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基准为空间直线的平行度误差,是评定位置关系时必然要面对的基本问题,本着求取符合“最小区域”意义上的高精度误差值为目的,首先探索符合“最小区域”准则的基准直线算法,在此基础上引用高精度“直线度误差”(二维)算法,探索高精度“最小包容圆”的算法,从而求得以直线为基准的高精度平行度误差值。  相似文献   

2.
按GB1158—80规定,平板平面度误差定义为“包容实际表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的距离为△。”由于满足最小条件的平面度误差的评定基准是预先未知的,还要经过烦琐的“基准转换”过程才能获得最大平面度的最小值。因此,在实际中常用对角钱法来评定平面度误差。 对角线法是JJG117—78《平板检定规程》所规定的方法之一。它规定的理想平面A_0通过一条对角线平行,然后把各点所测得的数据向A_0平面转换,得到以A_0为基准的新的数据,从而求出最大平面度。  相似文献   

3.
平面度误差是被测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的变动量,它等于包容实际表面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  相似文献   

4.
平行度误差评定的关键在于基准拟合,其拟合精度决定误差评定结果之精度。对于平面基准和空间直线基准,数模重新整定,寻求全新算法,并论证其对"最小条件"要求的符合性,且通过了对程序进行的大量算例测试。在高精度基准拟合确定基础上,研发功能完全的平行度误差评定软件,经大量算例测试表明了其评定结果的高精度性。  相似文献   

5.
平面度误差是被测实际表面对理想平面的变动量,它等于包容实际表面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间的距离。测量平面度误差的方法有间接测量法,直接测量法及组合测量法等。但以前两种为主。1.间接测量法:测量精度较高,但数据处理繁琐,效率低;2,直接测量法:测量直观,方便,但精度不高;在实践中,参考有关资料,找到一种简捷有效,且精度较高的平面度误差检测及其评定方法。由于在被测平面上通过两块等高垫铁架设的是一根高精度的平尺,通过它检测及其评定平面度误差,既避免了测量误差较大的问题,又提高了测量效率。它可以作为计量室…  相似文献   

6.
用计算机处理直线度误差赵树忠,陈亚娜,王贺艳根据国家标准规定,形状误差值是用最小包容区域的宽度或直径来评定的。在给定平面上的直线度误差,是用一对假想的平行直线来包容实际的误差曲线,若这对平行直线与实际误差曲线的接触点的分布符合相间准则的要求,则它们所...  相似文献   

7.
平面度误差是最常用最重要的形为误差,是经常检验的公差项目之一。作者介绍的方法是将平面度的测量数据导入PROE软件,PROE中建立点和面后利用最小包容区域法求平面度误差,并用传统的数据处理方法进行了验证,最后得出用PROE软件进行平面度数据处理的可靠性和合理性,且便于数据的实时更新。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工件平面定位为例,考虑基准面的形状误差、波度、表面粗糙度等缺陷,分析基准误差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9.
在长度测量中,最基本的、常用的测量工具是封皮尺.正确使用刻度尺要“四会.”一、会看在使用刻度尺测量前,仔细察看所用的刻度尺的刻度,弄清零刻度、最小刻度、量程:看零刻度在哪里,!是否磨损了‘.)看最小刻度值是多少?看它的量程(测量范围)有多大?看准了零刻度、最小刻度、童因,读数就方便多了.二、会放要使刻度尺的刻度线尽可能接近被测物,并使刻度放置在被测物体的应测部位;刻度尺还必须与被测物长度平行、不能歪斜.若刻度尺的零刻度线磨损了,应选取其它的刻度线接近被测物的端边,如图1所示.三、会读读数时,视线…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工件平面度误差评定的精确度,在机械制造检验中引入了鲸鱼优化算法(WOA)、改进粒子群优化算法(IPSO)、改进人工蜂群算法(IABC)和遗传算法(GA)等智能评定算法。计算结果表明,四种智能评定算法均优于三维最小二乘算法和新的最小区域算法,不仅提高了工件平面度误差评定的精确度,而且还提高了工件的合格率,降低了工件的制造成本。  相似文献   

11.
本文讨论陕西方言对知照两系及日母逢入声薛药觉韵有关字的读音问题,其中牵扯“说(~话)”字以及“卓戳硕若”等北京翘舌音声拼[uo]韵母字的读音问题。“说”字在米脂等处读作入声,关中以及陕南山阳等处读作阴平调,陕南的西南官话读作阳平调,白河方言读作去声调,商南读作阴去调。“说”字的声韵组合很复杂,例如关中方言区西安等。“设摄涉赊奢”等字同音。陕北晋语以及宜川等处亦如读本文所讨论的“卓戳硕若”等字,关中多数方言点读这些字为平舌音声母拼以[Ц]为介音的音节。蓝田等处“卓戳硕”等字读作平舌音声母。  相似文献   

12.
“差序格局”是费孝通在《乡土中国》中给我们留下的一个重要的概念,后世也有诸多学者加入了对这个概念的研究,然而由于其开放性,仍然存在着某些需要修正和拓展的部分,文章在区分“差序格局”的平面和立体两个向度的基础上,针对平面的“差序之差”中的“私德”及其相关问题和立体的“差序之序”中的有关等级的问题进行了部分反思、修正和拓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文学中,通过对典型人物的非中心化"他者"形象研究,指出其实质是后现代主义对中心主义二元对立的解构的表现;典型事件向"他者"视角的演变,在于后现代主义对"元叙事"的消解;典型环境演变成为"平面化的‘他者’在场",源于后现代主义对深度的消解。典型演变为"他者"的文化形态由此出现了"泛精英、大众、反精英"形式,通过对后现代主义文化的拆解,发现"精英、大众、反精英"的过程是后现代主义与中国本土文化的"互文"的不同层次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试析琵琶演奏中右手触弦技法的运用与音色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音色控制的好坏体现了演奏者的艺术能力及修养。文章从琵琶的乐器结构、发音特征出发.阐述合理运用“点”、“面”、“角”、“速”、“力”等右手触弦技法与音色控制的关系.以期对提高琵琶演奏的艺术表现女和感染力奄辑息示。  相似文献   

15.
结合民间百姓的思想观念和民间美术的有关理论,并借鉴建筑画像砖透视法,将云南纸马平面构图法归纳为"神位[1]肖像式构图"、"适合外框构图"、"立面式构图"、"剖面式构图"及"剖立面式构图"等五种方法。  相似文献   

16.
An infinite slope stability numerical model driven by the comprehensive physically-based integrated hydrology model (InHM) is presented. In this approach, the failure plane is assumed to be parallel to the hydraulic gradient instead of the slope surface. The method helps with irregularities in complex terrain since depressions and flat areas are allowed in the model. The present model has been tested for two synthetic single slopes and a small catchment in the Mettman Ridge study area in Oregon, United States, to estimate the shallow landslide susceptibilit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sent approach can reduce the simulation error of hydrological factors caused by the rolling topography and depressions, and is capable of estimating spatial-temporal variations for landslide susceptibilities at simple slopes as well as at catchment scale, providing a valuable tool for the prediction of shallow landslides.  相似文献   

17.
"出版自由"是新闻传播学中的重要概念。但"出版自由"的新闻史研究却面临一些问题,亟待拓宽研究思路。概念史的研究方法为"出版自由"的新闻史研究提供了新的研究路径。在"出版自由"的新闻史研究中借鉴概念史的方法,不仅具有可行性,而且有利于拓宽相关研究的视野,促进该领域研究的进一步推进。  相似文献   

18.
《管子》一书中提到“煮泲水为盐”,“泲水”不是济水而应当是地下的卤水;“渠展之盐”的“渠展”也不是一个具体的地名,其地域主体应该在现在的黄河三角洲地区。“渠展之盐”在齐国工商业中地位突出,是齐国控制和削弱其他诸侯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江浙一带曾经是我国古百越民族的栖息区域,他们先后建立了吴、越等地方政权,但随后迁至湘黔桂粤地区。然而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具有民族特色的地名被保存下来。以江苏徐州市为考察点,涉及其辖区内的市区、乡镇、村各级行政区划单位。针对发现的"贾汪","圩"类地名,以及"思田"、"岳骆王"等疑似古越语地名进行解释和考证,从而为古吴越地名中有侗台语底层这一观点提供新的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