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十月革命前俄国残疾人的命运非常悲惨,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和社会生活权利,是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社会发展任务之一。二十年代初,在卢那察尔斯基、克鲁普斯卡娅等人领导下,教育界深入讨论了俄国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道路问题,认为建立专门的特殊教育体系,要比让残疾儿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更符合俄国实际,更有利于残疾儿童成长。将各类发展异常儿童区分开来教育成为国家特殊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在苏联时期俄罗斯已经形成一个相当发达、适应不同残疾儿童质的差异、精心设计、严格区分的特殊教育体系,这是俄…  相似文献   

2.
苏联《高校通报》杂志1987年11期公布了本国高等学校的一些最新数据和其他资料,摘要如下: △1914年,俄国有105所高等学校,学生12.7万人。这些学校都集中在俄国欧洲部分的21个城市里。目前,苏联有高校897所,遍布全国443个城市。1987年招生110万人,1986年毕业83.95万人。  相似文献   

3.
十月革命前俄国残疾人的命运非常悲 惨。让残疾人和健全人享受同等的受教育和 社会生活权利,是苏维埃政权最重要的社会发展任务之一。20年代初,在卢那察尔斯基、克鲁普斯卡娅等人领导下,教育界深入讨论 了苏联残疾人教育的发展道路问题,认为建立专门的特殊教育体系,要比让残疾儿童直接进入普通学校更符合苏联实际,更有利于残疾儿童成长。将各类发展异常儿童区分开来教育成为国家特殊教育的一个基本原则。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前苏联时期已经形成一个相当发达、适应不同残疾儿童质的差异、精心设计、严格区分的特殊教育体系。这是前苏…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国家在革命取得胜利之后,立即碰到如何处理与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相互依赖关系这一问题,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这个问题上曾有过明确的论断,但是却未能在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实践下去,自上世纪30年代中期,苏联的社会主义对外开放的大门开始关紧,这种封闭性的对外联系推演出二战后的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个“平行市场”,托洛茨基是上世纪初苏俄著名的革命家,政治家,对苏俄的革命与建设曾作过巨大贡献,世界经济相互依赖思想是他的重要思想之一,十月革命之前,托洛茨基在分析了欧洲革命形势和俄国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认为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国家要与世界经济保持相互联系的关系,当社会主义由革命转入建设之后,面对全新的社会主义实践,作为苏俄最高层领导人之一的托洛茨基继续阐发这一思想,并在列宁逝世之后,在与斯大林“一国社会主义”争论的基础上,进一步论述了关于苏联与世界经济相互依赖关系思想,他分析了经济相互的根源及其纽带,重点剖析了苏联与世界经济关系,提出社会主义建设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战略。  相似文献   

5.
“保卫苏联”是共产国际的基本政治口号。共产国际的一切重大政策措施和革命活动,都是在“保卫苏联”这个总的政治口号和战略思想指导下实施的。因此,研究共产国际的历史经验,不能不首先对“保卫苏联”这个口号进行一番考察。 1 共产国际前期“保卫苏俄”的口号是以“不许干涉苏维埃俄国,在法律上承认苏维埃俄国,从各个方面切实支援它恢复经济”为主要内容的。在共产国际领导下,一个广泛开展的“不许干涉苏俄”的群众性革命运动的浪潮,几乎席卷欧美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无产阶级援助苏俄的救灾运动,真正发展成为工  相似文献   

6.
最近十几年来,苏联的师范教育有较大的发展,并进行了许多改革。这一改革最突出的标志,就是今年4月苏联当局通过的《苏联普通学校和职业学校改革的基本方针》(以下简称《方针》)这个《方针》为苏联师范教育的改革提出了纲领性的要求。重视师范教育的地位与作用革命前的俄国,师范教育十分落后。全俄仅有寥寥可数的几所高等师范学校和规模极小的47所师范  相似文献   

7.
十月革命以来,苏联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教育工作。1949年至1979年30年间,苏联大学生总数增加了3.9倍。1960年—1985年间,苏联就业人员增加55%,而职工中专家人数则增长4倍,1985年达1450万人。目前苏联共有高校896所,中技和中专4500所,每年毕业生达210万。高校毕业生在数量上人体已满足社会需要。众所周知,高等教育对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科学技术进步,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为更好地发挥她的作用,高等教育必须改革和发展,必须与本国的社会政治、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相适应,相结合。苏联在这方面的作法有一定的可资借鉴之处。下面就谈谈我们的看法,不当之处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相似文献   

8.
苏联剧变根源于苏联模式所蕴含的价值理念与宪政民主的冲突。个人权利的保障是发展宪政民主的根本前提。社会主义宪政民主的价值基础是充分尊重个体价值的集体主义。在整体主义和计划经济影响深远的国家要建立宪政民主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事业,最重要的工作是进行意识形态的创新,使社会主义价值理念与个人权利能够兼容,权利成为社会主义价值的核心。  相似文献   

9.
一苏维埃革命的性质在我国革命的民主革命阶段,曾经历了十年的苏维埃革命。苏维埃,这是俄国工人阶级在1905年革命时期所创造的一种政治制度,它的含义就是代表会议。我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所建立的红色政权,其组织形式近似于苏维埃政权,故称这一时期为苏维埃革命时期。苏维埃是政权的组织形式,但我国的苏维埃和苏联的苏维埃是不相同的。在苏联,它是无产阶级专政;在我国则是人民民主专政,目的是在资产阶级叛变革命后继续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就任务来说,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但以土地革命为中心内容。为什么一定要  相似文献   

10.
列宁在十月革命后的七年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时期。在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他对马克思主义作出了新的贡献,进一步加强了列宁主义基础。他对社会主义建设理论提出了许多重要原则和指导思想。诸如:一国建成社会主义并不等于最终胜利的理论;无产阶级革命胜利后及时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从阶级斗争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的理论;农业合作化的理论;文化革命的理论;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理论;充分发挥知识分子和专家作用的理论;不同社会制度国家和平共处的理论,等等。其中关于对外开放,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资金和管理经验,加强社会主义建设问题是马克思著作中很少触及的问题,列宁根据帝国主义时代的矛盾,俄国革命后的国内国际环境,把这个问题提了出来,具有很大的理论上和实践上的勇气。本文想就列宁对外开放的思想进行初探,并与同志们商讨。  相似文献   

11.
在欧洲,大学体系只是工程师训练的一个组成部分,而离开学校以后的工程师生涯就象在大学里新度过的几年一样,是重要的和决定性的。人们认为工程师最重要的特征是其灵活性和在工程技术实践中获取新技术和新知识的能力。他们是不同的技术专家,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是具有创造许多技术范围十分广泛的发明的能力的。例如,负责计  相似文献   

12.
一、苏联中等专业教育的发展和作用 在革命前的俄国,只有四百五十所中等专业学校。十月革命后,联共(布)党和苏联政府十分重视中等专业教育。在国民经济发展的各个阶段,中等专业教育都得到了相应的发展。早在1921年,与1914年相比,中等专业学校就增加了一倍,而学生数从五万四千增加到十  相似文献   

13.
圣经和基督教文学是俄罗斯文学的渊源之一。自17世纪始,俄国文学逐渐摆脱教会的桎梏而世俗化。但教会意识和圣经内容在许多作家的作品中仍占据重要位置。《复活》、《卡拉马佐夫兄弟》即为典型例子。十月革命的胜利使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无神论在文学中牢牢确立。但在革命后的头几年,一些著名苏联作家歌颂革命的诗歌里,却接二连三出现了圣经内容。本文概要地叙述了圣经在俄国翻译、传播的历史及其对文学的渗透和影响。  相似文献   

14.
我们的共产党和全体苏联人民正在纪念第一次俄国革命光辉的五十周年。第一次俄国革命虽然失败了,但这次革命和它的政治经验却不仅对俄国往后的革命运动、而且对国际工人运动和殖民地与附属国的民族解放运动都有巨大的意义。科学社会主义的奠基者与国际无产阶级的领袖马克思和恩格斯远在一九○五年以前就谈  相似文献   

15.
明治时代的俄国和日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不仅是苏联生活上发生的伟大的变革,也是世界无产阶级解放运动发展上的具有决定意义的转折点。当我们迎接俄国革命的四十周年时,试就这次革命对日本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影响,作一次回顾与瞻望。俄国革命运动和日本革命运动的关系,远发生在1917年十月革命之前。反抗俄国专制政冶的民粹派运动,就曾给日本最早的民主主义运动——明治十年(1877)的自由民权运动以鼓舞和激励。为反对专制政府、争取设立国会而斗争的民主派们,模糊地知道了十九世纪俄国发生的民主主义运动是推翻沙皇专制政冶的革命运动时,便争读介绍民粹  相似文献   

16.
伟大的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人类历史的一大转折点。随着十月革命的胜利,在世界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冲破帝国主义的锁炼,建立起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这个由苏联共产党所领导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里,由于消灭了人剥削人的社会制度,消灭了经济生活中的无政府状态、危机和失业,成为国家主人翁的苏联广大劳动人民发挥了巨大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苏联的经济和文化,以资本主义国家所不能比拟的速度向前发展着,极迅速地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把帝俄时代所遗留下来的经济和文化的落后状况根本改变过来。四十年来,苏联经历了无数的困难:饥饿、內战、帝国主义者的包围和干  相似文献   

17.
自从1917年十月革命以来,苏联的社会主义事业迄今已有七十多年历史了。七十多年来,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与进步,这就证明苏联选择社会主义是正确的,是符合历史发展要求的。然而,由于苏联的社会主义同时经历了一条相当曲折的发展道路,加上目前国内遇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因此国际上长期存在的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的思潮再度泛滥。他们否定苏联选择社会主义历史必然性的一个重要根据就是:马克思设想社会主义适应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的国家,而俄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所以苏联选择社会主义纯系偶然。本文的宗旨是,努力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结合考察分析苏联历史的具体发展来进一步论证:苏联走上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既符合苏联的国情,又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深寓着不可移易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鲁迅是最早以革命的动机及目的,介绍和翻译俄苏文学的人。从十月革命后诞生的苏维埃国家,鲁迅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希望。还在一九一九年,鲁迅就已经歌颂了俄国无产阶级创造的“新世纪的曙光”。他不仅从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看到了人类美好的未来,而且从俄国文学中看到“被压迫者的善良的灵魂、的辛酸、的挣扎”,明白“世界上有两种人:压迫者和被压迫者”(《南腔北调集·祝中俄文字之交》)。一九○七年,鲁迅写了早期最重要的文艺论著《摩罗诗力说》,开始表现出他对俄国文学的广泛接触。这时,他从积  相似文献   

19.
自苏联解体后,原苏联境内出现了众多的主权国家,虽然有独联体这个组织的存在,但由于国际上不可替代的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制约作用,这个组织不可能重复前苏联的内容了。 在叶利钦取得俄罗斯权利后,苏联总统戈尔巴乔夫已处在风雨飘摇中,此时对国际事务方面感到轻松的是美国,所以,对此境况,美国马上表示支持叶利钦,这曾经一度使俄罗斯民族感到欣慰和高兴。但好景不长,从1991年到1999年底,美国一再在世界银行贷款,无核问题,民族矛盾,北约东扩,前南地区事务及最近的车臣问题对俄国施压,而激起叶利钦的愤怒,吼出:你忘了…  相似文献   

20.
在当今社会上,教育机构体现为最重要的社会化机构之一。在苏联,教育机构显得远比美国完整协调得多。一个国家如何培养其公民进入工作领域,它所应用的技术和方法是有其独特性的。在苏联,工艺教育在这方面似乎起了重要作用。苏联的教育是高度集中化的,地方组织和教育领导人都没有任何权力去决定课程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