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母亲三题     
陈修平 《大理文化》2017,(12):30-33
正母亲是一棵树端午节一过,母亲就坚持要返回乡下老家,语气非常坚决,没有商量的余地。"你们不开车送我回去,我就自己坐车回去!"母亲说得很坚决,"接我来城里时,跟你们说好了的,过完节我就回去,你们当时也答应得好好的,现在却要留我在这里。"我和哥哥、姐姐你看着我,我看着你,不知道说什么才好。  相似文献   

2.
正城市的屋檐,庇护着我们,还有它们。它们是我们的邻居,也是我们的朋友。同在一个屋檐下,该如何与它们相处呢?我想,这不仅仅只是一个话题。猫母亲家养了一只猫,确切地说是领养的。那天,母亲在回家的半道上发现了这只猫,见它很可怜地依偎在那里,母亲就动了恻隐之  相似文献   

3.
母亲     
母亲突然病倒了。接到姐姐拨打的电话,我立即从乡下驱车直奔县医院。我心里很清楚,要是一般的小痛小病,母亲只会自己默默地扛着,绝不会上医院的。更何况是从百里外的老家送到县医院。联想到这里,胸中一阵隐隐作痛,仿佛有一只猫爪正使劲地撕  相似文献   

4.
正一城外,一条柏油路横卧眼前。记不清是何年何月,我像被一只候鸟衔一粒种子那样带去南方,丢在喧嚣的城市一角,独自生长。最初立志长成一棵参天大树,拥有自己的一块土地和一片天空。渐渐地,发觉与我有着同样理想的人实在太多,按照老家父辈说的那句"侧着身子过得去就行了"的俗语,我学会礼让他人。这似一种消极的想法,但在我看来,留住老家三分地,不怕没有  相似文献   

5.
<正>母亲75岁生日即将来临,一天晚上,我问她有什么特别想实现的生日愿望。"可以是个很大的愿望哦,哪怕需要我们三个共同出力完成也可以。"我鼓励道,话一出口,我又有点小犹豫,母亲万一有什么特别难以实现的愿望怎么办?要知道我和两个兄弟的日子并不宽裕,真要筹措一大笔钱帮母亲庆生,对我们来说可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想到母亲想象力有限,能有什么心愿呢?我又松了口气。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老家在大理弥渡。新中国成立不久,百废待兴,国家加快经济建设步伐,作为国家"一五"时期156个大项目之一,东川铜矿开发提速,需要大量的建设人员,东川矿务局到弥渡招工。1960年,一心想到外面闯一闯的母亲,不顾父母反对,报上了名,招工进了东川矿务局,被分配到因民矿。从弥渡坝子来到乌蒙山区,还是被称为地无  相似文献   

7.
正从小在部队大院长大,随父母走南闯北,我对家乡的概念很是模糊。对我来说,父母在哪里,哪里就是家,故乡只不过是一个符号。位于河北省房山县(今北京房山区)的老家,我十几岁的时候跟随父母去过一次。记得我们几个孩子和父母从京城坐汽车出发,途中还专门参观了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去过周口店,方知我的老家房山县镇江营  相似文献   

8.
母亲     
正都说女儿和母亲是前世的仇人,这句话用在我和母亲身上是最贴切不过了!我和母亲的缘分一直不太好,从我记事以来到现在,我们母女俩就一直喋喋不休地争执。三十多年了,我感觉自己已经很疲倦,母亲也在一天天地苍老,可是我和她之间的争执却从没有停止过!母亲四十多岁才生我,我还有两个哥哥,他们都比我大十多岁。我很小的时候就常听母亲抱怨:生了两个儿子都很乖,唯独女儿太磨人。母亲说我小时候很爱哭,哭声大得快把天都喊破了,我整日整夜地哭,  相似文献   

9.
正又到清明扫墓时节,我们一大家子又从四面八方赶回老家上山扫墓,地里已是麦黄豆熟,空气中也漾动着春的暖流,而坟山上仍是黄土枯草,没有一点春的绿意。不知怎的,年年上坟年年都会想起奶奶的那个枕头,想起那笔藏在枕芯里的遗产。为着这笔钱款,奶奶和妈妈曾发生过有生以来最大的一次吵架。那是30年前的事了,那时生活十分艰难,特别是生活在我们那样  相似文献   

10.
经历22年的婚姻,我才发现了怎样与妻子佩吉保持爱情和亲密关系的一个秘密:与另一个女人约会。 妻子鼓励我去约会的“另一个女人”就是我的母亲,一位72岁的寡妇。我的父亲20年前去世后,她一直独居至今。就在父亲去世后不久,我来到2500英里以外的加利福尼亚,成家立业。6年前,我迁回老家附近的地方,那时我曾承诺要花些时间和母亲在一起。然而,由于忙于工作和家务事,除了家庭聚会和节假日以外,我很少有时间去看望她。  相似文献   

11.
罗朗 《世界文化》2010,(8):38-40
<正>阅读《汤姆·索亚历险记》的时候,没想到有一天会访问马克·吐温的老家;阅读《哈克·贝恩历险记》的时候,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坐上马克·吐温号巡航在密西西比河上。  相似文献   

12.
寻根杂记     
朱家溍 《寻根》2000,(3):80-81
今年清明节后我曾经回了一次浙江萧山老家,也算是一次寻根吧。  相似文献   

13.
2006年5月,母亲永远地离开了我们。她带走的是我无尽的思念。与母亲的点点滴滴如潮水般涌上我心头。我怀念曾经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的时光,怀念呼唤对方昵称的那份幸福,也怀念每晚挂电话之前那充满默契的悄悄话……然而令我追忆最多的,是母亲用她那最特别的方式让我们相信,没什么可怕的,一切都会好起来。  相似文献   

14.
正米哈伊尔·尼克拉耶维奇·扎多尔诺夫(1948—2017)的名字在俄罗斯可谓家喻户晓,他是一位深受读者喜爱的讽刺文学作家,同时也是广受观众欢迎的剧作家、电影演员、编剧和脱口秀演员。米哈伊尔·扎多尔诺夫1948年7月出生在拉脱维亚风景如画的海滨城市尤尔马拉,其父尼古拉·巴甫洛维奇·扎多尔诺夫是苏联时期著名的历史小说作家,曾经在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剧院担任导演和演员,获得过斯大林奖;母亲叶琳娜·梅利希奥罗芙娜·波科尔诺–马图谢维奇出身贵族,是波兰国王斯捷潘·潘多利的后裔。  相似文献   

15.
灵魂回家     
正1彝族是一个崇尚万物有灵的民族,所以,敬畏鬼神,也就成了彝人生活中的一部份。考虑到这点,我将要叙述的故事也就有了一定的合理性。2叶落归根,回山区老家安享晚年,这个念头七年前就已经产生。当时周建社刚从县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退休。一下子清闲下来,没有会议参加,没有文件可看,没有报告可作,没有调研可做,没有人来汇报  相似文献   

16.
<正>每一位旅行者的心中都有两个秘鲁,一个在马丘比丘,一个在首都利马,一个保留着印加的古国遗存,一个演绎着拉美的魔幻季风。在利马,我将沿着作家略萨以及他爱过的那位胡利娅姨妈的足迹,寻觅这座城市的狗,找那些绿色的房子,听大教堂咖啡屋中的谈话,还有作家与姨妈走过的每一个广场。1936年3月28日,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出生在秘鲁南部阿雷基帕市的一个中产家庭。马里奥是他的名字,巴尔加斯是父亲的姓,略萨是母亲的姓,分别代表父亲和母亲的家族。  相似文献   

17.
收起手机     
正经过一夜雨水的洗涤,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格外清新的早晨。我们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兴致勃勃地进入了法国南部山区。树木葱绿,牛羊在山坡上悠闲地吃草,蓝天上点缀着几朵白云,我的心情别提有多惬意了。突然,一阵刺耳的手机铃声响了起来。我的同伴听到响声,迅速从口袋里掏出手机——是他母亲打来电话,询问他这次旅行的情况。随后,这位仁兄完全无视眼前的美景,叽叽呱呱地跟他的母亲说个不停。  相似文献   

18.
疲惫的土地     
<正>广袤的大地支撑着地球上的一切事物,维续着我们的生命体系。然而,这一民生所依却被世人的恣意妄为弄得伤痕累累。被尊为母亲的大地,如今已经很疲惫了。世人应该为她做点什么才能挽回?埃及:深受伤害的古文明埃及首都开罗约有2500万人口,这个非洲大陆最大的城市,交通拥堵现象一年比一年严重。为消除首都地区的人口压力和交通混乱状况,政府提出了将行政机关移至沙漠地区的计划,并于2015年开始了新行政首都的建设。仅从外观上看,位于开罗以东45公里的新行政  相似文献   

19.
《母与子》     
楠子 《世界文化》2010,(7):F0002-F0002,1
<正>《母与子》画于1919年,是画家为数不多的描写母亲与孩子题材的肖像画。母亲的造型体现了画家肖像画的典型特征:卵形的脸、长长的颈项、纤细的鼻子、杏仁形的眼,温柔的姿态、感伤的神情……画面表现的大概是画家朋友的家眷,一个不太富裕的家庭。母亲是家庭妇女,可能正  相似文献   

20.
姜月婵 《世界文化》2023,(12):37-41
<正>安妮·埃尔诺(Annie Eraux,1940—)是当代法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法国历史上首位诺贝尔奖女性获奖者(20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走不出我的黑夜》(Je ne suis pas sortiedemanuit)一书是埃尔诺在母亲生病期间写在“未注明日期的纸片”上的有关母亲日常言行的“日记”,书名取自母亲最后写给朋友的一句话——“我走不出我的黑夜”。埃尔诺在母亲去世10多年后决定原封不动地出版这些日记,希望借此告别曾经的悲伤、纠结和苦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