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教研员作为我国现行教育体制下的特殊教育群体,在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研员的实践性知识是其在日常教研工作或具体教研活动情境中,基于对自身的生活体验、教学经验和教学研究能力、程序与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与反思、交互与创生,用于服务教师发展、提高教研质量和促进自我成长的一种知识体系,呈现出教育性、道德性和综合性等特征。教研员实践性知识在其教育教学研究和教研活动的多维人性化空间中体现出自身独有的价值取向:一是教研员实践性知识是以自身教研信念系统作为价值判断标准与准则的;二是教研员实践性知识的文化知识群落为其教研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智力上的重要支撑与保障;三是教研员实践性知识是基于特定的教研情境和课堂语脉,通过与之互动、交流和对话而不断创生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的全新教育理念,使教研员与广大教师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新课程要求教研员不能以"权威"的角色自居,而要由居高临下的理论宣讲者转变为"教师平等中的首席";要求教研员不能唱"独角戏",不能以"任务驱动"的简单方式开展教研工作,而要将教研工作重心下移,多与教师沟通,多深入一线.而深入一线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行走课堂.  相似文献   

3.
<正>教研工作是保障基础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支撑。我认为,作为中学教研员,要解决道德与法治学科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学科教研活动就要有"五度"。一、有梯度——有的放矢,层层递进教研活动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研活动有自身的规律,应对不同层次和年龄的教师提出不同的目标和要求。我把道德与法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55):5-6
研训一体化的提出为教研员及教师的教学研究及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因此在研训一体的大环境下,英语教研员要通过"研"本培训的机制提升英语教师的学科素养,最终实现学生英语水平的整体提升。通过深入课堂听课、与师生座谈、听取校领导汇报等形式,我了解到英语研训活动可以更好地帮助教师及学生提升英语表达、思维、学习能力。所以经过研训探索与实践,我建立了以区本教研、校本教研、组本教研、学科团队培训和学科业务培训,简称"三研两训"的教研员与英语教师共同参与的"研"本培训机制。所谓"研"本培训即教研是主体,培训是方式,手段或载体的新的研训理念,做到研中有训,训中重研,学员互动,共享进步。经过实践,"三研两训""研"本培训机制保障了英语教育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英语教师专业化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课改的启动,带来了与之相应的新理念,新课堂,以及新的教研。新的教研理念告诉我们“,教研”是课程改革中教师专业成长的主流模式,目的是解决课堂实际问题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我们开展了《以课例为载体的教师成长模式研究》活动,课例活动包括:教研员和骨干教师到学校巡回上  相似文献   

6.
教学研究是提升教学质量的路径,在我国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教研员是教研活动的引领者和指导者,其工作的质量和水平直接关涉教学研究的质量和教学质量的提升。教学及其研究是生活化活动,教研员的专业生活状态影响着他对教学的理解和教学指导水平,深入研究教研员的专业生活是揭示教研员工作内涵、探讨教研员专业发展方向的重要路径。时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基本保障,空间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条件,关系是开展教研活动的机制,以此为框架是讨论教研员专业生活的理想逻辑。教研员与教师之间是双向互动关系,他必须得到教师的认可和接纳才能对教学产生影响,他要能够通过自身的示范引领构建出学术共同体,组织大家为共同的价值目标而努力;教研员自身的行动是高质量专业生活的最重要内驱力。教研员要有坚定的教学信念、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精深的专业知识、强大的反思和专业指导能力,它们构成教研员专业生活的核心内容。  相似文献   

7.
面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两难问题产生的困惑,教研员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应对?通常有以下几种教研方式:教研员指明(只能做简单的决断,提倡或不提倡,教师只能机械执行)、教师座谈会(讨论来讨论去,隔靴搔痒、一团和气)、论坛发言(你谈你的,我说我的,关公战秦琼,没有对话、碰撞的火花)。这些教研活动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清、看深、看  相似文献   

8.
教研活动的组织方式直接影响着教研活动的质量。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传统教研活动方式陈旧,内容脱离一线教学,难以满足基层教师的教学需求。一是执教者作秀。传统教研活动大多由教研员预先确定课题和研究主题,课堂教学只是执教者将教研员的意志转化为具体的教学行为。而执教县级  相似文献   

9.
组织竞赛活动是开展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在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优化课堂教育教学结构、加速教师专业化成长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近几年来.在全市教研活动中我曾多次组织竞赛活动,就此谈谈我的心得。  相似文献   

10.
在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中,作为一名基层教研员,我关注的不只是一线教育教学改革的推进,还有教师本身的专业化发展。在深入基层学校教学教研活动中,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上机械地照搬名师教案,模仿名师上课,并自以为找到了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1.
长期以来,不管教研的形式怎样改变,都面临着不断生成的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大多数教师教学实践的问题.只要涉及教学研究,教师在专家面前似乎只有聆听、记录、附和的习惯,而没有吐露心声、畅所欲言、设问质疑的勇气.思维方式要么是"听专家的"、"专家说了算",要么是"你说你的,我做我的"、"互不侵犯".有多少教师能通过校内外教研活动将学到的教育理念纳入自己的认知结构,自如地运用到日常教学上?这已成为教研活动逐渐失去吸引力,令人困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孝义市教育科技局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教研关键环节,创新教研工作方式,按照"教师提出问题—教研员分类备课—蹲校视导安排—进校进课堂把脉问诊—解决问题"的思路,创新性开展"蹲校视导"工作,坚持送教上门、送技下乡,服务基层学校教育教学,解决教师个性问题,整体持续提升广大基层学校的教科研质量。  相似文献   

13.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进修院校教研员的教研指导方式面临新的挑战,逐渐从“我(教研员)看你(教师)做”、“我说你听”、“我评你改”的单向传统教研方式,向“你说我听”、“我质疑你反思”、“你回答我追问”、“我建议你选择”的双向对话为主的新教研方式转变。并从深入基层听课、兼课,聚集课堂运用“实作指导”,倡导教研员与教师之间合作学习,强调开展教研活动的技巧等方面改进教研指导方式,提高工作实效性。  相似文献   

14.
何必钻 《江西教育》2011,(11):28-29
<正>面对一线教师在教学中对一些两难问题产生的困惑,教研员该如何引导他们正确地认识和应对?通常有以下几种教研方式:教研员指明(只能做简单的决断,提倡或不提倡,教师只能机械执行)、教师座谈会(讨论来讨论去,隔靴搔痒、一团和气)、论坛发言(你谈你的,我说我的,关公战秦琼,没有对话、碰撞的火花)。这些教研活动方式不能很好地引导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看清、看深、看  相似文献   

15.
在校本教研实施过程中诸多问题值得教研室和教研员去深入思考: 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被第一线教师所真正接受?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变为教师正确的教学实践行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切入点在何处?教研组群体如何实现真正的“伙伴合作”?教研室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对校本教研应起什么作用? 在创建校本教研制度进程中,上海市宝山区教师进修学院教研室以“聚焦课程改革、聚焦课堂教学、聚焦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主题式校本教研”活动,逐步实现教研室的功能转变和教研员的角色转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作为学校的地理教研组长,我始终在认真思考着这样一个问题,即如何通过对全校地理教师教研活动的引领,让老师在专业上得到迅速成长,让先进的教研思想有效链接老师的教学实践,以促使我们的老师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思想,打造出自己满意、学生满意的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最终让自己的教研成果和教学成绩出色绽放。以下是我在引领全校地理教师教研活动中的一些教研方式的探索,希望能与老师一起思考研讨。一、让教学链接教研,让教研推动教学,鼓励老师大胆创作  相似文献   

17.
教研员队伍是中小学校本教研中实施专业引领的主要力量,是校本教研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应从专业理论、教研方式、教研内容、教研过程等方面加强教研员在校本教研中的专业引领作用,从而使教研员真正成为引领一线教师把教育理念转化成教育实践的带头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提高教研工作的针对性和时效性,促进教师和教研员在专业上共同成长与进步,提升初中英语教学质量,按照院里的统一部署,本人深入到黑河市第三中学开展"跟踪式听评课"主题教研活动,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对一些问题进行了深层次思考,尤其对提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掌控能力的途径和方法有了一些新的认识。一、在学习中升华在教研活动中,我和徐晓姣老师共同学习教学理论,并  相似文献   

19.
李文慧 《南昌教育》2009,(11):24-25
教研员是“教”与“研”的结合体——教学研究人员,当以研究为主。但教研员的研究并不等同于教育理论工作者的研究,而是要以课堂为实验室,以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为研究对象,致力于把新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实践,作跟于课堂教学具体问题的解决。因此有人把教研员比作理论与实践的桥梁。那如何做好“桥梁”工作呢?下面结合自己多年的教研工作实践谈谈点滴体会:  相似文献   

20.
陈强 《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2,(7):114+116-114,116
在校本教研中诸多问题值得教研室和教研员去深入思考:先进的教育理念如何让一线老师真正接受?如何把先进的教育理念转变为教师正确的教学行为?教师专业发展方向和途径的切入点在何处?教研组群体如何实现真正的“伙伴合作”?教研室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对校本教研应起什么作用?为此,我们提出以“聚焦课程改革、课堂教学和人的发展”为指导思想,开展“主题·节点”校本教研活动,旨在逐步实现教研室的功能转变和教研员的角色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