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蒋光宇  张在军 《成才之路》2012,(21):I0002-I0002
学魏书生的故事之五十一:控制三闲 什么是“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 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儿上自习、看书,学生自己在那儿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有害的话是指学生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的注意力。再如编个瞎话,谣言伤害人家;或是背地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等。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三闲",即闲话、闲事、闲思。闲话,指没用的话和有害的话。没用的话是指人家在那儿上自习、看书,学生自己在那儿说笑话、说玄话、说大话、说课外的话;有害的话是指学生故意干扰别人,分散人家的注意力。再如编个瞎话,谣言伤害人家;或是背地里传话、搬弄是非,背后说人家短处等。闲事,指无用的事或有害的事。如有学生把课余时间消磨在电子游戏上;个别学生在教师讲课时在下面看课外书、摆弄手指等;还有的学生讲所谓的哥们义气——帮助他人打架斗殴等。闲思,指没有用的思想和有害的思想。比如考试没考好,就忧虑,担心同学们怎么议论自己,父母怎样批评自  相似文献   

3.
马兴 《甘肃教育》2011,(6):24-24
所谓“三闲”,就是闲话、闲事、闲思。在十几年的班级管理工作中,笔者发现,凡学习不好的学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是他们控制了“三闲”,而是“三闲”控制了他们。不止学生,就连长期从事教育工作算得上有自控能力的教师,也常常无所作为,明知有许多事可做,但不知不觉地或很不情愿地任脑子闲思。  相似文献   

4.
我之所以称为“闲话”,是觉得与很多同行的高度与深度相比,我的浅见纯属一种家常式的扯白。只是,闲话虽闲,但也不乏真诚,即使有些话会暴露出我的幼稚与浅薄,但我还是愿意把它们说出来.以求各位同行的赐教。  相似文献   

5.
闲笔,顾名思义,百忙中极闲之笔。换言之,即在主线叙述中穿插的支线情节或者闲散细节。这些闲来之笔,表面上看来或繁冗复沓,或偏离主题,或无足重轻,然而却显示出了作者的匠心独运,或于细微处见真情,或巧妙蓄势铺垫,或烘托映衬渲染,皆浑然天成。如此“妙笔”何谈“闲来之笔”?作家贾平凹曾如是说:“所谓闲话,是作者在写作时常常把一件事说清楚之后又说些对主题可有可无的话,但是,这些话恰恰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相似文献   

6.
大概只有中国人--而且是有点名堂的中国人,才会在写文章的时候开头不久说:“闲说少说,言归正传。”既然是“闲话”--你自己已经知道是“闲话”,为什么还是要说呢?可见这是装腔作势,这是一种“修辞”,这是在“正传”之前的“必须”,没有“闲话”就进入不了“正传”。可见,“闲话”也是“正传”,或者说“正传”也是“闲话”的另一种说法。  相似文献   

7.
惠康 《河北教育》2002,(11):18-18
现在学校里流行一种不好的现象,就是少数教师太“听话”了,对校长的话不论对错,从来不说一个“不”字,一概听而从之。古往今来,即便是圣人也难保一点错话不说,一点错误不犯。封建帝王说自己的话是“金口玉言”,那是愚弄黎民百姓的。高明的领导说错话做错事的少一些,反之说错话做错事的多一点,绝对不说错话、不做错事的领导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要求别人处处都听自己的话,或自己处处都听别人的话,都是不对的,迟早会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教师太“听话”既有其自身因素,也有领导因素,还有体制等因素。就教师自身而言,一是缺…  相似文献   

8.
角色变谈     
曾有一个智者就“快乐”送给少年四句箴言: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超然物外);第二句是把别人当成自己(设身处地);第三句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他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对自己负责)。人生能这样处理角色,自然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联系近十年的为师经历,仔细思忖这几句话,觉得回味无穷,联想颇多。不揣浅陋,把其移植到教学上,变成这四句话:把教师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把教师当成教师。自己以为,应该是很有启示的。把教师当成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的是更好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9.
前沿观点     
《广西教育》2013,(20):31-31
教师需要超越“老师说”话体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李润洲在《课程·教材·教法》第3期上撰文认为,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常会出现“老师说”“老师认为”“老师告诉你们”等类似“老师说”的话语表达方式,即“老师说”话体。这种话体反映了教师主体“自我”的隐匿和“知识权威”的宣示,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的自我意识,扼杀了学生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超越“老师说”话体,教师不仅要增强自我意识,把自我作为认识和反思的对象,重塑自己的教育言行,而且要关注学生,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塑师生关系,将师生关系由“我一他”关系转换为“我一你”或“我一我”关系,以师生的平等对话来实现师生的共同成长。  相似文献   

10.
也许有人说,都什么年代了,还搞什么“家规”,是不是太落后了。但我却不这么认为。其实一些革命老前辈,也多有“家规”。周恩来的“家规”:晚辈来一律住国务院招待所;不许动用公家的车子;不可说出与总理的关系……刘伯承的“家规”是一张告示:“儿子们,这些电话是党和国家给你爸爸办公用的,你们私事绝对不许用这些电话。假公济私是国民党作风,不许带到我们刘家来。”董必武的“家规”是“约法三章”:不许向地方要东西;不许以他的名义在任何部门搞活动;不许接受礼物。彭德怀的“家规”是“三条原则”:自己不贪;别人不送;敢于…  相似文献   

11.
闲话有真意     
说到闲话,人们常会把它与以讹传讹的流言蜚语相联系,视之为好搬弄是非者的谈资,也正是因为这个缘故,常有人感叹:“莫言闲话真等闲,多少是非话中来。”然而,闲话和流言毕竟不是一类。若深究的话,我们不难发现,闲话其实有一种不凡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现在学校里流行一种不好的现象 ,就是少数教师太“听话”了 ,对校长的话不论对错 ,从来不说一个“不”字 ,一概听而从之。古往今来 ,即便是圣人也难保一点错话不说 ,一点错误不犯。封建帝王说自己的话是“金口玉言” ,那是愚弄黎民百姓的。高明的领导说错话做错事的少一些 ,反之说错话做错事的多一点 ,绝对不说错话、不做错事的领导是根本不存在的。因此 ,要求别人处处都听自己的话 ,或自己处处都听别人的话 ,都是不对的 ,迟早会出问题。我们不难发现 ,教师太“听话”既有其自身因素 ,也有领导因素 ,还有体制等因素。就教师自身而言 ,一是缺…  相似文献   

13.
农村学生因生活环境文化氛围的限制,说话写话的能力与城市学生相比,有一定的差距。有时他们也想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告诉别人或写出来,但又总是显得笨嘴拙笔。这就需要教师给他们搭一把梯子,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说话和写话的能力。为今后的作文打好基础。一、以问题法和示范法为“梯子”帮助学生“说清楚”。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插图色彩鲜艳,画面生动,为教师进行说话写话训练提供了丰富的材料。老师可要求学生按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一定的句式将每幅图  相似文献   

14.
一、良好师生关系是学生敢于质疑的前提 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宽松的心理环境,学生的思维才会活跃,才敢于大胆地质疑.教师应放下架子,以“朋友”或“参与者”的身份出现,营造出一种推心置腹的交流氛围,让学生无拘无束地把自己的疑问带到课堂上来. 1.教师要亲切自然,要尊重学生的意见.在学生热烈讨论提出问题时,教师要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尊重别人的良好习惯.课堂里往往出现这种情况:一个学生站起来提问或回答问题,有些学生的手仍然举着,一旦这个学生的发言有误,有些学生便急不可待,手越举越高,甚至站起来,“我来,我来”,“我,我……”此时,发言的学生往往会显得不安,甚至失去自信.因此,就要让学生懂得要尊重别人,养成倾听别人说完话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在健康的集体心理氛围中轻松学习.  相似文献   

15.
表达,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提升专业表达能力,须遵从一定的规律。从“心里有话”到“嘴里有话”再到“笔下有话”直至“人心有话”,是教师专业表达的四级绿色阶梯。心里有话就是心里有内容,有表达的源泉;嘴里有话就是能够把心里的东西用嘴表述出来,能够我口说我心;笔下有话就是能够把心里的话或者嘴里的话用笔写出来;人心有话,就是说出或者写出来的东西,能够在别人心里留下印象,别人心里能够装有你的话,并有把你的话与“第三者”分享的欲望,这是一种更高的要求。教师按照“心里有话一嘴里有话一笔下有话一人心有话”的程序磨砺自己,专业表达能力必然得到有效发展。  相似文献   

16.
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
  弟子说:“该怎么办?”
  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弟子问:“哪四种?”
  禅师答:“无我,慈悲,智慧,真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是真理。达此四种境界,创造性就来了。  相似文献   

17.
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人们把教师比作“红烛”,燃烧自己,照亮了别人;把教师比作“园丁”,精心耕耘,桃李芬芳;把教师比作“春蚕”.吐尽最后一根丝,默默地无私奉献。教师工作是一项光荣、伟大的职业。近年来,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一些教师对教师职业缺乏应有的荣誉感.有的甚至消极怠工,责任感大大削弱,使党的教育事业蒙受损失,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有着极为特殊的作用。故今天我们呼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有强烈的针对性和重要的现实意义的。根据社会主义道德原则和规范的要求,从职业的特殊性来看…  相似文献   

18.
区别     
一位富人去看哲学家蒙田。蒙田将他带到玻璃窗前,对他说:“向外看,告诉我你看见了什么?”“许多人。”富人回答说。然后,蒙田将他带到一面镜子前,问道:“现在你看见了什么?”富人回答说:“我自己。”“窗子和镜子都是玻璃,”蒙田感叹地说,“区别只在于一层薄薄的银子,但这一点银子就叫你只看到自己而看不到别人了。”区别@王玉北  相似文献   

19.
传播与收回     
一个人人云亦云地说了一些邻居的闲话。没过几天,闲话传遍了整个社区,那个邻居因此深受其害。后来,当传播闲话的人得知这些话完全不可信时,他十分内疚。他找到了一个德高望重的智者,寻求补救的办法。“你到市场上去,”智者说,“买一只鸡让人杀了。然后,在回家的路上,把鸡的羽毛一根一根地拔下来,再一根一根地抛掉。”尽管那个人对这个建议感到非常不可思议,但他还是照办了。第二天,那个人来到智者那儿。智者说:“现在,去把你昨天抛掉的那些鸡毛都捡回来交给我。”传播闲话的那个人又顺着原路去找,但令他沮丧的是,风几乎吹走了所有鸡毛。寻觅…  相似文献   

20.
致谢和答谢     
表示感谢,汉语用“谢谢”,英语用“Thankyou”。两种表达方式十分相近,但由于社会文化的差异,人们致谢的方式和范围也就不尽相同。在英美国家,别人为自己做了事,哪怕是举手之劳的小事,比如问个路,借支笔,传个话等,都要表示感谢,这是起码的礼节。即使是关系十分亲密的夫妻之间、父母或子女之间,也毫不例外:妈妈早晨按时叫醒了你,你说:“Thankyou”;弟弟为你递来几张信纸,你同样道声“Thankyou”。在汉语中,人们常常不习惯说这些客气话,认为对方知道自己的感激之情,何必多言;尤其是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之间,开口“谢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