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对中国教育政策传播模式变化进行了考查.在内部传播系统、通过媒体中介的传播和与公众的直接传播中,教育政策传播模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即由直线模式转向波形模式,由政策宣传模式转向新闻发布模式,由窗口模式转向压力模式,逐步从原来占主导的单向传播转变为相互作用的双向传播.传播框架和逻辑正在发生着由"控制和宣传"向"协商和互动"的清晰转型.  相似文献   

2.
前言 学习是通过传播途径,人与人、人与事物多向互动从而促进认知的一种活动。随着电子媒体、网络技术进入教育传播,教育的传播媒介、途径、内容等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改变了教育传播过程中的结构关系,使传播模式由单向传播向多向互动传播转变。  相似文献   

3.
论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范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伴随着快速发展的信息化进程,教育信息的传播途径与作用机制发生了重大变化,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与传统的教育传播在各传播要素和环节上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本文以教育信息化为背景,从教育传播学的传者与受者、媒体与信息、过程与模式等着眼,探讨了信息时代教育传播学研究呈现的新范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和参与式传播模式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参与式传播模式的双向互动信息传播过程更适合于高校网络教育资源的传播.据此提出以参与式传播模式为基础,建立双向互动模式的高校网络教育资源传播过程,并以视频点播系统建设为例,设计以使用者满意度评价为依据,对视频资源进行满意度排序的实际传播过程,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教育传播研究的内涵产生了重大变革。与传统教育传播研究相比,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研究在传播系统、要素、媒介、模式、效果优化等方面均表现出了较大的差异,在传播理论与研究方法上也有所发展。本文以信息时代的教育传播为背景,分析教育传播研究的各种最新成果,归纳总结出新时期教育传播在传播要素、传播模式、传播效果优化以及理论与研究方法等方面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6.
媒介技术的发展,促使人类进入了"媒介化"社会,媒介融合成为传媒业的主流,更是一场传媒产业的重构。然而,技术带给我们方便的同时也带来了危机。文章根据国内外现有的危机传播理论模式研究,从媒介融合语境下传播环境的形势入手,探讨新环境下危机传播的特点、传播方式及传播策略,并试图建构媒介融合时代下危机传播的理论模式。  相似文献   

7.
传播学者罗密佐斯基综合了工程学模式和心理学模式的优点,形成了一个比较适用于教育的双向传播模式。本文首次对该模式所反映的教育传播过程进行了解释,并通过对模式中各要素的分析,总结出该模式对教育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8.
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已经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以计算机为代表的生产工具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及思维方式,教育传播技术、媒介环境、媒体功能、传播效果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这些变化,更好地提高信息化环境下的教育传播效果,本文以贝罗传播模式理论、德弗勒传播模式理论和戴尔经验之塔理论等为指导,分析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信息来源与教育传播要素,论述信息化环境中教育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构建信息化环境中的教育传播效果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外关于教育blog的研究比较多,但大多是从技术和教育理论的角度出发的。本文独辟蹊径,重点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教育blog的发展趋势、传播模式、传播要素以及传播效果。首先,文章分析了罗杰斯的“S”型发展趋势理论,并由此提出教育blog的正态分布图发展趋势模型。其次,本文重点依据传播学理论来分析并构建教育blog的信息传播模型,然后,基于此模型分析出教育blog运行过程中的各要素以及教育blog在教育教学中对师生的影响。总而言之,无论它在教学过程中带来的是正面或负面的影响,教育blog的发展和使用都是对传播学发展的实践和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所具有的数字化和互动性等特征对传统教育传播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主要表现在新媒体对教育传播过程中的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信息等基本组成要素及其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导致教育传播从以教师为中心的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转变,并呈现出互动和非线性等特征。本文从新媒体的特性出发,分析其对教育传播模式的影响,探讨了在教育实践中如何应用基于新媒体的教育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11.
《现代教育技术》2018,(4):61-66
近年来,随着公众对博物馆要求的提高、虚拟现实技术的日益发展,运用现代数字化技术提升展品的创造力与吸引力,激发参观者的学习兴趣与热情,已成为当今博物馆尤其是科技类博物馆的必经之路。虚拟现实技术以其先进的动态影像、沉浸式的体验特征、丰富的交互作用成为科技馆进行科学创新与传播的重要手段。文章从虚拟现实技术在科技馆中的展品应用出发,通过剖析美国哈佛自然历史博物馆中"生命进化之树"虚拟互动展品,借以"5W传播模式"探究虚拟互动的场馆展品信息传播要素,探索其如何促进参观者与虚拟展品进行深度交互,构建基于虚拟互动的场馆展品信息传播模型。  相似文献   

12.
文章试从传播学角度研究移动学习,通过对移动学习的发展背景、学习方式、学习过程等三个方面的分析提出传播学对移动学习研究的重要意义,随后在分析拉斯韦尔的"5W"传播模式及罗密佐斯基的双向传播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要素分析的移动学习过程模型,并对移动学习传播过程及五个关键要素进行了简要的分析,最后给出进一步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应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讨学生在知识传播网络中的位置对知识传播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占据网络中心和富含结构洞的位置有利于提升知识传播绩效。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社会化媒体普及的背景下,高校应积极构建基于社会化媒体的知识传播网络,重构知识传播的渠道和模式,利用社会化媒体去中心化的特点,将知识传播模式由教师的单向传播模式转换为师生的双向互动模式,提升知识传播绩效。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信息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发展,传播媒介开始由以传统媒体为主流的渠道向新媒体过度,新媒体彰显出了非凡的影响力以及对宣传舆论的控制力,成为继纸媒体、广播电视媒体之后的第三大重要传播载体。并深深地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在新媒体重构的媒介环境中,其传播手段、传播内容、传播效果等元素都发生了同传统媒体相比较大的变化。对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两者之间相关元素的比较研究,并从中探寻媒介本身对传播语境的影响,是文章关注的着眼点所在。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尽管新媒体的教育应用研究成为研究热点,然而在新媒体社会教育传播模式方面的研究却相对较少。文章基于文献,分析了新媒体教育传播模式的案例。通过对微博、数字电视和手机三类新媒体的传播特性进行分析,构建了"新媒体社会教育的互动循环模式"、"新媒体社会教育的裂变传播监督模式"和"新媒体社会教育的分级传播模式"三种模式,以期为新媒体在社会教育中的模式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数字化学习的教育传播模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传统教育传播理论没有很好地描述网络媒体的新特点,研究突出及时反馈、互动效应的网络媒体用于教育传播的理论或传播模型很有必要。本文对数字化学习的几种教学传播过程模式的进行了探讨,并根据教学传播功能要素,从显示信息,传递信息,反馈信息,诊断评价四个方面来分析各种模式的教学传播特性。  相似文献   

17.
媒介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着各种传播模式,社会与媒介技术的互动发展模式也日益明显,媒介技术的发展使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不断探索着新的传播模式。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借力平台型媒体也创新了多种传播模式。文章以共青团中央为例,实证调查共青团中央借助平台型媒体的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优势,以期为互联网+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政府官方微博的发展日新月异,政府微博多维度的传播使得我们对其传播效果也应该有多维度的思考。然而传播媒介的改变,并不能代表传统的政治信息单向传播模式发生了根本转变。政府微博的开播毋庸置疑地为民众搭建了一个能够与政府平等交流互动的平台,然而"官本位"的思维模式依然是阻碍政府与民众双向互动的症结所在。  相似文献   

19.
话语根植于特定的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效度研究要符合教育对象的实际.当下,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受众是大学生,他们存在方式、交往方式和休闲娱乐方式的改变带来价值观念的变化,构成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特殊语境.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生产、再生产要立足大学生实际,把握大学生特点,与大学生寓于共同语境之中,树立教育双方互为主体、话语权共享理念,转换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范式,加强双向互动,充分利用新媒体资源,用年轻人的方式传播思政正能量,构建代际传承中的话语传播新模式,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效度.这是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功能的角度看,翻译的实质是跨文化传播行为,这为翻译学与传播学找到了交汇点,也为译学借鉴和吸收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打下了基础。通过香农-韦弗的线性传播模式与德弗勒的双向互动传播模式来对比分析传统静态的语言翻译观与动态的文化翻译观,进而从传播学的角度来分析翻译中所出现的有关问题,并深入探讨其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