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与选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其他学科课程相比 ,研究性学习没有教材 ,这一方面也给学校教师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 ,但又增加了课程实施中的难度及不确定因素 :课题来源、课题选择、课题推行步骤、课题研究结果及呈现方式等等。不少学校反映 ,在实施研究性学习课程时 ,立题选题这个环节最难。因此 ,从事这方面的探析 ,将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一点有益的启示。1 “研究性学习”的课题来源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 (或导师 )的指导下 ,从自身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发现问题、指出问题、选择并确定研究专题 ,用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 ,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相似文献   

2.
工科毕业设计的传统指导模式在选题上存在命题的随意性较大、难易程度相差较大、选题的知识覆盖面不宽、研究内容单一的问题,在指导方式上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与协调组织能力,不利于师资力量的培养和建设。为此,提出大项目小课题的毕业设计指导模式,即以教师科研项目为背景,将大项目分解成多个小课题,采用课题组团队指导、定期汇报的形式,实现教师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以及教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学习、督促的关系和作用。以"油罐区自动消防系统"为实例,说明了大项目小课题毕业设计指导模式的具体组织实施过程,实践证明该指导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科研和团队合作能力等综合素质,能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与适应能力,同时对师资力量的培养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目前研究性学习大多采用课外兴趣小组的形式进行活动,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现实中确定课题开展研究。课堂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的主战场,生物学作为自然科学中的一门  相似文献   

4.
傅雁 《宁夏教育》2003,(4):38-40
学生研究性学习的选题指导是指教师在学生确定研究方向和根据研究方向确定研究课题过程中给予的指导。在学生研究性学习中,选好课题,无疑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展开和深入,但更深层次的,也是最根本的目的,则是在选题过程中,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提高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5.
生物学教学大纲明确规定,要在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不断获取和运用生物学知识的自学能力。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角色,在教学过程中把教学重点放在由教师如何“教”转变为学生如何“学”上,做学生学习的引路人,激发学生去主动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同时给予学生学习方法上的指导。学生良好的思维是教师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课堂上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从教师讲,涉及到课堂气氛的营造和学生兴趣的培养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一、指导适当选题 选题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关键。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的过程,而提出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因此,教师一定要对学生选题作认真指导,切忌包办,否则就会扼杀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结合笔者指导"大学生创新课题"选题的实践,从选题过程、选题内容方面讨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体会与思考,认为大学生创新课题选题不仅关系到课题申报与实施的成败,也关系到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求真务实精神的培养。教师应把握选题这一时机,引导学生钻研、思考,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独立学习的能力。研究性学习不同于课堂教学,它要求教师与学生共同收集资料、共同思考、共同研究,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职责是指导学生独立地进行某一课题的研究,而不是向学生传授现成的知识。此时,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完全平等的,学生不依赖教师,自己通过努力,来寻  相似文献   

9.
周建中 《生物学教学》2007,32(11):19-21
本文介绍了在生物学课题研究中,通过问题的闪现、问题的解决、课题研究过程中的评价和反思,逐步培养学生问题式学习能力的体会。  相似文献   

10.
<正>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能全面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对课题研究进行指导,避免给出具体的步骤和方法,进一步鼓励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