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双版纳傣族普遍信仰南传上座部佛教,傣族男子接受佛寺教育成为傣族的一项重要传统。通过分析傣族佛寺教育为何能成为傣族社会的“传统”,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佛教自身的改变、统治阶层的需要、个人选择的必要性以及相对稳定的社会结构等。  相似文献   

2.
西双版纳傣族地区是我国南传佛教的主要信仰地区,傣族居民的生活有着强烈的宗教色彩,而南传佛教的佛寺教育正是傣族人民社会化的重要手段,直到今天仍然被广大傣族人民所接纳和认同。佛寺教育的繁荣与延续主要与其高度的灵活性、内容的实用性以及近现代民族教育方针的影响有关。通过回顾对南传佛教佛寺教育的相关文献,分析其长期存在于傣族社会的可能原因,为傣族佛寺教育的未来发展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傣族传统民居(俗称竹楼)以精致的造型、适应当地气候、建材生态以及庭院的自然和谐等特征吸引许多游客观赏,竹楼作为西双版纳旅游资源,为促进西双版纳旅游经济发挥了很好作用。然而近年来,不少傣族村寨新造的傣族民居,结构严重异化,失去了竹楼的特征,民俗旅游资源正逐渐消失。本文从傣族传民居蕴含的美学特征以及如何保留旅游资源的角度,对保护傣族传统民居,留住旅游资源,从而推进西双版纳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这一问题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4.
当前缅寺教育面临着很多困难,但是,缅寺教育对保持傣族文化特性,传承傣族传统道德,构建傣族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我们应当正确认识宗教在傣族社会的正面作用,制定法律保护缅寺教育制度,多渠道提高僧侣素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以达到保护传统,维护村寨和谐关系的目的。  相似文献   

5.
在现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今天,作为农业大国的我们来说,引进机械化,提升由于机械化所带来的农业经济效应是现在我们农业部门管理的重中之重。甘蔗作为我们南方典型的经济作物,其生长周期长和种植范围广等特点,使得在甘蔗种植中和销售上有一定的变动以及机遇,此文就根据现在市场行情特点,根据甘蔗种植的需要浅析一下我国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及经济情况。  相似文献   

6.
陇川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缅甸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上有广泛而深刻的交往,且缅甸在"一带一路"倡议框架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中缅在"五通"方面都取得很重要的成果,尤其是在民心相通这一方面。跨境民族间的宗教信仰、仪式活动等都能极大地促进中缅民心相通,在陇川就有这样一个仪式活动——送饼仪式在促进"五通",尤其是民心相通上发挥着极大的作用。送饼仪式是陇川傣族特有的专属性仪式,是陇川傣族重要的民间仪式活动。通过分析发现,送饼仪式在当地傣族社会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送饼可以使人们的精神得到慰藉,送饼仪式以独特的方式将当地傣族各村寨以及缅甸傣族村寨联系在一起,维系着当地的人际关系,对地域社会有着重要的构建作用,对当地傣族起到很强的教育作用,增强了当地傣族的族群认同感,对傣族文化的传承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的好处有很多,而我正是一个爱看书的人,至于理由嘛,且听我娓娓道来:1.读书使我视野开阔。我没去过非洲,没有到过南、北极,没有瞧过傣族村寨,也没有见过外星人,但却领略了非洲大陆的粗犷雄浑,为南、北极的圣洁天地所陶醉,深知傣族的民族风情,早知UFO的  相似文献   

8.
"垄林"傣族纯朴的生态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垄林”是傣族原始宗教祖先崇拜的产物,实质是傣族人民纯朴的生态观。章分析了“垄林”的七种主要生态功能,提出对“垄林”化必须开展多学科、综合性研究。  相似文献   

9.
棉桑作为明代的主要经济作物,在农业发展中的地位不可忽视。其中棉花种植十分普及,并有江花、北花和浙花三大种系,并以此形成了三大植棉区;桑的分布则是南长北衰,尤其是随着明中后期桑蚕业的发展主要分布在江南地区。文章旨在通过探讨这两大经济作物的分布,来从侧面了解其对明代农业及社会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文山学院学报》2016,(5):10-14
作为一个德宏傣族社会的缩影,大众传播环境对芒市北里村的文化和传统有着明显的影响。当前,以北里村民为代表的傣族受众处于大众传播中的弱势地位;文化记忆的传统载体逐渐让位于学校教育和大众传播,这个渐变过程也带来了人们思想和观念的转变。这种转变打破了傣族文化传统的稳定性和持续性,为其变化提供了各种可供借鉴和模仿的模式,成为促进傣族文化传统变迁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1.
老曼沙囡村和巴洒村是中缅边境的两个阿卡人村寨,橡胶种植在国家力量、市场经济和民族认同的共同作用下进入村寨,使原有经济发生转型,从而引起了经济交往活动与社会文化发生一系列变化。而在这一过程中,两个村寨因处于不同国家及各自经济发展水平不同,故其参与方式、范围也呈现出相应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2.
德宏傣族剪纸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少数民族剪纸的文章,以苗族、满族的多,而专门研究傣族剪纸的文章很少。傣族剪纸的起源已无从考证,但其发展的历史与傣族的历史文化发展是并存的。根据历史记载,傣族的剪纸、纸扎运用范围较为广泛,如:日常用具,戏剧舞台、道具的装饰、葬礼、佛寺、佛塔、宗教活动等,并且仪式隆重,内容形式非常丰富。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英国正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型期,工业化以及产业结构的变化给中等阶级妇女带来了更多就业机会,女权主义者争取工作权的初步胜利和中等阶级妇女自身的素养又为其参与经济活动提供了可能。她们参与到家庭经济和社会经济活动中,这既为自身经济条件乃至社会地位的改变奠定了基础,也为我们对19-20世纪英国中等阶级妇女外出就业导向下的家庭关系变迁提供了重新认识的视角。  相似文献   

14.
先秦两汉时期中下阶层女性的社会经济活动涉及农工商三大领域。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享乐风尚又促使她们积极从事获利丰厚的纺织业和其它、商业活动。女性虽然从事着多种经济活动,但除了不可能超越农业成为国家经济基础和支柱的纺织业,她们没有在任何一项经济活动尤其是关系到国家命脉的产业中占据主导地位。总体来说,先秦两汉时期的女性在社会经济活动中仍然处于次要位置。  相似文献   

15.
人文地理视野中的傣族体育成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傣族传统体育具有的柔美、细腻、传情、修身养性等文化特质,是傣族文化圈内独特自然环境因素与社会人文环境因素复合的结果。在影响傣族传统体育文化特质形成的诸多因素中,“水文化”起到了核心主导作用。其对自然、社会人文环境中各种相关因素的选择与整合,直接决定了傣族体育的文化品性与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6.
知识经济不同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它是以现代科学技术为核心,是建立在知识的生产、处理、传播和应用基础上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一切经济活动都将以知识为基础,所有的建设成果都以凝结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为标志,充分体现知识的力量并展示知识在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巨大功能,这是知识经济区别于传统的农业经济和工业经济的明显标志。  相似文献   

17.
学习汉乐府民歌《陌上桑》时,学生提出了许多关于“桑”的问题,经过搜集、整理,我发现“桑”在古诗文中的意义还是很丰富的。一、桑是一种经济作物,可代农业。“桑”作为一种经济作物,又是一种树木,在奴隶社会就大规模种植,可见,那时养蚕业比较发达。  相似文献   

18.
客家山区农民问题严重制约整体社会的进步发展,实现客家山区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在于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本文认为农业结构调整主要包括由传统的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二元种植走向粮、经、草三元种植;重点发展加工型农业;而快速收效的突破口,因地制宜,应该选择发展现代山区草业。  相似文献   

19.
《中国民族教育》2004,(4):41-41
侗族分布在贵州省、湖南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的地区,其中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地。侗族源于中国古代百越的一支。侗族人主要从事农业,以种植粳稻为主,并善于稻田养鱼。侗族人还从事林业,以种植杉木、油茶著称,以油茶待客是侗族人热情好客的习俗。在侗族人民居住的地方熏那些鼓搂最为引人注目。鼓楼是侗族独特的楼宇建筑形式,遍布贵州、广西等侗族地区。一般以村寨或家族为单位建造。侗族民歌唱到:“未建寨子,先建萨坛和鼓楼”。侗族人民每建一个新的村寨,首先要建造高大雄伟的鼓楼,之后以它为中心,在它周围盖吊脚楼。因…  相似文献   

20.
21世纪的经济模式将以知识经济为主要表现形式,知识经济在当今全球经济的发展中已初具雏形,目前,知识经济的兴起日益引起世人关注,人们正将其视为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人类社会所面临的又一次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历史性变革。江泽民同志在北京大学建校10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当今世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知识经济已见端倪。”“全党和全国人民都要高度重视知识创新、人才开发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