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筑起学生精神生活的大厦─—苏霍姆林斯基论课外阅读及其指导宁冠群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终生扎根学校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家。这种特殊的经历,使他对学校教育的研究拥有许多深刻独到的认识和见解。譬如,在他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思想中,学校集体与个人的精神生活的育人作用,...  相似文献   

2.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当代最有名望的、富有创造性的教育家。本文拟从两个方面介绍他的教育思想。 一、苏霍姆林斯基论学校教育的理想 这个问题即教育目的的问题。教育目的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它对于教育任务的确定、教育制度的建立、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全部教育过程的组织都起着指导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的教育理想——即要使受教育者达到个性的全面地和谐地发展,”成为社会进步事业的积极参加者。具体地说,“就是造就这样的人:他具有非凡的头脑,高尚的心灵,创造的双手,尊重社会的其他成员,珍爱他人的劳动智慧和美德。”他认为,在学校中德育、智育、体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一位出生在农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并一直坚守在农村教育第一线的教育家.他早在大学学习时,就确立了自己坚定的教育信念,即坚信教育的力量和作用,坚信孩子的可教性;他立下誓言,要在农村学校工作一辈子.事实证明了他的忠诚.帕夫雷什中学这所普通的农村学校在苏霍姆林斯基的领导和亲自实践下,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成为世界上著名的教育实验学校.于是,许多学校用优越的工作条件和待遇吸引苏霍姆林斯基去工作,但都被他婉言谢绝了.  相似文献   

4.
苏霍姆林斯基是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 ,在其 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 ,有 2 2年在一所乡村中学———帕夫雷什中学担任校长。长期的管理实践 ,使他积累了丰富的校长工作经验 ,加之秉笔勤书 ,形成了他独具特色的管理思想。校长听课和分析课 ,便是其管理思想的一个重要方面。在学校教育经历变革之际 ,我们借鉴苏霍姆林斯基这一管理思想 ,对于深化学校课堂教学改革 ,推动学校教学评价的科学化和规范化 ,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一、校长听课和分析课的意义听课和分析课是苏霍姆林斯基实现“教育思想领导”的主要途径。基于毕生的教育探索 ,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5.
大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其毕生的教育实践中始终在寻找学校和家庭教育结合的途径。因为他坚信: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6.
唐岳山 《人民教育》2013,(12):33-34
提起"中国梦·教育梦",我很自然地想起我生命中的良师益友马小平老师。他是一名普通的中学语文教师,没有特级教师的"光环",也不曾有过挂牌的"名师工作室",然而他却是真正有着"教育梦"的人,并一生都怀揣着梦想坚定而执着地行走。在湖南师范学院中文系读书期间,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开始走进他的精神世界。当时,他和一帮同学痴迷地研读苏霍姆林斯基的著作,一起为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感动,对帕夫雷什中学那样的学校充满着期待。也就在那时,"教育梦"在他的脑海中孕育,"梦"中有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之魂,  相似文献   

7.
苏霍姆林斯基是苏联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他的教育思想至今仍发挥着光芒,给我们的教育者提供了很多有益的启发。他不仅致力于学校教育,而且也十分重视家庭教育。当前民工子女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日益突出,成为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苏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对此有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8.
苏霍姆林斯基的农村教育思想和实践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教育界,由于教育科研工作者的宣传、介绍和研究,苏霍姆林斯基是人所共知的.但人们对这样一个基本的事实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即苏霍姆林斯基出生在农村,热爱农村教育事业并一直坚持在农村学校工作.因此,他是一位农村教育思想家和农村教育改革家.在我国农村教育不断发展的今天,重新认识苏霍姆林斯基  相似文献   

9.
学校本应是发现、培养创造性才能的场所。然而,大多数学校太注重学生成绩而排斥了其他方面,从而压制了教师和学生创造性才能的发挥。那么,学校教育中如何激发师生的创造性和创新精神呢?一、学校的环境创设中体现创新性学校环境创设主要包括一般教室的布置和专供学生课外活动场所的布置。早在20世纪50年代,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就有了利用学校环境创设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成功经验了。在他任校长的帕夫雷什中学,苏霍姆林斯基充分发挥室内布置的长处,真正做到了“使学校的墙壁也说话”。他认为,孩子在他周围———在学校走廊的墙壁上、在…  相似文献   

10.
“帕夫雷什中学”这个名称,是和苏霍姆林斯基的名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它是前苏联乌克兰境内的一所十年制普通乡村学校,苏霍姆林斯基的大部分教育生涯就是在那里度过的。苏霍姆林斯基33年的教育劳动,“充满了紧张的探索和思考”,《帕夫雷什中学》一书,是作者和他的学校集体探索和思考的结晶。全书包括前言和关  相似文献   

11.
龚睿 《教书育人》2009,(8):46-46
苏霍姆林斯基在担任10年制普通农村学校——帕夫雷什中学校长的23年里,他率领全校教职员工一起实践、探索、总结教育科学规律,最终把这所校舍破烂的“薄弱学校”建设成为全国模范中学和享誉全球的实验学校。正是有了苏霍姆林斯基这位前苏联教育思想集大成者,帕夫雷什中学才有那么大的成就,他是当之无愧的“魅力校长”。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帕夫雷什中学是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被世界众多的教育人奉为“教育圣地”,它的历任校长都坚持继承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文化建设理念。苏霍姆林斯基之所以能够把一所农村中学帕夫雷什变成“教育圣地”,变成享誉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主要原因就在于苏霍姆林斯基注重学校文化的建设。他认为学校文化建设是培养学生个性全面和谐发展的有效载体,同时也是学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新世纪的帕夫雷什中学是如何进行学校文化建设的?是如何传承、丰富苏霍姆林斯基的学校管理思想的?帕夫雷什中学实行11年义务教育制度,小学5年、中学4年…  相似文献   

13.
苏霍姆林斯基,这个人类历史上杰出的教育家,在30多年的教育生涯中,对教育做了大量的探索和研究,取得了无与伦比的成就。他的研究几乎涵括了教育教学中所有的问题,他的著作是一部部“活的教育学”,一部部“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当前我国的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教育思想和理念也在悄然变化。我们应当追求怎样的教育?今天再读他那童话般的教育故事,研究他的教育思想、理念,发现当下我国教育存在的诸多问题值得反思。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理念是如此的庞大丰富,本人试择一二,予以言说。  相似文献   

14.
巴甫雷什中学的家长大学 巴甫雷什中学是苏霍姆林斯基倾注了自己毕生精力的地方。同时,那里还有一所学校也是他心血的结晶,那就是家长大学。他的家庭教育思想就具体体现在这所学校里。 苏霍姆林斯基一向认为,学校如果缺乏家庭的配合,是不可能完成培养人这一细致而复杂的任务的。虽然大多数的家长都希望把孩子培养成人,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善于教育子女,学校有责任引导家长走上正确教育子女的途径。这就是苏霍姆林斯基创办家长大学的思想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杰出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他在从事学校实际工作的同时,进行了一系列教育理论问题的研究。他探讨了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在他整个教育实践中,始终都把发展学生智力置于很重要的地位,积累了极其丰富的经验。 一、什么是发展智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发展思想和智力,就是发展思维的形象和逻辑分析的成分,  相似文献   

16.
瓦·阿·苏霍姆林斯基(1918—1970)是苏联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他一生从教35年,一直战斗在教育第一线。他既当校长,又任课,还兼班主任。他通过日常学校工作,进行了大量的教育科学研究,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工作的学校——巴甫雷什中学被各国教育家誉为“世界的教育实验中心之一”,他的著作被誉为“学校生活的百科全书”。他的教育思想富有很高的实践和理论价值,值得研究和探讨。本文仅就其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给我们的启示谈一点看法。关于实现人的全面和谐发展教育的问题,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生中不断为之而奋斗的目标,这个思想象一条主线贯穿在他的全  相似文献   

17.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种子会萌发幼芽来:儿童边认识边干得越多.对劳动快乐的情感体验得越深,他就想知道得更多,他的求知渴望、钻研精神、学习劲头也就越强烈”。但长期以来。我们的学校教育十分重视知识  相似文献   

18.
“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里抬起头走路”,这是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心灵的召唤。苏霍姆林斯基数十年如一日地奋战在教育一线,他把全部的心血倾注到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上。他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科学指导教育,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理念,至今仍是教育思想的瑰宝。  相似文献   

19.
学校里总有一些“难教育的”学生。苏霍姆林斯基指出,这是由于家庭和学校的教育不当,常常造成学生的心里创伤,形成一种“学校病”。他指出在德育中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卫生”,也就是要密切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预防和医治这种“学校病”。关于“学校病”,六十年代以来,苏联精神病理学家、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都指出过,苏霍姆林斯基把它们的表现描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今天,我们向苏霍姆林斯基学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我们学习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并不是使其成为学校包装或炒作的工具,而是切实在理论和实践中实现苏霍姆林斯基教育思想的中国化。我们应深入学习苏霍姆林斯基对孩子的爱,对教育事业的执着;独立思考、勇于坚持真理的高尚品格;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及实事求是的科研精神,而我们最应该学习的是他自始至终对教育的纯净、朴素的信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