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人力资本吸收、外资技术扩散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引进外资并不意味着东道国一定能够掌握内含在外资中的国外先进技术,成功掌握外资先进技术有一个消化、吸收和创新的技术扩散过程。文章在区别外资技术扩散效应与溢出效应概念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衡量外资技术扩散计量模型,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检验了以FDI为载体的技术扩散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不同阶段,尽管外资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各地区并没有能够通过引进大量外资获得内含在外资中的先进技术,外资技术扩散对地区经济增长没有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创新扩散理论对新产品的扩散过程进行了描述.本文时原有创新扩散模型进行了拓展,将经济增长、替代效应以及电信规制引入到模型中,并利用我国电信市场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我国电信用户的扩散速度有显著的推动作用,但固定电话与移动电话之间的替代效应显著,在规制方面,中国联通的成立和对电信的"南北拆分"并没有显著加快电信用户的扩散速度.此外,研究还表明拓展模型可以比原模型更好地解释我国电信用户的扩散过程.  相似文献   

3.
高科技产业作为科技进步的主要动力,对科技进步具有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国家或区域的经济增长.产业扩散效应是高科技产业带动经济的主要效应之一.主要通过六省数据比较分析,设计了高技术产业的扩散-接受模型,定性分析了中部六省区的高科技产业扩散效应的大小以及如何提高本区域高科技产业的扩散效应,以期达到提升区域经济增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0~2009年中国大陆31个省域的面板数据,本文采用空间计量方法的空间误差模型和地理加权回归模型,测度了北京、上海两地的技术扩散对全国各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表明:对于多数区域而言,来自北京、上海的技术扩散对区域经济增长存在促进作用,并且整体上看,来自北京技术扩散的总体影响要高于上海,但两个城市的影响均低于本地R&D、国外的技术扩散。同时,北京、上海的技术扩散效果随地理距离而发生变化。实证结果肯定了京沪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对全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但京沪技术扩散弹性值总体较低,并且更多是对邻近区域的扩散,也表明京沪对外技术扩散辐射半径有限。  相似文献   

5.
我国区域技术扩散效应:基于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经强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51-1655
采用面板数据模型方法,运用Eviews6.0软件对我国四大区域的技术扩散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四大区域的技术扩散模型和面板数据的回归结果。结果表明,我国的技术进步主要依靠国内科技的投入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国际技术扩散的三条路径对我国各地区的技术进步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个别地区未越过门槛效应,而未能从国际扩散的路径中获取技术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6.
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对我国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走出中国式低碳道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在当前低碳经济时代,如何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扩散效率,增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节能减排的能力是重要的研究问题。通过构建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影响因素框架,利用熵权多指标综合评价法揭示各因素影响程度值;在此基础上,纳入综合影响效应构建Logistic确定时滞模型分析时滞对矿产资源密集型区域绿色技术创新扩散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增长极理论,利用1994-2009年中国28个省会城市市区与郊县的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发展数据,综合运用相关分析与曲线拟合法,对各省会城市的极化效应与扩散效应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结论显示,市区与郊县间区域差异程度并非遵照单个倒U模型,而是表现为多个倒U模型的叠加:市区第二产业当前正处于扩散阶段,而第三产业正处于资源汲取阶段;沿海、黄河中游和西南地区的省会城市发挥扩散效应或极化效应所需的区域梯度差明显低于其他区域等结论.  相似文献   

8.
赵良杰  姜晨  鲁皓 《软科学》2011,25(8):6-9
在考虑创新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产生的局部网络效应基础上,运用微观扩散模型研究创新扩散。仿真分析表明,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局部网络效应强度以及创新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共同决定创新扩散的过程。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影响创新扩散的程度和速度,即使局部网络效应强度很强,也有可能因为网络结构的影响而导致创新扩散最终失败;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弱时,偏好异质性越高越有利于创新扩散。与之相反,当局部网络效应较强时,偏好异质性则会抑制创新扩散,且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的影响也会随着复杂社会网络结构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9.
区域发展日趋强大后沿交通线对周围环境产生辐射作用,由于较大的接触优势使交通沿线成为产业带,并相对周围地区形成发展轴线,其能量进一步向周围传递扩散。本文将增长极、轴作为扩散源,圈定研究区域范围,建立3类边界条件下经济扩散的稳态与动态模型,探讨其求解方法,从而尝试为经济扩散规律、过程模型及增长极轴选择等问题的研究寻找一条机理的定量研究途径。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技术扩散已成为影响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因素,外商直接投资与进口贸易是国际技术扩散的重要路径。本文利用山东省各地区的1992-2007年的面板数据,对外商直接投资及进口贸易等技术扩散路径与我省东、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关系及影响程度进行实证研究,以得出可供参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运用微观扩散模型和计算机仿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网络外部性市场中的创新扩散,研究表明网络效应特征、采纳个体自身偏好异质性特征是决定网络外部性市场创新扩散动力学机制的重要因素。网络效应特征对创新扩散正向影响的大小取决于网络效应的类型(直接或间接网络效应)和强弱。采纳个体偏好异质性特征对创新扩散的影响并不确定,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呈现先增后减的趋势;间接网络效应下偏好异质性对创新扩散程度的影响则存在"临界点"现象,且上述因素对网络外部性市场中创新扩散的影响还会由于采纳个体之间交互作用所形成的复杂社会网络结构差异而呈现不同模式。  相似文献   

12.
刘璇  邓向荣 《科学学研究》2010,28(9):1323-1330
针对以往技术空间扩散测度中存在的问题,从经济地理学的视角出发,利用威尔逊模型对我国四大直辖市技术空间扩散范围进行了测度,研究表明:在科研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下,RD投入强度是影响最终技术空间扩散能力的决定性因素。另外,技术空间扩散过程的耗散性使得我国西部地区缺少有效的技术辐射,技术进步缓慢从而诱发"技术落后陷阱"的出现,最终导致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最后,根据研究结论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的机理及模型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软科学》2014,(2)
研究了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过程中多种因素的共同作用;借鉴新经济地理学的本地溢出模型(LS模型)进行优化,拟合金融集聚向扩散转化的过程。结果发现,相互叠加、此消彼长的本地市场(规模经济)效应、信息溢出效应以及市场拥挤效应共同决定了金融资源由集聚向扩散转化的演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构建、分析技术扩散溢出效应的数理模型,指出技术扩散能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又可能形成拥挤效应、过度竞争等负面效应,并在理论上给广东产业转移承接地政府为促进技术扩散溢出正效应,避免负效应而制定技术扩散政策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采用基于复杂社会网络视角的新产品竞争微观扩散模型,应用计算实验的方法分析局部网络效应下用户基础、产品内在价值以及初始种子用户的选择等因素对产品竞争扩散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全局网络效应不同的是,在局部网络效应中,影响新产品竞争扩散的关键因素不是用户基础而是社会网络中消费者的交互作用,该作用加快了信息传播、产品扩散的速度;产品自身内在价值的加大可以弥补局部网络效应强度较弱的产品竞争弱势.此外,选择hub节点作为初始种子用户将有利于产品的扩散并最终占有更有优势的竞争格局.  相似文献   

16.
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Esteban-Ray指数和脉冲响应函数模型分别测算了长三角与京津冀地区的创新极化与扩散效应并进行比较,研究表明相对于长三角,京津冀极化效应较强而扩散效应较弱。  相似文献   

17.
赵金金 《软科学》2016,(10):53-57
综合经济增长理论和旅游经济自身特性,运用空间杜宾面板模型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存在显著空间依赖性,空间杜宾面板模型是最佳研究模型;我国区域旅游经济增长是典型的生产要素、内生技术、制度质量驱动型;旅游资源禀赋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的"截流效应"显著;旅游从业人员数、地区环境氛围、旅游企业固定资产的负向扩散效应远大于其直接效应。旅游专利数、地区价格水平的作用均不显著。据此,提出实现旅游经济持续、高效增长,以及区域旅游协调、联动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快速消费品产品扩散的模型研究——以中国乳制品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产品扩散大多以创新产品和耐用消费品为研究对象,与社会经济生活更密切的快速消费品(FMCG)产品扩散研究相对较少.传统模型无法解决消费者高频次重置购买和冲动型购买习惯下的扩散问题,为此,将销售额分为首次购买和重置购买两部分,首次购买用Bass模型描述,重置购买用一个包含重置购买参数、价格和广告影响的函数描述,建立了FMCG市场扩散模型.运用乳制品数据进行实证,发现FMCG产品扩散中外部影响程度较高,价格影响程度较低,少量忠诚客户带来更高收益.通过对比分析,模型在拟合度、预测精度和研究结论合理性方面都取得了较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借助基于主体建模方法(agent-based-modeling,ABM)建立农户决策的演化博弈模型,以社会网络为技术扩散载体并假设社会网络中的农户全部采纳传统技术,设计4组控制变量实验仿真研究个体学习、社会效应和两者耦合作用对农业创新技术扩散的影响,并进一步通过改变参数探究农户平均交流人数、创新技术理论收益和两者耦合作用的影响。研究发现,仅存在个体学习时农业创新技术扩散效率大幅度增长,仅存在社会效应时扩散效率有所下降,同时存在个体学习和社会效应产生的耦合作用并非二者净作用的简单相加,而是产生了部分促进作用;农户平均交流人数的增长产生了阻碍作用,且创新技术理论收益的增长可以消除不同农户平均交流人数的差异;创新技术理论收益的增长产生了促进作用,促进效果呈非线性特征,且具有产生影响的起飞点。最后根据研究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杜立民  王如琦  肖赵华 《资源科学》2021,43(10):1961-1975
面对长三角地区区域一体化的经济建设及绿色发展新需求,生态创新如何影响该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学术界尚未形成共识。本文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首先,研究了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线性影响;然后,运用中介效应模型考察了生态创新对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途径;最后,使用面板门槛模型,探索了异质性收入水平下,生态创新与生态经济之间的非线性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生态创新促进了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的发展;生态创新通过提升绿色技术扩散,而非绿色技术进步来推动长三角地区生态经济发展;②生态创新在不同收入水平下存在双门槛效应,即随着收入水平的上升,生态创新对生态经济发展的影响显著为正,而且其影响程度呈现出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规律。本文建议应从提升生态技术创新能力、防止“一刀切”政策以及加强区域合作等方面来促进长三角地区生态创新一体化,从而助力该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