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政治宣言和纲领性文献。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在教学中,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必须要抓好教材、课堂和教师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在全国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过程中,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笔者就"十八大"精神对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影响,从拓展学科领域、丰富学科内涵、增强学科特色、提高学科水平四个方面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高校必须推动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武装大学生,推进十八大精神"三进",用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培育当代大学生,使学生全面、深刻领会十八大的精神实质,提高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党带领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政治宣言和纲领性文献。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总书记要求“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在教学中,扎实推进党的十八大精神“系统进教材,生动进课堂,扎实进头脑”,必须要抓好教材、课堂和教师三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为引导职业中学进一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以及增强德育课教学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笔者结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经济政治与社会》课程的教学,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关注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相关内容 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结合教材第1课中"消费和消费观"的教学,运用各种正反事例,引导学生增强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的正确的消费观.  相似文献   

6.
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八大精神进《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教材,一定要遵循这条主线,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位一体"的内涵,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总布局、总任务,深入学习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要把这条红线作为十八大精神进概论的聚焦点、着力点和落脚点。只有抓住这条红线,才能提纲挈领、以线带面地把十八大精神融入概论课的教材体系,使十八大精神与概论课的教材体系达到水乳交融、内外衔接,以达到十八大精神统领概论课教学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广西教育》2013,(35):F0003-F0003
为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推动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部署和教育部下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培养规划(2013-2017年)》。  相似文献   

8.
《中国德育》2013,(4):6-23
教基一厅[2013]1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为指导中小学校进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的工作,我部组织制定了《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中思想政治课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教学指导建议》,现印发给你们,请在教育教学中做好实施工作。教学指导建议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指导初中思想  相似文献   

9.
2021年秋季学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生读本(高中)》正式投入使用。在与统编思政课教材融合互进中,推进《读本》更加体系严整进教材;在思政课多样化教学改革创新中,推进《读本》更加深入生动进课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故事逻辑铺陈中,推进《读本》更加刻骨铭心进头脑,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有载体、学有阵地、学而生根。  相似文献   

10.
有效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课堂",是广大师生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增强服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的现实需要。推动讲话精神进"基础"课的基本思路为:深刻领会讲话精神是前提,紧密结合教材是基础,精心甄选素材是关键,创新教学方法是根本,增强学生践行力是目的。  相似文献   

11.
《围城》通过方鸿渐的漂泊,借助看似"开放"实则"封闭"的空间转移对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国及中国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绘,多侧面地对所谓文明社会的各种弊端作了无情揭露和嘲讽,使方鸿渐们在不同的世情背景下,呈现出既复杂又真实的人性、人情和人生。  相似文献   

12.
苏华 《承德师专学报》2005,25(4):56-56,68
自由是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以及对必然性的利用,是主客观统一的过程;而实践也是同样包含着主客观统一的主客体的统一,即人们利用、改造客观必然性的活动:主体性也是在对客观必然性的认识、克服、改造中得以确立起来.自由、实践、主体性三者为同一概念的不同表述形态,各有侧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体性是从自由和实践引发开来的,作为自由和实践的主体在对客观对象的认识、作用和改造中达到的与客体世界的统一.  相似文献   

13.
虽然有效教学反思已倡导多时,但并不能无条件地接受它,要在对它本身有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对其概念的梳理和思考是必需的。本文认为有效教学反思是有着多方面涵义的实实在在的概念,其"有效"所言传的是一种"发展"和"进步"的意义,体现了对一种理想状态的追求。具体来说,有效教学反思体现为一种教学反思形态、思维形式、理想和境界以及多指向的动态过程。  相似文献   

14.
“时代”、“地区”和“民族”性类目常常并列列出,归类时可以从有关相近相邻类目的内容划分中找出划分标准;分析主表中注释隐含的划分标准;分析类目包含的主要内容成分判断或参考一些相关类目规定的划分标准,来寻找到合理的归类方法。  相似文献   

15.
论“硬新闻”的“软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硬新闻”写“软”,成为白热化的新闻竞争中非常重要的新闻业务问题。软化硬新闻,要把理论认识和新闻实践统一到党性与群众性相一致上来,找准党的要求与群众需求的结合点,关键在于确立一个新而巧的新闻主题。硬新闻软化到位的标志,是广大读受看报道。  相似文献   

16.
《颜氏家训·音辞》中"败"、"好"、"恶"三个字的语音在汉语史中有一个演变的过程,其词性、语义也有着相应的变化。经过考察,可以发现"败"、"好"、"恶"语音声、韵、调的发展和更替具有规律性;词性、词义的演变和发展具有不平衡性;上古到中古和从中古到现代,语音演变趋势呈现不一致性。  相似文献   

17.
千谒文是我国古代一种应用文体,从应用文的实用效果来看,这种文体的真正成熟应在宋代。本文通过三苏的干谒文,兼与唐代干谒文的比较,从三个方面探讨了三苏干谒文的成功之处,即构思纡徐婉曲,曲折往复;自我展示,恰如其分;言辞得体、不卑不亢。  相似文献   

18.
原始的雅、俗都和“礼”有着密切的关系。是否遵循礼的规范,是区分雅俗的重要标准。礼最初是俗的一种体现.经过贵族加工和发展后.礼更加规范。约束力更强。雅依从于这种规范后的礼.最早在音乐领域诞生,借以和未经规范的、不能体现礼的精神的“俗乐”相区分。雅的观念产生以后。雅俗之间才开始有了区分。  相似文献   

19.
由沃尔夫冈·彼得森执导的电影《特洛伊》取材于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它以直观的音像形式重现了古希腊的一场战争,同时也融入了现代的商业因素.影片在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的塑造及文化的内涵上,对原作既遵从、又疏离,使得作品从一部反映部落英雄战争的史诗,转向更为深邃的人性拷问,更契合现代人的审美趋向;但如果仅凭影片去理解史诗,则会有失偏颇.  相似文献   

20.
《西游记》中的“游”作为希望的载体,对于游者本身的意义,主要在于为师徒们提供了新生的机会,由此引起了师徒们身份的重构,并使他们融为一体。游的“流动性”与“滞”的因素相对举,以及作者对结局的淡化处理,揭示了“游”这个行动所产生的永恒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