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蔡丽华  吕晨 《大观周刊》2011,(18):28-28
《雪国》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有评论家把它奉为“日本近代文学史上的抒情文学顶峰”,也有评论家批评它是“死亡的文学”,表现的是“颓废的美”,这说明川端康成创作的复杂,挂。而笔者认为《雪国》更多地体现出一种“悲哀的美”,作者把“悲哀”与“美”这两种似乎对点的体验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用独特而细腻的笔触,最真实地传达出日本民族灵魂深处的东西,营造出极具东方魅力的独特的审美情境。  相似文献   

2.
中国戏曲以其独特的民族性格独树一帜,在世界上与古希腊戏剧和印度梵剧并称三大戏剧文化。作为传统文化一方的艺术结晶,它最集中最鲜明地呈现出我们民族文化的精神、气质、性格、韵味和情趣美。广播戏曲随着戏曲艺术走过了40多年的历程。目前正面临着当代审美情趣、审美意识的抉择。广播戏曲审美对象与审美主体之间,固定样式与新内容之间出现哲理矛盾,必须从美的本质进行思辨方能认清主流与支流。广播戏曲的内容与形式,  相似文献   

3.
一个作家的散文要比他的小说更能体现这个作家的精神实质,散文往往是通往作家心灵最直接的一条通道。张爱玲的散文数量不多,其总量有60多篇,其中尤以散文集《流言》最受推崇。本文试从勾画世俗的特异美、世俗生活的情趣美、超越世俗的孤独美三个方面解析张爱玲散文,力图把握其散文独特鲜明的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4.
鲁志宇 《大观周刊》2012,(28):220-220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美,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必能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陶冶学生的思想道德情操,收获更多语文教学效果。本文试从中国民族的审美类型或审美形态这两方面来阐述教材中的审美,探讨语文课的审美教育。  相似文献   

5.
什么是电视剧批评? 俄国诗人普希金曾说:"批评是科学.批评是揭示文学艺术作品的美和缺点的科学."众所周知,任何一个民族在任何一个时代拥有的任何一种文学艺术现象,总是伴随着人们对它的理性思考一起生存和发展的.这种理性思考中最为活跃的一部分,就是批评.批评表现这个民族在相应的时代对于人文精神和审美理想的追求.这种审美理想是一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形象在人生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社会风尚、精神风貌、行为方式等等方面综合而成的品格和情趣,又是这种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形象的外化的、物化的生动而又鲜活的表现.  相似文献   

6.
随着全民族文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们的审美素质和审美要求越来越高,对新闻报道的要求,也就不只是在于接受新闻信息,还在于从中得到美的感受。新闻报道的节奏美,便是这种总体美感的一个组成部分。新闻报道是可以有节奏美的。因为人类活动本身就处在一种有节奏的运动过程中;人们接受反映新近发生的客观事实的报道时,总是从心理上与之产生审美联系。全文仅有  相似文献   

7.
徐雪婷 《新闻爱好者》2011,(15):112-113
中国古典绘画艺术的基本美学思想与审美方式具体体现在:自然之美与主题的审美情思;"托物见志,缘物寄情";"澄怀味象""以神法道";主体性灵之美;笔情墨趣的抽象之美。  相似文献   

8.
周艳 《出版科学》2011,19(3):33-36
基本构图要素是与符号不同且更为基本的封面视觉传达要素,对于读者的封面阅读审美过程具有重要作用。封面阅读的审美过程与读者的文化传统有着深厚的关联,创作者在进行封面设计时必须考虑中国读者的独特审美倾向:欣赏"平衡"之美,追求"中和"之美,偏爱"飞动"之美,崇尚"清新"之美。  相似文献   

9.
人文关怀:新闻审美传播的根本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是人类理想之所在。新闻传播与人类对理想的美的追求密不可分。而且,只有那些主动、自觉地把信息传播与对人类理想的美的追求紧密而有机地结合起来的新闻的审美传播,才可能是具有最大最好的传播效果。在我们讨论了新闻传播必须实现审美价值之后(参见孙德宏:《新闻审美传播中的价值问题》,载《新闻  相似文献   

10.
李军 《大观周刊》2012,(25):194-194
高职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日新月异,我们要突破语文教学简单化、文本化之藩篱,而将语文教学延伸到美学敦育、文化教育,并以开放的课堂形式,激发学生学可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感知美、热爱美、鉴赏美,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民族文化的影响和要求。所以在开放、互动的高职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激发其审美想象;挖掘文本背后所蕴涵的手国传统文化内涵;鼓励学生进行有价值阅读。  相似文献   

11.
日本书装艺术的审美取向张希广书籍封面的开本,相对于绘画作品尺寸的任意来说,具有严格的规定性。对于设计者,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开本的尺寸是无法自由选择的。然而,一个成功的封面设计作品,正是由于设计者在这被动的“方寸之地”,依托于对作品精神实质的理解,充分...  相似文献   

12.
仡佬族人最具代表性的节日有:仡佬年、吃新节、牛王节、祭树节和敬雀节。这些节日中,蕴含着仡佬族人"美是生活"、"美在和谐"的审美意识形态,以及"美是诗意的栖居"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13.
从档案的审美价值看档案的休闲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作为实践活动的客观产物,具有审美价值的三个构成要素,即审美对象、审美主体及审美关系。档案的审美价值主要体现在它的内容美、文字美、载体美和技术美。本文认为对档案审美价值的开发,可实现档案的休闲利用。  相似文献   

14.
王泉根 《出版广角》2013,(11):40-41
坚守儿童文学"以善为美"的美学理念,通过艺术的形象化的审美愉悦来陶冶和优化儿童的精神生命世界,形成人之为人的那些最基本的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审美观,打下良好的人性基础,塑造民族未来性格,这是中国儿童文学根本的审美追求与价值期待,也是中国儿童文学能够走向世界、走进世界各国少年儿童精神领域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5.
黄荔 《编辑之友》2006,(5):35-38
一、发展出版业必须关注"共同美" 随着人类社会的共同发展,各民族之间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交往也日益加深.在我国改革开放走向世界的同时,在文化层面上研究全人类关注的共同点,是同样不可偏废的.余秋雨先生认为,"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 1],这是一种与过去观点不同的反向思维的观点,对文化来说具有重要的普遍性意义.从审美的观照来说,提出了关注"共同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杨金莲 《大观周刊》2013,(12):139-139
审美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新课标对学科教学的要求。语文学科中蕴含着丰富的美育资源,语文教师应通过教育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感知美、理解美、鉴赏美、评价美、创造美,潜移默化地提升审美观念、培养审美情趣、提高审美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座审美教育的殿堂。  相似文献   

17.
审美是对美和丑的判断、辨别、领会、评价、把握与认识。编辑审美是编辑美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主要是探讨如何在编辑过程中,按照美的规律,追求作者撰述之美,编辑修改加工之美,编排印刷装帧之美,从而达到编辑美的境界。重视编辑审美的研究,对于提高编辑出版质量和效...  相似文献   

18.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19.
新闻写作是一种创造性的文本劳动,一篇具有真善美价值的新闻作品能达到审美要求,可以更好地表现时代主旋律,反映生活、表现生活、服务生活。真是新闻审美要求的基础。法国文学家罗曼·罗兰说:“真实的东西才是最美的。它不会使人失望,只能让人对未来充满信心。”美是一种和谐,不管对自然还是对人类,都是如此:对自然来说,美是一种和谐景致;对人来说,美是一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外化,孔子的“里仁为美”就是这个道理。善和  相似文献   

20.
讲求报纸版面的审美效果,是办报工作的一个重要问题。 报纸版面的审美效果包括哪些方面呢?主要是两方面:一是本质美(内容美),二是形态美(形式美)。所谓本质美,是指版面的内容而言的。内容美是报纸版面美的灵魂,没有内容美,即使形式美——版面的形式凛亮、鲜艳,也是没有生命力的。版面的内容美,是编辑人员理论水平、政策水平的反映。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