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语文课教什么、怎样教,怎样才算是一堂名副其实的语文课?这是一个常谈常新的话题,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在其《教语文其实很简单》一文中说得好:"实践使我知道了教语文其实并不那么复杂,就是教学生识字、写字、读书、作文。我就是这么教语文的,而且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我想,这也许就是"本色语文、简单语文"的真谛吧。  相似文献   

2.
构建大语文教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常感叹现在的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差了,写作水平低了,其实,根源主要不在学生,而在于我们教师。常有的情景是。或是为语文而教语文,见书不见人;或是为对付考试而教语文,跟着考试的指挥棒走,整天带着学生围着几篇课文转圈子。这种教学只会使语文教学之路越走越窄。  相似文献   

3.
孟其银 《现代语文》2009,(11):62-63
"教课文"与"教语文"差不多,平时我们老师所说的"教语文",其实就是"教语文书",也就是"教课文",能把课文教好,其实就是一个很不错的语文老师了。但"教课文"与用课文"教语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用语文书“教课文”,其实就是传统的“教书匠”;  相似文献   

4.
“大语文”教育观最早是由大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提出的。如今提倡的语文素质教育,其实也就是大语文教育。这种大语文要求教师课堂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结合,把教语文与育人结合,把传授知识与发展语文能力结合,使学生接受全面的、整体的、强有力的培养和训练,从而使学生的人格得到全面的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有限的课堂教学空间和有限的课文内容等条件下,去渗透大语文这个教学目标呢?  相似文献   

5.
陈懿 《时代教育》2007,(9Z):97-97
跟许多同行谈起,总说语文难敦;与不少学生谈起,也总说语文难学。语文是难教、难学,然而,如果细细琢磨,其实,古今许.多名人和语文界老前辈早有所指点,那就是以“读”为本。  相似文献   

6.
我是一名初中语文教师,几年的语文教学经历,使我深深感受到,要想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素质,至关重要的是教会他们掌握学习方法。俗话说得好:“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有了钓鱼技术,这个人是不会没有鱼吃的。而学生一旦有了自己的学习方法,那就是拿着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金钥匙,登堂人室,就成为可能,语文教学,也就实现了“教是为了不教”的宗旨。  相似文献   

7.
刘慧 《吉林教育》2006,(9):52-52
作为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一一阅读理解,其实就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的收集、解释、整理、归类、运用的过程。培养学生的信息搜集、分析能力,其实就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语文学习如何迎接信息社会的挑战,我想首先应该是拓宽语文课程资源,树立大语文观。把语文教学置于社会的大背景中,把语文教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努力构建课堂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之问融合的语文资源体系,以扩大语文学习的空间,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基于以上认识,再加上“大读写”理念的学习,我在教学中尝试着围绕课内教材进行拓展阅读训练,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陈婷 《考试周刊》2012,(79):48-49
春,阳光明媚,万物苏醒,生机勃勃,绚丽多姿。随着时间的推移,季节的交替,我们迎来了春天,迎来了苏教版语文一下的一组与“春天”有关的课文。其实,春天是最平常的,就是这最平常的春天,在苏教版的语文书中,它的价值在哪里?对于学生,我们应该怎么教?这些引起了我的思考。  相似文献   

9.
学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是让学生学会运用语言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搞好阅读教学,达到叶圣陶先生说的“教是为了用不着教”的目的,使学生自身的能力得到全面发展,其实也是新课程改革的目标所在,同样是现在小学语文教育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0.
语文教学,往简单处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善于倾听,不喜欢读书,说话不连贯,作文不通顺。其实,这些毛病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从教师那儿“习得”的,是被教老师传染的。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一个语文教师,而且一教就是十几年。有一次,一个学生在作业本上用“盼望”造了这么一个句子:我盼望我们的语文教师早点退休。  相似文献   

12.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的责任。”陶行知的这段话,对于教学生学会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语文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中学语文是基础学科,它在整个基础教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学生负学的责任。”陶行知的这段话,对于教学生学会语文。指导学生掌握语文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我结合平时的教学,谈谈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4.
林丽芬 《课外阅读》2011,(3):202-202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有人则说:不教是为了教。本人觉得这是语文教学的两个不同阶段,教与不教其实就是不同教学方法的选择,应该根据不同的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  相似文献   

15.
李迪明 《教育艺术》2006,(11):59-61
谁都知识,语文教师应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下功夫。而谈到提高学生语文兴趣的方法,语文教师都能举出七种八种。我教中学语文30多年,各种方法都试过,觉得提高学生语文兴趣最有效的方法,莫过于组织文学社、教学生办文学报了。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给予     
童县城 《教育文汇》2013,(16):24-24
人们常说,老师是学生生命中重要的引领者,教给学生丰富的知识和做人的道理。其实,学生也给予老师很多,从学生的身上,老师也能吸收不少为人为师的营养。从教第一年,我带高一语文。面对常“惹是生非”的学生,我有些无奈,渐渐变成了“不管教师”,只顾教自己的书,随学生怎么闹,心想把一年应付过去就算了。  相似文献   

17.
有人说,能把工作当成享受的人是幸福的。我要说,让学习语文的学生享受语文,学生也一定是幸福的。让学生享受语文,就是让学生享受语文中语言的优美,享受语文中参与的乐趣,享受语文中习作的快乐。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本身就是愉快的精神旅游,它不仅可以使人智慧,而且可以使人享受温馨。所以,从教近十多年来,我总是时时处处在我的语文教学中力求让学生尽情地享受语文。  相似文献   

18.
罗云香 《教育现代化》2006,(10):107-107
语文学习是以语文知识为载体,以诱发、培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为目的,使学生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并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在多年的语文教学实践中,我认为仅凭课堂上几节语文课的教学,还不足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质。只有让学生把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和方法,通过实践运用,也就是开展课外活动,才能真正形成语文能力,提高语文素质。  相似文献   

19.
刘巧亚 《成才之路》2012,(16):10-10
正有人说,语文课没什么用,一周不上,两周不上,对成绩没什么影响,语文在中考科目中就处在"小三""小四"的尴尬位置。而语文教师呢,也觉得语文高分难得,学生不喜欢,感觉有力没处使、使了也白使,所以语文教师在学校的处境也是很尴尬。成绩不好了,说你教得不好,成绩好了,说你挤占了数理化的时间。教好语文,做好语文教师怎一个难字了得!其实,语文  相似文献   

20.
远和近     
要学活语文,关键在于教师必须把语文教活,要把语文教活,那就不容忽视课堂教学中的语文活动,只有语文活动,才能使知识和能力融为一体,只有重视语文活动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