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中国古代文人酷爱历史题材,藉之表达心中悲喜。"李杨爱情"以巨大的张力性品格被历代文人咏叹,其蕴含的中国古典爱情意蕴和演绎"李杨爱情"的《长恨歌》《梧桐雨》《长生殿》主题纷纭现象很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
书报之窗     
《电影艺术》八○年第六期刊登了题为《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的文章。作者走访了团中央、《中国青年报》社和《中国青年》杂志社,请这些单位负责青年宣传教育、文化生活等方面工作的同志,谈了对于爱情题材影片创作的看法。他们指出,爱情是一门学问,也是青年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几年来,我国拍摄出一批表现青年爱情生活的影片,大部分是受到青年们的喜爱和欢迎的。为了进一步提高爱情题材影片的质量,应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伤痕文学"中的爱情叙事打破了"文革"文学的禁区,拓展了文学题材的范围,体现出作者对于爱情和社会问题的思考与批判,但同时也深受当时时代语境的制约。从爱情叙事角度切入,既可以看到"伤痕文学"的文学史意义,也可以认识到"伤痕文学"的历史局限性。  相似文献   

4.
路鹏飞 《文教资料》2010,(18):94-96
擅长爱情题材的法国著名导演埃里克·侯麦年初辞世,留下了诸多的优秀作品,"道德故事"、"喜剧与谚语"和"四季故事"更成为一道瑰丽的风景。本文将结合侯麦赋予"道德"的概念,分析他赖以成名的"道德故事"之主题。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在汤显祖剧作研究中,人们对《牡丹亭》"情"的理解,各不相同。汤显祖在《牡丹亭》中所欲建构的实际上是一个"合情合理"的爱情,而非以往论者所认为的"以情抗理"的爱情,是一种寓"情"于"理"的爱情。从某种程度上看,即是对儒家文化传统的复归。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古代爱情类叙事文学的代表作之一,《孔雀东南飞》具有明显的"女强男弱"特征。在简要阐述"女强男弱"定义的基础上,具体分析了《孔雀东南飞》中的"女强男弱"现象以及产生原因。最后,指出了《孔雀东南飞》对后世"女强男弱"类爱情文学特别是婚恋题材戏剧作品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三言"中,婚姻和爱情题材的作品数量最多,成就和影响最大。这类作品常把"情"、"欲"放在"礼"、"理"之上,要求"理顺人情",打破门户之见,反对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歌颂幸福爱情,倡导男女平等,尊重和维护女性尊严,否定传统的贞节观念,体现了进步的婚恋观和一定的民主思想。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女性主义意识在"复仇"题材家庭伦理剧中全面觉醒。以《回家的诱惑》、《女人的颜色》为代表的"复仇"题材家庭伦理剧立足女性视角,鼓励现代女性冲破爱情、生存和母职的三重困境,去追求和拥有独立的自我。  相似文献   

9.
红娘与紫鹃分别是中国古典名著《西厢记》和《红楼梦》中侍女的艺术典型,她们都是尽自己的智慧与能力去促成小姐的爱情婚姻,都是那样的热情、无私、勇敢。然而,由于红娘和紫鹃所处的家庭环境,自身的性格以及作品本身题材的不同,所以在对待爱情婚姻的看法,促成主人婚姻中的作用以及人物形象深刻性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0.
李逸飞 《文教资料》2014,(36):142-143
《建筑学概论》是由韩国著名导演李勇周执导,严泰雄、韩佳人联合主演的一部原汁原味的"韩式纯爱"电影。影片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在大学时代的建筑学课堂上相知相恋的忧伤故事。本片通过青年与中年巨大的时间跨度向观众展示了一段"发乎情,止乎礼"的动人的爱情经历。导演在揭示爱情主题的同时,也将独具特色的韩国古建筑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使"建筑"与"爱情"两个独立的命题在流畅自然的镜头语言中得以完美的融合,达到了视觉与感觉上的深层次渲染,深刻地诠释了伤感纯真的校园情怀,也延续了韩国电影中一贯的凄婉幽怨的"纯爱模式"。导演在本片中展示的初恋与建筑的有机联系也折射出韩国纯爱电影在表现手法上的独到性与共通性。本文将从电影主题出发,通过剖析"爱情"与"建筑"的巧妙关联带读者走入柔美纯净的韩式纯爱世界,展示出"纯爱电影"背后的精巧构思与人文世情怀,并将着重探讨其背后隐藏的韩国文化传统与儒学伦理观。  相似文献   

11.
《花月痕》作为晚清早期狭邪小说的代表作之一连接古今,不仅上承古典才子佳人小说范式,更是开一代小说的新风气,隐含着一定的现代性。它表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开启了颓废气息和浪漫叙事的先河。  相似文献   

12.
梅卓的小说集《麝香之爱》在当代文坛是独特的。本文主要从忧伤淡雅、浪漫诗意的格调,纯粹唯美的古典悲剧爱情,纯正的藏文化特质及时尚感染下的藏人的真实生活,自然不着痕迹的技巧创新等方面进行阐释,通过以上层面来挖掘《麝香之爱》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情人节寄语     
Peggy  Vaughan  明达 《英语沙龙》2009,(2):18-19
情人节比任何别的一天都更能吸引我们关注爱情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将“爱”梦幻化,浪漫化。许多受到人们喜爱的关于爱情的看法也是建立在这种对爱“浪漫的”理解上。但是我们需要避免这种短视且肤浅的理解所导致的种种错误,因为它大大低估了爱情。  相似文献   

14.
关于乔伊斯作品《阿拉比》背景的分析与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乔伊斯作品《阿拉比》是其短篇小说集《都柏林人》里的第三篇。作品讲述的是一个都柏林少年追求朦胧爱情,但最终梦想破灭的故事。故事情节很简单,但作者詹姆新·乔伊斯.深受当时社会文化背景影响,在小说中运用了大量的宗教象征符号.隐含了深刻的象征意义。本文试图对小说背后的各种宗教背景进行解读以助读者对作品做更深的理解。进而领会作品里潜在含义:因宗教信仰的破灭.都柏林社会陷于一派颓废状态。  相似文献   

15.
《西厢记》与《牡丹亭》同演才子佳人的爱情故事。王实甫与汤显祖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反映了他们的爱情理想。这两首用热烈音符谱就的青春、爱情赞歌。几百年来,撞击着一代又一代青年男女们的心扉。崔莺莺与杜丽娘也已然成为中国古典文学中至情至真的化身。文章通过对《西厢记》与《牡丹亭》浪漫主义写作手法进行分析,揭示出王实甫、汤显祖二人浪漫主义手法运用的社会现实原因。  相似文献   

16.
屈原的"神游"与庄子的"逍遥游"都是具有浪漫色彩的奇特的精神之游。两者在"游"的写法、体验、结局上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屈原的"神游"是用一种正面铺陈的写法,写出了诗人去留两难的矛盾心境,他感觉无路可走,选择以死捍卫理想。庄子的"逍遥游"则是用一种反面衬托的"跳过法",写出了他对绝对自由的精神境界的追求,但这一理想在现实中是无法实现的,于是,庄子无奈地选择了顺应世俗、与世浮沉。屈原与庄子的"游"都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奇·碾玉观音》是林语堂根据《京本通俗小说》中同名话本小说改编而成。原作主要叙写封建社会中处于社会底层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重编之后,林语堂改变了原作的主题,故事的戏剧性转移到新的矛盾上,即艺术与爱情、人生之关系。《碾玉观音》的改编在《中国传奇》中较有代表性,探讨此篇的改编艺术有助于对《中国传奇》整部作品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小说《伤逝》长期以来存在的争议和不同诠释,主要缘于小说主题的含混与鲁迅对"涓生"态度的含混。事实上,这是一篇关于启蒙知识分子成长的小说。鲁迅通过对一个爱情故事的展示,整合了他一直思考的三个主题——启蒙之初的狂喜与浪漫、面对"铁屋子"式的现实困境的"失态",以及放下重负、坚持行动抗争的出路。在经历了"五四"的狂喜、日常生活和死亡的洗礼之后,忘记"原罪"在虚空之中上路的涓生,正是"过客"的前身。本文通过文本细读,对《伤逝》中鲁迅的思考脉络进行了追溯式的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青海"花儿"的整体作品结构入手,对"花儿"的比兴、抒情内容进行了细致的考察、研究与分类。文章认为情是"花儿"的核心,是内在的最本质的东西。"花儿"首句多比兴,兴为主,常见的有记载神话传说、记录民俗民情、铭记历史人文和描写山川胜景四种。尾句多抒情,情的内容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表达男女爱情婚姻的,有表达男女爱情、描述男女情爱、抒发生活情志和传递生活情趣四种;另一类是描写社会情感内容的,有揭发黑暗丑恶、歌颂快乐升平和感悟人生哲理三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娥皇、女英的神话传说渊源流长影响深远,形成了中国社会文化中"二女一男"的婚姻爱情原型模式。这种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两性观。阎连科在其长篇小说《日光流年》、《坚硬如水》和《受活》中,连续探讨这种模式,形成了自己具有现代性品质的两性观。文章运用原型批评和女性主义批评两种方法分析阎连科对这种模式的继承与革新,从而考察阎连科的两性观的现代性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