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起跳效应训练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决定跳远成绩的主要因素 ,是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 ,即起跳的水平速度 (Vx)和垂直速度 (Vy)。目前 ,从大量的研究可知 ,我国高水平跳远运动员的助跑速度较快 ,助跑后程速度利用率高 ,起跳阶段速度损失率小 ,腾起初速度大 ,但这些似乎优越的技术条件并未能创造理想的跳远成绩。我国一些优秀跳远运动员由于助跑后程速度过快 ,未能完成充分的起跳 ,具体表现为 ,起跳时垂直速度与水平速度的比例偏低 ,形成较小的腾起角 ,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跳远成绩的提高。因此 ,如何在相对更快一些的速度的情况下增大垂直速度和腾起角 ,并与自身素质、技术相适…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影响国内外优秀跳远运动员成绩因素的对比分析,发现影响我国跳远成绩的因素是运动员的绝对速度较低,腾起的垂直速度和腾起角较小,起跳能力较差等,但我国优秀跳远运动员在速度利用率和落地动作等方面优于世界优秀跳远运动员。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查阅大量国内外有关跳远技术方面的文献资料,并采用数理推论法阐述了腾起角在跳远中的作用,主要分析腾起角与速度利用率、垂直速度、下肢起跳工作机群的退让收缩能力的关系,并对最佳腾起角进行探讨和分析。  相似文献   

4.
初探跳远最佳腾起角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通过对所收集的国内外21名优秀跳远运动员有关起跳初速度与腾起角等运动学数据的综合分析,采用数学方法探讨了跳远的最佳腾起角,以及腾起角对于飞行远度的影响。认为尽可能地增大腾起角,是提高跳远成绩及从根本上提高助跑速度利用率的有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5.
对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助跑速度与起跳角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跳远属于斜抛运动,根据斜抛运动远度公式S=V~2sin2a/g可知,跳远的成绩与腾起初速度(V)和腾起角(a)有关。通过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跳远技术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男子跳远运动员提高成绩可以通过两种途径:一是提高绝对速度,同时适当降低助跑速度利用率,改进助跑最后几步的节奏,二是增大着板角和离地角,减小扇角,提高腾起角。  相似文献   

6.
跳远起跳必须重视发挥垂直速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正> 一、垂直速度对跳远成绩的影响根据人体重心在水平方向飞进的远度公式:S=Vo~2Sin2d/g跳远成绩主要取决于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同时与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也有很大的关系。运动员的腾起角度是跳远起跳时身体重心的连线与地面的夹角。水平速度和垂直速度的快慢,决定着腾起初速度和腾起角度的大小,以及身体重心的腾起高度。水平速度与垂直速度的快慢变化,影响到其它因素随之发生变化。详见表1。  相似文献   

7.
采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解析法、数据处理法,对参加全国田径锦标赛女子跳远运动员(最后筛选取20名)空中技术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空中技术与运动成绩之间的关系。结论认为:我国女子跳远运动员空中技术对起跳效果有影响。走步式空中技术能在起跳过程中通过紧密衔接的摆动腿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加快起跳腿的缓冲和蹬伸动作速度,促进身体重心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而且水平速度没有更多的损耗,从而获得更大的腾起速度和腾起角,腾起时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更高,最终取得优异成绩,促进跳远起跳技术朝着快速积极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8.
运用高速摄影和影片解析法,对我国优秀女子跳远运动员起跳过程摆动腿技术进行研究发现,起跳过程中摆动腿紧密衔接的快速后蹬、加速前摆和制动前摆动作能促使身体重心在不更多损耗水平速度的基础上获得更大的垂直速度,并最终提高腾起瞬间身体重心的垂直位置、初速度和腾起角,对跳远起跳效果和成绩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浅谈跳远的空中动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力学原理明确指出,腾空后的人体,是按一定角度向前上方腾起的。从原理上分析,最理想的腾起角度为45°,但在实践中腾起角度只有17°~25°。跳远的腾起角不能达到45°的原因是很多的,如地斜角的存在,人体用力的特点和后蹬用力方向等。但是,最重要的原因,还是由于水平速度大大超过垂直速度。这是因为水平速度只是在跳起的瞬间创造的。加之起跳时身体向上运动要比向前运动难得多(身体重力的影响),所以完成跳远起跳时的水平速度必然大于垂直速度,因而腾起角小于45°。 空中动作的任务是保持身体在空中平衡,并为更好地完成落地技术做好准备。平衡的身体部位才能保证身体平稳地向前飞进,它对延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我国优秀男子跳远优势和不足,采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数理统计法等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运动参数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腾起初速度、水平速度和起跳时间与国外优秀运动员相比没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我国优秀运动员在这三方面运动能力是较强的。(2)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度、垂直速度和运动成绩与国外运动员存在显著性差异,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度和垂直速度都小于国外运动员可能导致跳远成绩小于国外运动员。(3)我国优秀运动员腾起角与垂直速度都小于国外优秀运动员原因:①是运动员起跳腿缓冲和蹬伸能力不足;②是摆动腿和手臂的摆动速度慢;③是髋关节和骨盆运动原因;④是运动员最后3步积极加速上板意识不足。  相似文献   

11.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run-up speed on take-off technique in the long jump. Seventy-one jumps by an elite male long jumper were recorded in the sagittal plane by 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A wide range of run-up speeds was obtained using direct intervention to set the length of the athlete's run-up. As the athlete's run-up speed increased, the jump distance and take-off speed increased, the leg angle at touchdown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nd the take-off angle and take-off duration steadily decreased. The predictions of two previously pu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long jump take-off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influence of run-up speed on take-off technique in the long jump. Seventy-one jumps by an elite male long jumper were recorded in the sagittal plane by a high-speed video camera. A wide range of run-up speeds was obtained using direct intervention to set the length of the athlete's run-up. As the athlete's run-up speed increased, the jump distance and take-off speed increased, the leg angle at touchdown remained almost unchanged, and the take-off angle and take-off duration steadily decreased. The predictions of two previously published mathematical models of the long jump take-off are in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experimental data.  相似文献   

13.
以十运会女子三级跳远前8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影像分析等方法进行跨步跳起跳技术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跨步跳起跳技术的优劣表现在支撑腿的下压和摆动腿的后摆所形成的剪绞速度、幅度方面;适宜的起跳角度和腾起角度是与个体专项力量素质相匹配,并能进行有弹性的起跳的角度,不宜采用固定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14.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analyze the kinematic variables that determin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tanding long jump in children 6- to 12-years-old. There were 121 healthy children (58 girls) recorded while they performed the standing long jump test. All kinematic variables showed a significant correlation with calculated jump distance and measured jump distance, except for the knee joint angle at maximum shoulder extension angle, ankle joint angle at maximum shoulder extension angle, and shoulder joint angle at maximum knee flexion angle. Stepwise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sex, age, and body mass index accounted for 51.1% of the jump distance variance. Among all the kinematic variables, take-off distance and take-off speed were accounted for the most of the variation in the jump distance.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ers and coaches should consider special attention to these anthropometrics and kinematic aspects in improving the standing long jump performance in children.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世界男子跳远运动的现状,对当今世界男子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概括地总结和分析,得出现代优秀男子跳远运动员技术有助跑距离进一步延长,助跑速度进一步加快,攻板阶段步频进一步加快,合理的助跑速度利用率,起跳速度快,摆动作用更为突出,起跳蹬伸时机早,适宜的腾起角度等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外优秀男子跳远选手起跳阶段技术对比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运用文献资料和比较分析的研究方法,对中外优秀男子跳远选手起跳阶段的技术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我国选手的技术差距并非是水平速度损失率大,相反速度的利用率明显优于外国优秀选手;而起跳角度偏小。起跳腾起垂直速度慢等问题,是影响我国优秀男子跳远选手提高成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收集相关资料并结合训练实践经验,以综述方式对跳远的快速起跳技术进行阐述和分析。发现速度力量即运动员产生爆发力的能力,是跳远运动员应具备的最基本素质之一,同时,跳远是速度与力量紧密结合的运动项目,其成绩的好坏主要是取决于起跳离地瞬间的初速度及腾起角度。  相似文献   

18.
采用文献资料、教学实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跳远起跳技术教学方法进行研究,提出了运用目标"俯角板起跳"练习的教学新方法.结果表明:运用目标"俯角板"起跳练习,能有效改进学生在跳远时的起跳技术及提高学生的起跳能力,在跳远教学中具有实际的可行性与推广性.  相似文献   

19.
运用多刚体模型及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探讨人体在不同姿势下踏板所引起的跳远远度的变化特征,以寻找最佳的起跳着板姿势。结果表明:着板时小腿的姿态角、膝关节角不同组合可以使人体获得相同的远度,故仅凭着板角的大小来衡量着板技术的优劣显然是不合理的;跳远踏跳着板时刻、人体各环节姿态角对跳远距离的影响作用大小并不一致,其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踏跳腿小腿的姿态角最重要,其次是踏跳腿的膝角,而躯干斜角、大腿夹角及摆动腿的膝角对跳远距离的影响相对较小;运动员在跳远踏跳着板时刻,一定存在一个最佳的踏跳腿膝关节角和小腿与地面的夹角,以这种方式上板,可获得最大的跳远距离。  相似文献   

20.
跳远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研究现状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对跳远项目助跑速度与起跳技术的理论研究现状作了全面的回顾,分析认为,起跳技术和与之紧密联系的助跑速度一直是跳远理论的研究重点,对跳远起跳技术动作结构的不同认识反映了不同时期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