  相似文献   

10.
张旭 《物理教师》2002,23(4):31-32
为了增强静电实验的直观性 ,笔者设计制做了几种演示静电实验的教具 .这些教具具有材料易得、制做简单、效果明显、趣味性强等特点 .1 尖端放电现象的演示1 .1 简易静电轮机(1 )如图 1所示 .1 -转子 :用厚苯板制成一个直径为 1 2cm的圆轮 ,在轮的圆心处穿一段两端磨尖的辐条做轴 .2 -定子 :用两根辐条一端磨尖 ,并在距尖端 2cm处弯成直角 .3 -支架 :用薄金属板做两个等长的支架 ,一端分别钻一个小孔用 80 1胶固定一只揿扣做轴图 1碗 ,另一端分别弯成直角并钻孔 .4-底座 :干燥木板即可 .将支架用木螺丝固定在底座上 (两支架的距离与转…  相似文献   

11.
一、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   中学课本中“砂轮上磨刀具”演示很难使切线、切点、物体离心点三者真正统一起来;其次是物体曲线运动的速度方向不能演示;再者由于现象不明显,学生容易提出“物体运动的速度方向真的是沿切线方向的吗”的疑问。   为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制作了“曲线运动速度方向演示仪”,教学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如图 1所示,在一平面木板上刻一圆形槽和一曲线槽。在两槽中分别卡入钢条,并且钢条一部分高出木板平面用做档板,钢条长度短于槽长,;槽中没有钢条的部分用木条垫平。演示时将木板水平放置,让一电…  相似文献   

12.
1 电阻率与温度关系的演示笔者为演示金属导体电阻率随温度变化而变化,设计了如下实验: 实验器材:演示电表1只、低压学生电源1只、带插芯的日光灯丝一根(可由废旧日光灯管中,把灯丝好的一端轻轻击破灯管而得,由于钨丝易断,敲击时应十分小心)、插座1只(用于安装日光灯丝)、导线若干. 电路及安装:电原理图如图1所示,实物连接如图2所示.  相似文献   

13.
小学科学(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空气影响物体的运动》一课中,有研究空气阻碍小车运动跟“车厢”的形状有关这一实验。这是一组对比实验,要求学生研究三种不同的“车厢”在运行中受空气阻碍的情况(第一种是将纸板竖直固定在车头(如图1);第二种是将纸板一端弯曲成流线型固定在车头(如图2);第三种是将纸板一端折成直角后固定在车头(如图3)。)  相似文献   

14.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和灭火"中有关燃烧条件的演示实验装置如图1、图2所示。实验操作步骤:在500mL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图1),观察现象;然后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图2),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15.
题如图1所示,锥形瓶中盛有0℃的水,现用酒精灯加热,使水温升高至10℃.这一过程中(不计水的汽化及锥形瓶的热胀冷缩),水对锥形瓶底的压强( )(A)不变. (B)变大.(C)先变大后变小.(D)先变小后变大.错解考虑到水的反常膨胀,将水从0℃  相似文献   

16.
对课本实验“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的质疑与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对课本实验的质疑苏教版《实验化学》(2006年2月第1版)第70面至71面有一个拓展实验"用铜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如图1所示,试管里盛有约一半体积的饱和食盐水,剥开电话用的导线两端,露出一红一蓝两根塑料包裹的铜丝,导线的一端分叉后伸入饱和食盐水中,另一端分叉后跟2个1号或5号干电池的两极相连接。  相似文献   

17.
通过教学实践,我发现可以巧用气球做气体热胀冷缩性质的实验。具体方法如下: 找一只500毫升的医用盐水瓶或酒瓶,先在瓶内灌入3/4以上的热水,使瓶内温度升高。倒掉热水,立即将气球套在瓶口上并用线扎紧,尽量做到不漏气(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8.
一、“力”的非单调变化1.如图1所示,悬挂着的精密测力计下吊着一石块,石块全部浸没在水中,若将水从0℃加热到25℃。在这一过程中,测力计的读数将会怎样变化(不考虑石块的热胀冷缩)?解析:由于水在0℃-4℃之间是反常膨胀(即热缩冷胀),所以,水的温度为0℃上升到25℃的过程中,水的密  相似文献   

19.
众所周知,实验室制取氨气实验是一个重要的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然而,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利用人教版化学第二册(必修加选修)中提供的的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及实验方法进行实验时,虽然可制得氨气,但由于玻璃试管中装有消石灰粉与氯化铵的混合物,加热试管时消石灰容易与试管内玻璃发生反应,造成试管炸裂。  相似文献   

20.
1 钠的燃烧 如图1所示,将纯净的钠放在玻璃管一端,加热玻璃管,在另一端吹气,可见钠剧烈燃烧,火焰呈黄色,最后生成淡黄色固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