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中国高速公路的发展和机动车数量的激增,传统的收费方式亟待解决,不停车收费系统,是一种新型的收费方式,它又称电子收费系统,简称 ETC 系统,它是集现代通信技术、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主导,能实现车辆在不需停车的状态下,自动进行收费的智能交通子系统.它通过路侧天线与车载电子标签之间的专用短程通信,自动完成收费的过程.它方便快捷的收费方式,深受司机朋友和高速公路收费站工作人员的欢迎,不停车收费方式将成为我国高速公路收费方式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为了可以在不用停车的情况下在高速公路收费站实现快速准确的车辆自动收费,本设计提出了一种以TMS320F2812DSP、RFS-2022射频读卡器、RTL8019AS以太网接口芯片为基础的车辆自动收费系统。该系统通过射频读卡器获得车辆的信息,并通过以太网接口将信息传输给远端控制中心。从而实现车辆的自动收费。  相似文献   

3.
《科技风》2015,(20)
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作为一项智能交通电子系统,通过在道路两侧或门架上的微波天线对车辆安装的电子标签进行自动信息交换来进行电子自动收费。随着高速公路费站出现车辆拥堵及环境污染等现象逐渐加剧,其被我国列为重点研究开发的目标。本文对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系统的工作原理、系统组成、使用优缺点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促使高速公路的交通问题得到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4.
ETC电子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简称ETC)作为高新技术智能交通电子系统,通过在道路两侧或门架上的微波天线对车辆安装的电子标签进行自动信息交换达到收取费用的目的。我国目前汽车拥有量已经超过2亿量,高速公路收费技术被我国列为重点研发目标。本文对ETC电子收费系统的原理、构成和收费流程进行了阐述,分析了国内外ETC电子收费系统的发展现状,并概述了ETC电子收费系统的技术应用,为推广和发展ETC电子收费技术作参考。  相似文献   

5.
李世红 《科技风》2011,(15):257
在高速公路建设快速发展的同时,我国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可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对高速公路收费系统的技术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国际上大力推广的一种用于公路、桥隧的电子自动收费技术———ETC收费技术的优越性日益凸显出来。本文就从应用ETC收费系统的优越性出发,以某高速公路为例,阐述了ETC收费系统在该高速公路收费中的应用,以突出ETC收费系统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6.
高速公路计重ETC收费系统的设计、实现与应用,有效降低了车辆等待时间,提高了道路通行速度,同时可准确核算超重情况,已成为现代社会可靠的车辆超载及自动通行的管理方法,本文对高速公路计重ETC收费系统进行了研究及设计。  相似文献   

7.
对于传统人工收费或者半自动收费的模式而言,车辆在经过收费路口时需要减速、停车缴费,若是车辆较多就会造成拥堵的现象。针对这样的情况,国家有关部门提出ETC电子不停车收费模式,并且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避免各项资源的损耗,逐渐实施了ETC与MTC混合式收费模式,以保证高速公路的通行性能,避免车道交通拥堵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汽车电子标识高安全性、高可靠性和高识别率的优点,设计了一种基于汽车电子标识带预约功能的停车管理系统。首先介绍了通过扫描汽车电子标识的二维码实现汽车电子标识与车辆绑定的流程,然后分别对车辆进入和离开停车场时系统的工作流程作了详细介绍,最后简要介绍了该停车管理系统的安全控制策略。随着汽车电子标识的进一步推广,基于汽车电子标识开展不停车收费的停车管理应用,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停车场管理水平、提升车位使用效率,减少污染排放。  相似文献   

9.
高速公路在21世纪已经成为了城市与城市之间最重要的交通纽带,因为其高速、安全等优点成为人们出行首选的交通方式,但是随着交通工具的普及和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高速公路不能够满足交通需求,而如何提高高速公路运输效率是我们首要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其中一个最为有效的方式就是从收费系统方面入手。传统的收费方式在车流量较大时候会使车辆发生滞留、堵塞等状况,从而限制了车辆流动量,常见的收费方式有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n Collection system,ETC)、MTC(Manual Ton Collection sys-tem,人工半自动收费车道)和国内最常见的IC卡收费。本文主要从ETC和MTC两种收费方式下车辆延误情况分析这两个系统的优劣性。  相似文献   

10.
《科技风》2015,(18)
ETC即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与传统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不同,ETC技术以IC数据系统为依托,以无线数据交换为作为数据交换方式,以此实现收费计算机与IC卡的远程数据交换和存取。因此,简要探析高速公路ETC电子收费系统的技术,对促进ETC技术的广泛应用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与发展为移动支付创造了广泛空间,其凭借速度快、精准度高的优势,迅速成为消费市场支付方式的主体。将移动支付应用于高速公路的不停车收费,有利于充分提升支付效率、减少人员成本以及避免资源浪费。本文以移动支付的模式与特点为出发点,探索其在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系统中应用的必要性与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12.
随着时代的发展,物质和人员的流动需求不断增加,车辆数目的激增使得城市交通压力不断上升."交通拥堵"、"交通安全"、"节油环保"早已成为随处可闻的话题.而随着技术的革新,智能交通技术(Intelligent Transport Systems,ITS)的发展已由研制阶段过渡到实际应用阶段:共用信息平台让我们出门前可以得知路面交通情况,继而合理规划出行路线,高速公路电子收费系统让我们无需停车等待缴费,自适应信号控制免去了人工指挥交通的烦恼……  相似文献   

13.
余涛 《科技风》2014,(17):106-106
高速公路实施电子不停车收费,对于缓解收费站车道拥堵,节省停车交费时间,降低运营成本、节能减排有着重要作用,本文在概述ETC系统的基础上主要从ETC在收费站及车道的应用、独立双天线ETC系统应用以及RFID技术在ETC中的应用等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ETC的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介绍了我国高速公路的基本情况、收费方式和收费制式,重点介绍了ETC收费系统的特点,再从排队论角度,对不同收费模型下的交通特性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仿真手段分别对MTC和ETC两种收费方式下高速公路缴费车辆延误进行对比,得出高速公路收费站采用ETC收费方式能大大减少车辆延误的结论。本文的研究可对高速公路收费模型选择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车辆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时,需要减速或停车缴费,当车辆较多时,容易形成排队,产生大量延误,大大削弱了车辆的运行效率,增加了车辆的能耗,同时使得车辆尾气的排放量增加,严重污染了环境.本文使用排队论知识对收费站车辆排队与疏散情况进行分析,减少车辆的排队等候时间和驶离站口所需时间,以达到减少行车能耗的目的.最后,通过一个实例给出几种收费方式下的能耗,并给出了相应的分析和建议,可为高速公路收费方式和能耗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逐年增加,停车收费问题变得十分突出。将智能控制策略应用于停车收费管理系统,使得停车收费更加简便、快捷,可以实现自动计费,优惠减免,实时显示停车场剩余车位,自动停车导航等功能。系统操作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可广泛应用于商场、超市等地下停车场。  相似文献   

17.
王艳平 《科技风》2012,(11):86-87
近年来,我国经济发展迅速,高速公路里程不断增长,汽车保有量增加,人们对出行的服务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大多数的高速公路收费系统基本是现金交易,这使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降低,严重阻碍了道路的服务水平.本文主要研究 ETC 与MTC 相结合的组合式电子收费技术,并针对甘肃省高速公路收费特点,提出本省组合式电子缴费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高速公路中引入物联网技术,智能交通监控指挥中心便可以通过行驶车辆中装有的电子标签,实现对车辆的定位和识别,从而对过往车辆进行严格的管理和监控,确保高速公路的运行安全和畅通无阻。当前,物联网技术的智能收费功能、智能监控、通信系统以及数据库仓库等功能在智能高速公路中得以普及应用,为高速公路的安全运行打下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不停车收费系统(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ETC)是智能交通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领域和应用环节。通过安装在车辆挡风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信,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系统进行后台结算处理,从而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要停车便能完成路桥通行费交纳的目的。通过不停车收费的技术手段,可以提高公路的通行能力、车辆运行效率,同时降低油耗和车辆损耗、减少尾气排放,起到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高速公路视频监控系统一般分为收费监控和道路监控两部分。收费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收费站的车道、收费广场、收费亭的收费情况、收费车道通过的车辆类型、收费员的操作过程以及收费过程中的突发事件和特殊事件进行监控和记录,实施有效的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