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良好的学习环境与社会环境,是青少年保持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但身处于同一环境里的人,心理健康的状况却不尽相同。目前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尚无统一公认的标准。综合多数心理学家和医学家的观点来看,青少年心理健康起码应具有如下标准:一、身体健康,智力正常。身体健康,智力正常是衡量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之一,是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基本条件。二、人格完整,意识良好。心理健康的青少年胸怀坦荡,言行一致,表里如一,热爱生活,兴趣爱好广泛,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并自尊自爱,尊重他人,善于调整自己的言行举止,使其性格、情感、行为等能符合其年…  相似文献   

2.
情绪智力是人类智慧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日益强调合作的情况下,情绪智力对人的个性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可感知性、感染性强的特点,而且其运动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某些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因此。充分利用体育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优势。  相似文献   

3.
情绪智力是人类智慧潜能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现代社会日益强调合作的情况下,情绪智力对人的个性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影响.体育教学过程具有直观性、可感知性、感染性强的特点,而且其运动过程本身就是人类某些意志品质的锻炼过程.因此,充分利用体育培养学生的情绪智力,具有其他学科不可代替的优势.  相似文献   

4.
我国心理学界认为,人的心理健康标准应包括以下六个方面:一、智力正常。正常智力水平是人们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最基本的心理条件。人的智力主要是由观察能力、记忆能力、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和操作能力所组成,其核心是抽象思维能力。这五种能力要相对的平衡,防止智力发展畸形。一般地说,人的智力水平在人群中表现为两头低,中间高。智力低下和智力超常的人是少数的,绝大多数的人智力水平处在中常状态。从智  相似文献   

5.
《考试周刊》2018,(27):3-4
智力和人格的正常发展是衡量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准,二者既存在较大的差异,又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教育中应重视学生潜力开发和智力发展,促进学生智力与人格的双提升。在实际教学中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注重学生的人格塑造,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及分析问题的能力。充分把握两者之间的关系,促进两者有机结合,推动两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当代教育学家认为:一个民族的兴衰离不开智力,智力是决定一个民族素质高低的评价标准。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考力和想象力的总和。它的活动是在大脑的直接控制下进行的,智力受遗传、营养、社会环境等因素的影响,但是体育运动对人的智力开发起着致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个性指的是个人所特有的能力、气质、兴趣、性格等心理特性的总和。一位心理学教授说过:“智力正常.个性成才。”一个人智力好,只是成才的一个条件.更重要的是他是否从小培养发展了良好的个性。多元智能理论下的学生观.就是要为学生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种种智力的机会或情景.给每一个学生多样的选择.使其扬长避短.激发每一个学生潜能.充分发展个性。  相似文献   

8.
王真理 《天中学刊》2003,18(5):109-110
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当代世界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了他的力作《心智的结构》一书,提出了多元智力理论.该理论指出:一般人都或多或少地具有8种以上的智力,即语言智力、音乐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智力等.各种智力的存在方式是相对独立的,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并使用不同的符号系统.加德纳以为,因为每个人的智力都有独特的表现方式,每一种智力又都有多种表现形式,所以不能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价一个人是否聪明和成功.在正常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  相似文献   

9.
多元智力论与课程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课程评价总是基于一定的智力观。在传统智力观中,课程评价就是通过学业或者学科考试分数这一认知性指标作为学生学业优劣评价标准,导致“应试化”;在多元智力的视界中,智力是人的一种功能外显形式,是多元的,人都有自己的智力优势领域,都是可育之才。课程评价具有新的意义:评价标准具有多元性;目的在于促进发展;依据来源是活动;核心是“全人观”;方法宜用档案袋和活动法。  相似文献   

10.
在一个人的成才过程中居重要地位的就是智力.智力包含观察、记忆、思维、想象等诸多因素.本文中所谓开发智力,主要是指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思维是人的智力核心,正确的思维方法是完成各项学习任务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陈辉燕 《考试周刊》2014,(77):72-72
<正>"习惯是一顽强而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由于习惯的不同,它们不是造就一个人,就是毁灭一个人"。《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使学生学好数学,培养起学习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良好的学习习惯,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的重要条件。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学生当前的学习,而且对今后  相似文献   

12.
吴晓峰 《文教资料》2007,(18):183-184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智力状况呈正态分布,真正智力超常的学生或智力低常的学生很少,绝大多数学生的智力都在正常范围之内。那些后进生成绩之所以差,其原因主要在于非智力因素,而心理因素就是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拟从心理学的角度探讨如何转化后进生,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以实现素质教育所要求的全体学生共同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智力对于情绪智力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低智商不可能有高情商,但二者又是有区别的,智商不能直接推断人的情商,高智商不一定有高情商。智力与情绪智力都存在性别差异和个别差异,智力、情绪智力的性别差异主要表现在智力、情绪智力的结构及智商、情商的离散程度上,而智力、情绪智力的个别差异还表现在其发展水平的高低上。尚无确凿的证据表明智商与人的社会行为存在着相关,情商则与人的亲社会行为存在着正相关。智商、情商都是影响人的社会成就的重要因素,但不同领域、不同性质的工作,智商、情商对社会成就获得所起的作用有别。智力正常是心理健康的标准之一,情绪智力与人的心理健康有着更直接、更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职业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职校生的智力健康智力发展正常是职校生在校期间的重要心理条件。衡量学生智力,关键在于智力能否正常地充分地发挥其效能,其标准是:有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对新事物、新问题有  相似文献   

15.
狭义的心理健康是不具有某种心理疾病或病态心理;而广义的心理健康指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具体来说是指个人心理上发展健全,具有正常的智力、健全的人格、稳定的情绪和良好的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16.
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一个人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早在八九十年代,国家就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发展目标中。因此,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不可忽视的一件大事,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才能使他们全面发展。一、青少年心理品质教育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关于心理健康的标准专家认为,心理健康的标准应该包括:1.智力正常。2.人际关系和谐。3.能动地适应  相似文献   

17.
黄蓉芳 《教育导刊》2008,(10):59-60
差异性教学也称个性化教学或因材施教,“就是承认学生在智力、社会背景、情感和生理各方面存在差异性。教育只有适应这种差异性,才能使每个人得到发展”。我国古代教育家很早就对学习差异与因材施教的问题进行过研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也认为人拥有七种智力,每一种智力都可以有多种表现形式,并不存在一个固定的标准来衡量或规定某种智力表达的形式。新课标要求使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发展,并不意味着是划一的发展,而是个性化的发展。因而,差异性教学是我们新课标下课堂教学的追求。  相似文献   

18.
<正>全面实施和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面临的重大任务和旋律。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不仅智力正常,更要身心健康。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任务之一就是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素质,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的发展变化,当代学生中表现出来的心理问题已经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关注。心理健康对一个人的终身发展,对社会的和谐稳定,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002年9月国家教育  相似文献   

19.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曲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最好心理健康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相似文献   

20.
智力残疾学生因其智力低下,心理和思维能力发展缓慢,他们的语言理解和表达能力方面都不如正常同龄人,存在着语言障碍,口语交际能力普遍较差现象。而口语交际能力是人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之一。与人交往是智障儿童适应社会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