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帆 《现代语文》2014,(4):20-21
训诂学是我国传统的语言学之一,与文字学、音韵学统称为小学,文字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形,音韵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音,训诂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字义。训诂的“训”字,《说文·言部》:“训,说教也。”段注:“说释而教之。”“诂”字,《说文·言部》:“诂,训故言也。”段注:“故言者,旧言也。十口所识前言也。训故言者,说释故言以教人。是之谓诂。……故,即诂也。训故者,顺释其故言也。”所以,训诂学主要研究的是古代书面语,对古语进行解释。  相似文献   

2.
“眠眩”一词,如一般人的说法,属于连绵词,并且认为不可分训。但“眠眩”这个词单用与连用无异,正言与倒言无异,可以分训,且产生了与之相关联的一个大词族,本文对其进行描述性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屈原《离骚》:“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自宋人疑菊花不落发其端,古今诠释,聚讼纷纭。清人孔广森说:“盖秋者百卉之终,草木黄落,而菊始有黄花,故它花不可以言落英,唯菊乃言落英。”近世黄季刚先生则以为落训始者,当为反言。其释《尔雅》:“落,始也”之义时说:  相似文献   

4.
正"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以此类励志警句为代表的"哈佛图书馆墙上的训言",2008年初便广泛流传于中国网络。同年6月,同名书籍出版并持续热销,一时好不热闹。不幸的是,这些"训言"2010年就被媒体证实是弥天大谎。然而,几年来,这些所谓的"训言"经网络热传、学术论文转引,其影响却并没有销声匿迹。据报道,哈佛大学图书馆甚至不得不专门在其"咨询图书馆员"栏目回应此事,称"这是一个尤其流传于中国互联网的谣言"。哈佛大学图书馆员罗伯特?丹顿教授特意声明,"哈佛大学73个图书馆的墙上,根本没有类似格言"。  相似文献   

5.
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出版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书(试验修订本)中言注释频繁使用“通”、“同”训释古书用字现象。训释字与被训释字之间关系复杂多样,而且使用术语不准确容易让人产生误解。本作了详尽地分析归类,提出教科书术语应准确规范,既要继承传统,更要准确反映当今古汉语研究的成果,使学生科学地掌握古汉语知识。  相似文献   

6.
说"持"     
《毛诗正义》释诗曰:“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坠,故一名而三训也。”言语之间虽不脱经生迂拘腔吻,于诗学却能谈言微中,与后来形成的中国古典诗歌传统密切关合。“承”、“志”、“持”三义,此谨就“持”之一端言之。《古今诗话》记“李白尝言‘兴寄深微,五言不如四言,七言又其靡也,况使束于声调俳优哉。’”许学夷《诗源辩体》卷十八论李白曰:“太白才大兴豪,于五七言律太不经意,故每失之于放。”又引东坡语云:“太白豪俊,语不甚择,集中往:有临时卒然之句。…  相似文献   

7.
王俊 《班主任》2014,(9):58-59
开学初,我让班委布置班级环境,班长张楠从网上下栽了哈佛图书馆训言,做成展板贴在墙上。我看了几眼,第一句是这样写的: "Studies this matter, not lacks the time, but is lacks diligently."(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这句话明显有语法错误,让我这个语文老师都难以相信这样拙劣的句子居然会悬挂在哈佛图书馆的墙上。  相似文献   

8.
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取,课本未注。朱东润《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上编第一册“取禾三百廛”注释:“言收取此三百户的谷子。”训“取”为收取。甘肃人民出版社《中学文言文评析注释》(高中部分)这句译为:“凭什么拿走庄稼三百廛?”训“取”为拿走。廛,课本注,同“缠”,束(量词)。以上训释不确切。我以为“取”当训为夺取,较之训为“收取”、“拿走”,不仅揭露了奴隶主不劳而获的反动本质,而且更深刻地揭露了奴隶主大量霸占奴隶们的劳动果实,残酷剥削奴隶们的滔天罪恶,表达了奴隶们对奴隶主的强  相似文献   

9.
《淮南子.俶真训》部分语辞的解释值得商榷:“炊以炉炭”当作“烧以炉炭”,“时丽”犹言“一过”,“一龙一蛇”犹言“或龙或蛇”,“碎脑”当为“碎胫”之误,“断”为“沟中之断”,“徙倚”义为“徘徊”,“汗漫”与“溷澖”义同,“土汩之”当从《太平御览》作“沙土汩之”,“人性”间夺一“之”字,“白”当训“光”、“明”,“趋行”非“越行”之误。  相似文献   

10.
楔子首先,必须申明高三(2)班P(生存)=36/36=1。早就听说一上高三,生活所及之事必定会烙上学科的“阴影”,言非虚也。我们化学班学生也不“技弱于人”。Ms黄介绍说:“当你用英语做梦时,你的英语水平就到火候了。”MyGod!做梦都在学习,那倒真是“分秒必争,事半功倍”啊!接着我想剖析的是开学至今高三呈现给我们可爱的一面———另一种生存状态。剖析一:哈佛精神“什么,你们班有哈佛精神?瞎吹!”“没吹!或许你们班也有啊!”哈佛精神即质疑精神,是世界名校之一哈佛大学的教育之本。一进入高三,班级的学术气氛顿时浓烈起来,总能看见三三两两的…  相似文献   

11.
依纲教学,不越位但要到位榆中县教研室刘得斗“循序而渐进”,不“陵节而施”,戒“躐等之弊”是古人读书学习的训言,也是现代教学的一项基本原则。然而,目前小语教学中存在比较严重的“陵节”、“躐等”现象,借用一个体育术语就叫“越位”。现以“教学大纲”为衡量标...  相似文献   

12.
是哈佛“铁面无情”,弃自己的学生于不顾,还是哈佛不通人情世故,竟将叱咤国际政坛的风云人物再度拒之门外教师管理,屡创制度1950年,即将毕业于哈佛并期望留校的基辛格,被哈佛拒之门外;1977年,卸任国务卿欲回哈佛做研究而不执教的基辛格,再度被哈佛“无情”拒绝。哈佛大学校长德里克·博克在庆祝哈佛大学建校350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第二次世界大战摧毁了许多国家的高等教  相似文献   

13.
1、自《风》《雅》寝声,莫或抽绪前句无疑义。后句文意很明白:很少再有人像《诗经》那样创作了。问题是“抽绪”一词务必训明训确。牟注训“抽”为延引,“绪”指余绪,“指继续写作”;周注“抽绪”为“抽出余绪,指继承”;赵译作“继续写作那样的诗”。训释都不够清晰。“抽”本训为拔,引出。植物发芽也叫“抽”,如《文选》束皙《补亡诗》“木以秋零,草以春抽”即为例,指生发;此处言某种诗体,自应引申训作继续、延续。牟注“延引”是对的,只是未说明来由。“绪”,本训指丝的端头,周训“余绪”即据此。《说文》段注云:“抽丝者,得绪则可引。”这个  相似文献   

14.
一、人之美“彦”、“穆穆”、“徽”、“懿”训为美,在《尔雅》中均有收录,从其在《尚书》中的语境用法来看,内涵都指向人之美。如“彦”在《尚书》中出现4次(《今文尚书》3次),均训为美:“自一话一言,我则末惟成德之彦,以乂我受民。”(孔传:“言政当用一善,善在一言而已。欲其口无择言。如此我则终惟有成德之美,以治我所受之民。”)(《周书·立政》)(李学勤《尚书  相似文献   

15.
“声”、“音”、“乐”现在通常作为一般性词语来使用和训释,而三者在音乐意义上的关系问题,即三者在音乐系统内的特指性含义,已基本上被人忽略。至使一些与此相关的词语和语句亦被曲解、误训。同时,又由于三者“浑言”、“析言”已经相混,其文化意义上的差异性现已基本消失,这也使得人们在阅读理解上出现曲会。为了清晰辩认和正确理会所谓“郑声”、“雅乐”,以及老子的“大直希声”和庄子所云“听之不闻其声”等语,似有必要正本清源。将对“声”、“音”、“乐”的训释,放还在其所自生的语言和文化系统之内来进行。由于古人重礼…  相似文献   

16.
1.坚持收看CCTV-1新闻联播。关注国计民生,了解世界风云,摒弃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书生”陋习,新闻联播是教育最佳的风向标。2.不要轻易相信别人,也千万不要不相信别人。兼听则明,偏听则暗。对别人的言行要理性地思考和判断,是忠言与谏言,还是“谗言”和“逆言”都要学会一分为二地审视,辩证地分析,不疑人,他人所言的是与非,相信对己都是有益无害的。3.诚实守信,一诺千金。哈佛的校训是:让规则看守哈佛。我则秉承:让诚实看守规则。诚实是一切工作的底线。对于自己能够为他人和工作做到的事情(在一定的条件和时空范围内)方能承诺,切忌夸大其…  相似文献   

17.
“理想”二字由来已久,“理”为治玉之功,“想”为希冀之思。从人类诞生以来,理想就与我们结下不解之缘。佛教说,“人生是从此岸向彼岸的苦行,理想是使人不坠苦海的灯塔”。春秋时的杏坛,有孔圣人的训言在耳;爱琴海的古希腊,有亚里士多德追求真理的步伐。东方与西方,历史与当下,  相似文献   

18.
《说文》心部训为“忧也”之字辨姚炳祺忧愁之忧,含义蕴藉,内容复杂,《说文》心部训为“忧也”或“忧貌”之字有二十六个之多,统言之皆为“忧”,析言之则有别,或曰“微别”。从这些“微别”中可以领略到“忧”义内涵之丰富多采,及其表达方式之多样性和复杂性,亦可...  相似文献   

19.
《易传》作为《易经》的传注,大致包含两种内容:义理的阐发,文字的训释。作为先秦重要训诂文献之一,《易传》中有一些文字训诂所采用是形训的方法。这里所训之“形”可分三类:象形之形,会意之形,形声之形。形,所以表意也。所谓“会意之形”,是说会意字字素跟字义的关系是与形声字形符与字义的关系相当的,既然形声字的“形符”又叫“意符”,那么会意字的“会意”也就是“会形”。下面对《易传》的形训作一些粗略的分析。一、象形字的形训这是据象形字的字形训释该字的字义。“屯”是个象形字。《易传》训诂:“屯者,物之始生也”(《序卦传》);“屯,则柔始交而难生”(《彖传》。“屯”象草木出土.“始生”而又“难生”。就“始生”言,“屯”字与“生”字字形很接近。故《说文》云:“生……象草木生出土上”;“屯……象草木之初生。”就“难生”言,“屯”字与“生”字有一个本质区别;“生”表示已经出土,且很顺利,故其茎直;“屯”表示尚未出土,且很艰难,故其茎  相似文献   

20.
阅读教学中的语言训练包括“训”和“练”两个方面 ,“训”是指教师的指导、点化 ,“练”是指学生的操作、练习。“训”以“练”为目的 ,“练”以“训”为前提 ,只“训”不“练” ,其“训”就失去意义 ,结果必然是空中楼阁 ;只“练”不“训” ,其“练”就失去方向 ,结果必然是事倍功半。因此 ,为强化语言训练 ,必须坚持训与练的结合。一、以目标导学生去明确成功的课堂教学须有明确、具体、合理的教学目标。一篇课文 ,练什么以及练要达到什么要求 ,教师给以指点、加以明确是必要的。但仅此还不够 ,否则 ,在学习目标的明确上 ,学生则会老是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