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心理资本这一概念自提出以来受到很大关注,近年来,关于高校学生心理资本的研究相当广泛。研究表明,高校学生心理资本水平及各维度受多种因素影响。本研究使用《积极心理资本问卷(PPQ)》对410名高职生进行施测。结果表明,高职生心理资本总体水平较高,心理资本得分在家庭经济状况、家庭成员关系、学业成绩及是否担任过学生干部等因素上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以高职学生消费群体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因子分析法建立数学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认为,对高职生消费结构和消费行为影响最大的是社会的因素,然后依次是家庭因素、校内因素以及自身因素。研究成果丰富了消费行为学的研究内容,为企业、社会、学校、家庭认识和把握高职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取向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职生的心理幸福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重要内容,是帮助他们正确认识自我、远离心理困惑、构建美好精神家园的需要。自尊对心理幸福感的影响显著。采用问卷法对500名高职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自尊得分与高职生就读学校、所学专业、学习成绩、家庭来源等因素显著相关,这些因素影响了他们的自尊水平,进而影响了心理幸福感。  相似文献   

4.
<正>【设计理念】害羞是人的一种情感,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会有,但害羞不可过度,否则会影响自己的生活,阻碍人际交往和才能的发挥。在小学阶段,害羞是比较常见的一种现象。因为害羞,学生常常会错失表现自我的机会,缺乏自信,学习上受阻,与人交往也存在困扰。此次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就是让学生正确认识害羞,帮助学生克服过于害羞的心理,引导学生远离害羞带  相似文献   

5.
学习倦怠是一种消极的心理状态,对聋哑高职生的身心健康、学习主动性发挥及就业发展都将产生不良影响。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240名聋哑高职生的学习倦怠情况进行调查发现:内在的个体因素和外在的学校影响是引发聋哑高职生学习倦怠的主要因素,家庭和社会等外界因素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聋哑高职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针对聋哑高职生学习倦怠的表现及影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关于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山西省五所高职院校学生进行临床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和人口学资料实证研究发现,高职生心理症状总分高于全国青年常模水平,高职生的性别、年级、来源地、家庭结构、家庭收入、专业等因素都会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而且某些因子差异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7.
通过调查发现,当代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个人因素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社会、家庭和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不断探讨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积极寻求克服和解决高职学生的心理问题的措施和办法。  相似文献   

8.
杨彦 《考试周刊》2012,(86):151-152
本文旨在研究高职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健康状况,探索影响高职毕业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主要采用SCL-90对289名高职毕业班学生进行心理测试并个别访谈,发现高职毕业班学生就业心理健康检出率为28,76%,高于非毕业班学生在校期间的平均心理障碍率,可见当前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水平不容乐观,必须积极做好高职生就业心理辅导工作,构建系统的高职生就业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和良好的就业心理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9.
自卑这一失衡的心理体验往往导致高职学生厌学、缺乏自信心和进取心。为探索高职学生产生自卑的原因,对100名高职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的分析.表明,高职生自卑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外部生理特征、家庭因素、学校环境因素、个体某些心理特点。  相似文献   

10.
害羞,是生活中人们常遇到的现象,通常描述为紧张、不自然、胆怯等内向特征。关于中国人害羞的情形,社会心理学家的研究认为,有55%的人觉得自己是害羞的,其中女性尤为严重;只有0.4%的人一生中从来没有害羞过。可见,害羞心理有较大的普遍性。 害羞作为一种性格特征,它是在人的先天因素与后天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的。天生害羞的人是极少数的,更可能的情况是受到早期父母教育的模式  相似文献   

11.
通过问卷法考察了1328名高职生在校受同伴欺负的状况,发现高职生受欺负的状况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高职男生受欺负的状况比高职女生严重,并且在整个高职阶段没有减缓的趋势,而高职女生受欺负的状况随年级增长明显减少。回归分析发现,羞怯、坏学生、老师不喜欢、同伴关系不良、欺负人等因素与高职生的受欺负程度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采用家庭环境量表、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连云港四所高职院校的700名高职生施测,表明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的相互关系为:一是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二是高职生家庭环境总体水平较高,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年级差异,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等因素中,存在显著性差异;三是高职生家庭环境与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相关,在家庭来源、家庭月收入因素上,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性差异,家庭环境与高职生人际交往效能感之间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In recent months, certain major policy documents have highlighted the importance of facilit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teachers. These documents include the provocative Australian Education Council Review Committee Report (Finn Report) which lists interpersonal and personal development as one of six key competency areas. As new voc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ourses like the Bachelor of Teaching are beginning to be developed on a national scale within Australia, it is appropriate to cater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voc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Among the more vexatious questions which need to be addressed is the determination of whether vocational teachers can demonstrate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particularly in relation to their professional roles. This paper examines current scientific literature on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Since competence implies more than skill alone, consideration is also given in this paper to ways of identifying vocational teachers’ understanding of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processes and their importance in relation to the facilitation of learning in the post‐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ector. Such issues as assessing interpersonal communication competence in teacher‐learner relationships by means of direct observation, video‐based structured reflection, and self‐analysis are identified for further study. Finally,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vocational teacher education curricula currently being developed within Australia.  相似文献   

14.
The primary objectives of this investigation were to examine the attributions, emotional reactions, and coping strategies of shy/withdrawn and aggressive girls and boys and to examine whether such social cognitions differ within the relationship context of friendship. Drawn from a sample of fifth and sixth graders (M age = 10.79 years; SD = .77), 78 shy/withdrawn, 76 aggressive, and 85 control children were presented with hypothetical social situations that first involved unfamiliar peers, and then a mutual good friend. Results revealed group and gender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depending on the relationship context. From our findings emerges a central message: friends' involvement during interpersonal challenges or stressors mitigates children's attributions, emotions, and coping responses.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228名高职新生在宿舍人际关系状况、职业决策状况等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发现新生宿舍人际关系状况总体良好,职业决策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宿舍人际关系与职业决策状况之间存在显著相关。学校应当加强教育引导,完善学生管理,推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特殊需要学生个别指导。  相似文献   

16.
高职学生面临的学习、工作、家庭、社会等方面的压力日益增多,他们在学习、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遇到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挫折,导致各种心理问题的出现。分析高职生人际交往问题产生的原因,探索提高人际交往能力的途径,采取有效的手段提高高职生人际交往能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的贫困学生与非贫困学生在人际关系敏感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积极健康、和谐友爱的校园文化可以引导贫困学生增强交往能力,健全人际交往心理,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8.
人际交往能力是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必须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确定大学生人际关系能力评价体系的基本原则,构建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目标及评价体系,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为国家和社会培养一批批有用之才,从而为社会发展带来正能量。  相似文献   

19.
浅谈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及应对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才竞争的加剧,高职院校的大学生表现出人际关系敏感、情感困惑、情绪不稳定、就业压力大、自卑心理等诸多心理问题。为此,高职院校应针对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大学生掌握并运用人际交往的原则,让大学生充分理解爱与被爱的意义;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正确的心理健康意识,从根本上解决大学生的心理问题。  相似文献   

20.
对高职学生同学关系状况及其相关因素的调查得知:高职学生的同学关系总的来说是正常、和谐的,但是也有一半以上的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适应状况,从而影响与同学的良好交往。导致困扰高职学生同学关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要改善高职学生的同学关系,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学生的社交辅导,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指导学生的同学交往过程和同学交往活动,增进学生的人际互动和社会适应,克服人际交往障碍。提高人际交往质量,进而促进学生人格的成长和成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