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2 毫秒
1.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准首先是国家治理体系法治化.用法治精神来构建国家治理体系和提升治理能力的核心就是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重大和复杂社会问题的能力.大学生作为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未来主体和生力军,培养他们“讲法律、讲证据、讲程序、讲法理”的法治思维方式将会在社会和国家范围内发生蝴蝶效应.而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状况不容乐观,要充分发挥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协同作用以培养大学生法治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2.
法治是职业教育治理的基本方式,推进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题中之义是推进职业教育治理法治化。法律是法治的前提,国家法制和教育法规是法的外在表现形式。法治为职业教育治理“良法”注入基本价值,保障职业教育治理达到“善治”。法治化是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应通过构建职业教育治理的国家法体系和教育法规体系实现治理法制化,建立健全国家法和职业教育法执行体制机制,提升治理主体法治实施能力,推动职业教育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6,(A4):191-192
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完善、治理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是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题中之意。通过法治方式的实施保障基层社会长期稳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4.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体现在教育领域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尊重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历史,尊重法治,借鉴国际经验。  相似文献   

5.
大学治理现代化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高等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取得突破的关键所在,其本质是如何在现代法治理念和框架的基础上达成对现代大学的善治。当前,在致力于提升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各项改革实践逐渐取得成效的同时,大学治理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尤其是内在治理价值理性缺失的问题凸显,问题产生的根源在于法理基础的薄弱。从现代法治的视角出发,应对社会转型期背景下大学治理的法理基础予以厘清与重构,明晰治理主体的多元性、塑造治理环境的公平性、提升治理权力的规范性以及实现治理方式的法治性,从而推进大学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推进高等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实现高等教育治理主体的现代化;坚持党的领导,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高等教育要为人民服务,办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注重完善多元化的中国特色现代化高等教育体系;坚持和完善高等教育法治体系,提高高等教育治理的法治化水平。  相似文献   

7.
推进高等学校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现实基础在于,高校领导干部需要运用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实现高等教育的有效治理。为此,应坚持法治思维与法治方式的良性互动,实现高等教育治理方式的法治化;落实高等教育行政法治的现实要求,推进高校各项权力运行的规范化;贯彻高等学校依法治校的基本方式,彰显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指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行政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需要进一步落实在行政治理上,创新行政治理是新时代的任务。本文从治理理论着手,阐述在善治、法治、共治三个维度的行政治理创新。  相似文献   

9.
基层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方略在基层的具体实践,也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必须完善基层治理体系,提升基层政府依法行政水平,培植基层法治土壤,增强基层干部法治观念和法治为民的意识,提高基层干部依法办事能力。基层治理法治化,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顶层设计不仅是教育法治在现阶段发展的法治背景,也对教育法治提出要与治理体系现代化相契合的要求。目前我国的教育法治已经呈现出成体系、有理念、有机制和有成效等特征,但仍然在教育规范位阶、教育法治理念、教育法治实施和教育法治定位等方面与治理体系现代化难以契合。而在治理体系现代化的视野下,教育法治应当具有以人民性为本位、以法律体系为依托、以开放性为运作逻辑、以培养人才为目标、以国际化为视野等内涵。因此,教育法治在治理体系现代化视野下,应构建具有整体性的规范体系、以司法引领的实施体系、正式的监督体系和社会性的保障体系。通过理清教育法治与宪法的关系、制定教育法典、在教育法治中坚持法律优先、确立教育治理的地位等方式,实现教育法治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这是继上个世纪提出“四个现代化”之后所提出的又一个现代化战略目标,也可以说这是中国共产党为国家发展提出的“第五个现代化”,是国家建设又一项战略目标。国家治理现代化是一项体系宏大的系统工程,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路径和党的治理方略将成为我国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对此,习近平指出,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发挥深化认识、统领思想、规范行动的强大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和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目标内含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的辩证逻辑和基本意蕴。国家治理体系,本质上是以利益关系结构为基础的政治权力主体与公民权利主体体系,现实地体现为以国家治理制度体系为主体,以国家治理的行动和价值体系为匹配的系统;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集中体现为按照科学、民主、依法和有效的现代化取向,适应时代变化,改革不适应实践发展要求的体制机制,不断构建新的体制机制,实现党、国家、社会各项事务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国家治理能力是政治权力和公民权利主体运用国家制度体系,进行国家治理和参与治理的能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这些主体的能力构成要素和实现利益效能的现代化,而完善和发展科学适用的国家治理能力评估体系,则是衡量治理能力现代化程度和效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加强党对依法治国的领导,既是健全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价值逻辑来看,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加强和改进对依法治国的领导,实现依法执政、依宪执政,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和法治社会建设,是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根本要求。从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发展实践来看,中国共产党从地方执政到全国执政,法治的基因始终深嵌于党的组织体系中,党的法规体系建设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保证其先进性纯洁性的要求,还是确保其执政合法性的基础。这种应然逻辑和实然的实践凸显了党依法执政的必然性。党的领导与依法治国,就是依循中国现代化发展实践和民族伟大复兴的价值逻辑,将党的主张和人民的意志变为国家意志并以法的形式固化下来。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高校依法治校工作的根本遵循.文章分析了高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涵及要素,探讨了高校治理法治化和高校治理现代化的逻辑关联,明确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导下的高校治理现代化路径.新时代,以习近平法治思想的核心要义指导高校依法治校工作,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提升高校治理现代化水平,必须要坚持党的领导,从高校改革发展稳定的全局出发,紧紧抓住领导干部、制度体系、师生权益、法治教育四个要素,为新时代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5.
《柳州师专学报》2020,(4):57-60
法治是人类文明发展至今最有效的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办法和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以法治为前提和保障。通过对"法治"及"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科学涵义及其相互关联进行辨识,指出要从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中认识"法治""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6.
高等教育治理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符合新时代国家深化改革的发展方向和高等教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利益,主要包括治理理念、治理组织、治理制度和治理能力等方面。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是政府、高校和社会组织实现治理理念现代化、组织现代化、制度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的高级过程。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治理面临机遇与挑战,亟须进一步明晰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的实质表征、制度困境和目标指向,推动高等教育治理现代化,让中国以更加自信、更加积极和更负责任的态度参与全球教育治理。  相似文献   

17.
按照"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民办高校治理方式需要从营利性向公益性、从人治到法治、从行政管理到共同治理转变,作为民办高校治理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民办高校党建工作,必须按照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加强机制创新,明确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提升沟通协商能力,在党建实践中,运用法治思维、效率思维、质量思维把体系建设转化为治理效能。  相似文献   

1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实现经济腾飞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为此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这意味着政府与社会和公民之间的合作治理,这是一种政府权力的下放和回归社会,让社会和公民实现自我管理,也即社会自治。政府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的机制,创新社会自治方式,实现政府与公民积极而有成效的合作,最终实现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明确要求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需要从基层工作着手,全面加快基层治理的法治化进程。从乡村基层法治教育的角度研究和梳理乡村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强化法治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充实法治教育内容,贴近受教育对象;以多种形式开展法治教育,提高教育效果;拓展法治教育渠道,搭建各类教育平台;培养法治教育队伍,形成工作机制;构建乡村法治教育长效工作格局等工作思路对摆脱乡村基层治理法治教育的困境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国家治理体系改革的大背景下,实现职业教育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既是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本要求,也是彰显职业教育作为与普通教育不同的类型教育的核心价值。多年来,我国一直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基本方针,通过政策推动实现了职业教育现代化,建立起世界上规模最大、层次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