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听课活动是开展教研活动普遍采用的一种形式,也是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不仅要学会如何上课,还要学会如何听课。在当前的听课活动中,许多教师由于课前准备不充分,既不主动参与文本研读,也不主动置身课堂情境,仅仅把自己当作观众或旁观者,这样的听课显然是低效的。究竟如何有效地进行听课呢?经过不断地实践和反思,我们提出了听课“四问”,  相似文献   

2.
孙泽 《四川教育》2014,(12):48-48
听课,应该是管理层、教师必备的习惯,而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和工作事务的增多,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忽略了听课.那么,如何让听课成为一种习惯呢?1.调动内需,让听课变得主动.教师的成长在课堂上,课堂永远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除了要潜心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精心辅导之外,还应该抱着学习的心态参与听课活动,要让每个教师认识到听课的意义和价值,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要我听为我要听”,把听课变成一种自觉的活动,当作自己学习发展和提高的机会,而不是学校强加的硬性任务.  相似文献   

3.
稿源采珠     
河南 杜 钢谈 音乐教师听课四忌。一忌:无目的地听课。在听课前必须了解本节教材内容。这样自己在听课时才能充分领会执课教师的教材编排意图、对教材重难点的处理以及该课是否体现了新课程理念等方方面面。使自己不单是一位听者,更是兼听者、观察者、思考者于一身。二忌:课堂上自由活动。  相似文献   

4.
去年11月在宁波万里国际学校举行的浙江省语文优质课展评活动,我至今仍然记忆犹新。应该说在展评活动上,各参赛教师的上课各具特色,让我们听课的教师学到了不少,同时也引起了我们每一位教师的思考,让我们不由的反思我们自己的教学,而让我在思想上产生巨大撞击的是我们教师的课堂语言到底应该要注意些什么,我们该如何锤炼我们的课堂语言。在展评活动中语言简练而有个性的有之,饱含激情的有之,风趣幽默的有之,但语言显得苍白无力的、或是太过随意的、太具“表演”性的也有。我想在此对教师的课堂语言中经常存在的几点不足谈谈自己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听课对教师,尤其是对青年教师的成长来说,是一条有效的途径。无论是听专家的课,还是校与校之间的听课交流,还是学校内教师之间的听课,教师从听课中都能够或多或少地习得自己所需,择善而从,以更好地提升自己。伴随听课始终的是做记听课笔记,其初衷是为了让教师更好地回忆当时上课的场景,以反思课堂之用。可综观学校老师的听课笔记,大都以课堂流程为听课笔记的线路,即导入、教授新课和复习结束课堂三大块,所记内容大都为上课老师的提问语言和教师精彩的讲解、点拨。有的听课教师把学生的回答语言也做了记录,可由于听课教师在记录过程中会顾此…  相似文献   

6.
小议听课     
苗发伟 《教育革新》2009,(12):26-26
听课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授课者能有机会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深化课堂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缺点的同时可以提高自己,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之长为己所用。就听课者而言,应该怎样去听课,我谈谈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正听课,作为学校的一种教学研讨方式,得到了一线教师的热捧。在听课评课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学习执教教师的优秀教学设计,还能了解教师的设计意图和对课堂的评价标准,从而促进自身教学理念的更新,改善自己的教学状态。在听课活动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画面:听课教师带着听课记录本,搬个凳子坐在教室的后面,奋笔疾书,认真记录着执教者的教学流程,生怕遗漏了精彩的环节。课后,执教者交流自己的教学设计意图,听课者围绕教学环节展开评论,亮一亮教师在课堂中的精彩点,点一点不足之处。最后,曲终人散,大家各自忙着各自的工作,曾经的听课活动成了一种记  相似文献   

8.
教育不管对于国家、社会、抑或是个人都有着重要意义。而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扮演着十分重要角色。而作为一个好的教师,就必须要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能力与水平。课堂研究正是要通过对这些要素的研究,揭示课堂的事实和规律,而课堂观察是课堂研究最经常、最基本的方法之一,也是课堂研究中收集可靠资料的重要手段。教育管理中的听课管理正是一名教师最基本的职业课堂研究。听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深度观察并学习的过程,它能够帮助出入教育职业的或者经验缺乏的教师了解教育事业,提高教育技能与职业水平。  相似文献   

9.
《新教育(海南)》2007,(11):13-13
听课是一项能让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受益的活动。通过听课活动,上课的教师能有机会经常调整教学方式,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升华课堂管理的艺术:而对于听课者来说,在发现他人的缺点同时,也可以增长自己的业务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汲取众人所长为自己所用。听课活动也是教学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强化教学管理的有力措施。搞好听课这一有益教学的群体性活动,对教学管理而言也能收到多方面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反思性教学是目前较流行的一个教学理念,主要是对教学前的反思、教学实践过程中的反思和教学实践结束后的反思三个阶段进行研究,教师通过教学活动记录、课堂活动的拍摄、对教师课堂教学思路的讲解及听课教师对所听课发表的意见和建议、教学中的典型活动、教师自己收集的有关教学的记录等方法在英语教学中实施。教师通过对自己课堂教学活动和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反思,从中积累经验总结教训,进而指导自己以后的教学活动。  相似文献   

11.
评课是根据授课教师提供的课堂教学实例,结合听课者自己通过课堂观察记录下来的课堂片段,进行交流思想,总结教学经验,探讨教学方法,帮助、指导授课教师和参与听课活动的教师提高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2.
作为教师,会经历许多次的听课、评课活动。听课能让自己知道与别人的差距,发现自己的不足,能够优化课堂设计,提升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学习,不断完善自己。  相似文献   

13.
听课评课是评价教师教学水平、教师交流教学经验的一项重要活动。开展听课评课活动的目的在于使每一个教师通过对其他教师教学问题与经验的思考,认识自己教学的长与短,从而不断提高教学水平,促进教师专业的良好发展。听课评课实质就是对施教者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课堂教学的有效评价对语文课堂教学起到重要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本文就高中语文课堂有效评价的基本要求、要素、评价体系等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启动和逐渐深入,各种教改活动、教研活动轰轰烈烈地进行。听评课作为学校开展教学研讨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深受学校和教师的青睐。不过,不同学校,不同教师,他们对待听课评课的态度往往不尽相同。在现实中,有的学校,只注重教师听课的数量,不注重听课质量,不切实际地规定教师听课节数,不注重检查和落实,造成教师平时不听课,期末学校检查听课笔记时集中听课,疲于完成听课任务量而胡乱选择听课学科,甚至出现教师抄袭听课笔记,弄虚作假的现象;有的教师,不重视听课学习,听课不认真,行为不严谨,或私下窃窃私语,或摆弄手机,甚至打瞌睡,他们评课不能切中要害,不是一味高唱赞歌,就是把一堂课批得体无完肤;还有的教师,不重视别人听自己的课,或在课堂上表演作秀,或以没“准备”为由拒绝,关起门来上自己的课……这些都与课改的初衷相悖,自然达不到互相学习,共同提高,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顾秀红 《天津教育》2011,(12):53-54
听课是教师学习、评价及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的一项重要活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充分说明借鉴的重要意义。教师要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研究并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听课无疑是一条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听课是学校教学管理的一项常规性活动,也是每个教师再熟悉不过的日常教学研究活动。不少教师认为听课只需带一本听课薄、一支笔,有兴趣多记点,没兴趣时涂鸦几笔,听完课后上交教导处敷衍了事;有的老师听课时只重视记录教师在课堂中的“表演”,而忽视作为课堂的主体——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有的听课者埋头记录,但字里行间缺少自身的思考和深层次的认识,他们往往不易“知其然”,  相似文献   

17.
听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艺的一种途径。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听课。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听课呢?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多年听课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学问,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如何打造高效课堂?我觉得教师之间开展反复听课、评课是打造高效课堂的一种有效方法.听课教师可以汲取别人长处,增长见识,自己也会各方面得到提高和发展;授课的教师它可以通过汲取别人的建议,改进自己的教学,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9.
吕赟 《辽宁教育》2007,(7):65-66
听课是教学研究活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一线教师学习其他教师先进的教学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艺的一种途径。可以这么说,每一个教师的成长.都离不开听课。那么,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又应该如何去听课呢?下面,笔者就以自己多年听课的经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听课与评课是一种对课堂进行仔细观察的活动,它对于了解和认识课常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听课与评课是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学质量的重要方式.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首先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思想素养,让自己能够站在一定高度上来学习别人的经验,并逐步形成自己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