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6 毫秒
1.
民间金融是目前我国比较突出的金融问题,也是法律上的难点问题.对于民间金融的合法性,有关专家学者和相关政府部门都提出了许多观点和意见.但在金融和法律层面上对它还缺少完整的认识,其合法与非法的认定标准还没有明确的定论.为更好地判定民间金融的合法性,在具体的民间金融的司法实践中,应从金融权的公平性,民间金融的行为目的,公众财产利益保护,社会综合金融环境,整体的金融效率、秩序与安全等五个方面入手,找到它们最佳的边际均衡点,并将之作为合法与非法金融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2.
当前,民间借贷在社会经济领域内日趋活跃,弥补了我国正规金融的不足,加速了资金融通和经济发展。但另一方面,民间存在因相关法规、监管体系尚未完善,产生了一系列信用风险,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因此,健全相关法律制度,加强对民间借贷的监管力度,推动民间借贷进一步市场化,使其规范化和阳光化发展就变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很早之前,民间融资借贷就作为获取经济资金支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发展中发挥重要的积极作用,但随着民间融资借贷业务的深入展开,作为一种高风险的金融活动,它所具有的潜在风险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近年来,由于在民间融资借贷过程中,相关法律之间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造成金融秩序混乱和部分法律规章制度的严重缺位,民间借贷便面临着公法和私法两个层面。本文作者就如何规范发展民间融资借贷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围绕如何加大推进司法保障力度,从而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我国民间借贷法律体系,提高加强引导管理能力,防范和化解法律风险,坚持引导监测和自律建设并重,提出如下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政策法律定位、健全信用体系和发展资本市场几个方面提出了规范发展民间金融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与正规金融相比,民间金融具有的竞争优势使得其能够对中小企业的融资需求做出更为灵活与迅速的反应。但民间金融的非制度化给国家经济发展带来了影响和冲击。因此民间金融的制度化发展已成为在关注金融安全时不得不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兰秀文 《未来与发展》2012,35(3):47-49,46
本文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的观点,将我国民间金融分为三种形态,一是简单形态;二是中间形态;三是专业形态。目前,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并存,交互发展。本文分析了各类民间金融形式之间的区别与联系,认为正规金融是专业形态民间金融的转化,并论证了专业形态民间金融向正规金融转化的形式。  相似文献   

7.
我国民间金融透析与制度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惠萍  龙冬  唐嵩 《软科学》2010,24(8):141-144
立足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分析,剖析了民间金融的正面作用和现存问题,提出了促进民间金融规范发展的对策,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民间金融的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8.
民间金融在世界各国广泛存在,对于人类经济发展所起的作用不容忽视。国际国内针对本国和地区的民间金融发辰状况,做出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进行规制,使其纳入合理健康的发展轨道中,我国民间金融发展问题由来巳久并亟待解决。本文通过对于民间金融的概念界定以及对国内外模式的梳理,为我国民间金融的发展和规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阐述了我国民间金融规制政策演变过程,介绍了温州民间金融发展历程,指出民间金融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农村工业的发展,为农民提供了有效的资金支持,解决了融资困境。  相似文献   

10.
股指期货是金融领域的一项伟大创新,它的产生带来一轮新的金融革命,将金融领域的发展推上一个新的台阶,造就了一个更加高效安全的金融市场。由于我国股指期货是一新生代产品,所以各个方面仍存在许多短板,包括法律方面。本文从法律的角度分析股指期货交易的概念、法律特征、历史发展、基本作用、法律关系等基本问题,然后从交易行为、交易风险、交易监管以及交易纠纷解决四个视角对股指期货交易的法律问题进行了具体讨论。  相似文献   

11.
高等教育是一个国家持续健康发展的核心动力,世界各国都对高等教育进行高度的关注,对于高校教师的各种法律体制的改革也在逐渐深入,因此高校教师的权益保护也越来越受到学者甚至社会的高度重视。而我国对于高校教师的权益保护问题是从20世纪90年代末期才开始不断深入研究的,而且是随着教师聘任制全面实行后才开始大规模开展的。本文表述了高校教师在现代法律框架下权益的保障制度,从两个不同的方面论述创新法制体系在高校教师权益保障中的必要性:第一,法律地位决定了维护高校教师合法权益的必要性;第二,当下的教育环境也突显了创新高校教师合法权益保障体系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丁寒萌 《科教文汇》2021,(13):37-38
高校辅导员队伍的建设与高校和谐稳定的发展息息相关,也是当前高校建设综合性大学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是高校工会的天然职责。但在现实中,高校工会往往沦为"福利工会""文体工会",维权职能体现得不明显。在新形势下,无论是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面临新的改革,还是教职工对自身利益的重视,都要求高校工会积极转变其工作重心,强化其维权职能。  相似文献   

13.
隐私权是自然人享有的使自己的隐私不受不合理的侵犯或在不违背公序良俗的前提下可自由处分的一种人格权.在与公权力发生冲突时,应以社会公益优先为原则,但在特别情况下,应当优先保护隐私权;在与私权利发生冲突时,应当优先保护隐私权.我国现行法律在立法思想、立法体系、立法定位和保护方式上仍存在不足,应当加快立法进程,建立起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要求相匹配的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4.
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夫  曾明 《科研管理》2003,24(1):25-27
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出现在国际条约和国内法中,本文重点强调权利管理信息的法律保护中作者权利与公众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15.
鄂施璇  王兆林 《资源科学》2021,43(7):1419-1427
三权分置政策为宅基地发展权的实现提供了制度空间,在法律层面设定宅基地发展权,探索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保障农民权益、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归纳总结及法理分析,系统阐释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设置必要性、内涵及法律属性,构建其权利结构与实现形式。结果表明:①三权分置下宅基地发展权指宅基地向新产业新业态及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途扩展时,产生了超越其居住保障功能的宅基地发展性权利。宅基地发展权是动态财产权利,衍生于宅基地所有权及其使用权,其母体是宅基地所有权,法律属性上是民事权利(私权),它是一种新型用益物权;②宅基地发展权主体为混合主体,其中农民集体享有所有权派生的一级宅基地发展权、农户享有宅基地使用权派生的二级宅基地发展权、社会主体享有宅基地经营权派生的三级宅基地发展权。实体形态的宅基地及其发展潜能应被作为一个整体而称为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客体。宅基地发展权的权利内容是其主体权利和义务的总和;③实现形式上应明确集体经济组织为宅基地所有权主体,赋予其完整权能;立法上将资格权纳入农民集体成员权,建立统计台帐制度;创新宅基地发展权转移的“经营性流转”及“共享共建”模式,对其发展权转移过程中的增值收益需兼顾农民集体、农户及社会主体。本文的结果对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提供了理论参考及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6.
张天泽  苏尔然 《科教文汇》2014,(27):171-173
在企业化运营的社会改革力推动下,高校后勤实体与其所属人员(主要是非编制人员)之间的法律关系主要是劳动关系和劳务关系,即出现高校后勤劳动用工契约化。但是,高校后勤各类人员当前法律适用不一致,新旧交替,改革推动表面化,并出现诸多法律问题。为解决此类问题,高校后勤应以法治化用工为核心,重构规章制度,优化运营体制,切实把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与维护自身的权利结合起来,达到经济效果与社会效应的统一,避免不必要的法律风险。  相似文献   

17.
刑法作为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在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穷尽其他手段无法实现法益保护的时候,刑法便会褪去谦抑的面纱,发挥其"终结者"的作用。刑法的适用关系到个案正义与人权保障,高校刑法教学理应贯彻"正义、刑罚、责任一体"之理念,同时,在教学中"有利于犯罪人原则"理念的展开,对犯罪人人权保障、刑法理论研究、司法实践探索以及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8.
姚茜 《科教文汇》2011,(14):27-27,79
大学生的法制教育,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一直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大多数大学生经过高校的法制教育,能够做到遵纪守法、依法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具有一定的法律意识。可见当前大学生法制教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同时还存在着很多不足。本论文旨在分析大学生法制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提出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公证是对知识产权进行法律保护的有效方法。知识产权法律保护的公证业务有许多种类;公证证明产生的法律效力,有利于保护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利益;知识产权合同公证,有利于当事人正确适用法律,预防纠纷,制止不法行为;知识产权的保全证据公证,有利于处理知识产权纠纷,维护权利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20.
绿色贸易壁垒是国际贸易中一种新的非关税贸易障碍.它是一把双刃剑,既对人类有益,又随时都可能成为发达国家限制进口发展中国家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这对我国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面对绿色贸易壁垒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正视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正视环境措施对国际贸易的影响,充分认识到我国在环保与贸易之间法律协调的欠缺,趋利避害,将环境措施的贸易影响纳入环境立法中,采取积极的应时措施,并合理利用绿色贸易壁垒维护我国的合法权益.我国在发展绿色产品、改善环境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尽快完善国内有关贸易与环境立法,构筑我国完善的绿色贸易壁垒法律体系,促进国际贸易与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和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