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我国图书馆界"以人为本"研究的计量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简要介绍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及在图书馆管理中的应用,并就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的研究进行了回顾,以量化的方式描述了我国图书馆界“以人为本”、建立和谐图书馆研究的状况和成果.  相似文献   

2.
试论"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现代管理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高校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含义出发,从馆员和读两个方面论述了“以人为本”的高校图书馆现代管理理念,同时提出应协调好“以馆员为本”和“以读为本”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图书馆的"以人为本"管理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文章简述了图书馆与“以人为本”的关系,从“以读者为本”和“以图书馆员为本”两个方面阐述了图书馆“以人为本”管理的必要性和主要体现。  相似文献   

4.
图书馆"以人为本"内涵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白君礼  鞠建伟 《图书馆》2006,(2):19-21,25
“以人为本”中的“人”分别是读者、馆员和一切有利于推动图书馆事业的组织和机构,是当代人和未来人的总体,是个体和群体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在图书馆管理中,应以个体馆员为主体。在图书馆宏观规划和读者服务中,应以群体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要根据所要表达的内容有选择性地加强以使用、具体界定。  相似文献   

5.
"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就“继续教育”与“终身学习”两个概念的范畴,阐述图书馆人应建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使个性发展与社会进步相和谐。  相似文献   

6.
试论图书馆"以人为本"的管理实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成为图书馆管理主旋律的背景下,本文运用哲学的观点,分析了“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实现途径。文章认为单纯的以“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的人性假设去实施对馆员的“人本管理”,不完全是“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只有以“复杂人”为本的馆员管理,才是完整意义上的“以人为本”的馆员管理。  相似文献   

7.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图书馆事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对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启迪和指导作用,同时也有着内在的联系。“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灵魂,体现了现代图书馆的价值取向。图书馆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实现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在图书馆学的词典中“文献”、“资料”这两个概念像一对姐妹,似乎没有什么区别。认为从图书馆学的视角,对“文献”、“资料”这两个概念进行辨析,有助于人们对图书馆原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论在图书馆工作中贯彻"以人为本"思想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杨胡 《图书馆论坛》2004,24(5):49-50,69
阐述“以人为本”思想发展的历史脉络,分析近年来图书馆界究竟是“馆员第一”还是“读者第一”争论的原因,进而论述图书馆应如何贯穿“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与档案信息服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探讨了“以人为本”的概念内涵,阐述了档案工作要体现“以人为本”,素质是关键,服务是根本,立法是保障。  相似文献   

11.
人是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那么,在人类社会活动中占据相当重要位置并起着重要作用的新闻报道,当然应该“以人为本”。因此,有必要强调在新闻报道中,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写作理念,或说要“目中有人”。  相似文献   

12.
如今,在中国的文化市场和媒介资讯中,各种“传统文化”正显现出“复活”、“复兴”之势。拉扎斯菲尔德的“两级传播”概念强调了传播媒介在大众传播中作为“意见领袖”的作用。而“传统文化”若要进入现代中国受众的视野,并让他们接受,亟需“两级传播”的中介功能和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本文提出“以人为本”是一个哲学命题,阐述了“以人为本”涵义本身的抽象性。图书馆应从哲学视角,辩证地提出“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才能处理好馆员与读者的关系,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发展图书馆事业。  相似文献   

14.
实施《归档文件整理规则》(以下简称《规则》)带来的最大变化,是传统档案管理中“卷”概念的消失与归档文件“盒”概念的建立。文书档案管理中这两个概念具有本质区别,而这些区别又有多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15.
论图书馆的"以人为本服务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图书馆界提出“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理念,已成为图书馆办馆的方针和服务的宗旨。我们认为“,以人为本”是一种思想与意识“,服务创新”则是实现这种思想与意识的一种手段和途径。由于服务手段是多样化的,服务内容是丰富多彩的,所以,图书馆的“服务创新”,首先要进行思想创新,然后才有服务方法、手段的创新,通过“创新”,来更好地为实践服务,也只有将服务落到实处,才能在新的技术与经济环境下体现“以人为本”。一“、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内涵2005年中国图书馆学会年会提出“以人为本,服务创新”的会议主题,其中“以人为本”的“人”包括…  相似文献   

16.
“虚拟化”,这个已经存在了30多年的概念,近几年来让服务器领域”虚火”很旺。而今,这把火在存储领域里也势头猛增,这种被宣传为”能够简化企业IT结构复杂性,帮助企业用户降低IT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和利润”的技术,在存储和服务器两个领域都呈现出蒸蒸日上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在许多科技书报刊中 ,常出现把“标准状况”和“标准状态”两个不同的概念混为一谈的情况。甚至对这两个概念作随心所欲的解释 :把“标准状态”2 98 15K( 2 5℃ )和 10 1 32 5kPa条件 ,说成“标准状况” ;而把“标准状况”2 73 15K (即 0℃ )和 10 1 32 5kPa条件说成是“标准状态”。在科技领域常遇到气体方面的问题 ,而气体的体积又是随温度和压强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 ,表示某气体的体积时 ,就必须说明该气体所处的温度和压力条件。为了便于比较不同气体的体积 ,规定 2 73 15K(即 0℃ )和 10 1 32 5kPa条件为“标准状况” ,并…  相似文献   

18.
《德意志意识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一部重要作品,它首次系统的阐发了唯物史观。“分工”、“交往”是费尔巴哈章中两个重要的概念。本文从这两个概念的内涵出发,理解“分工”“交往”概念在唯物史观形成中的作用和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80后"自话自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平(“80后”图书策划 人):“80后”这个概念 是和“青少年”或者“老年”等差 不多的一个概念,足按出生年份划 分的,没有必要讨论这是不是一个 科学的文学概念,但文学绝对不是 按照年代来划分的。“80后”的概 念一出现,就是一个商业炒作的标 签,所以好多人以为“80后”是“肮 脏”的。商业炒作是媒体和出版社 的一种变相的宣传手段,没有“80 后”这个概念,他们还是一样会用 别的概念炒作。尽管“80后”自身 无所谓“肮脏”不“肮脏”,但商业 炒作和负面宣传已经给“80后”带 来不良声誉。 “80后”厌恶“80后”的某些 现象,或者厌恶“80后”这个概念, 这又是“80后”自身的问题。于是 我们在拒绝商业炒作的同时也是 在对自己的反思和否定,但我们已 经无法面对媒体说我们不是“80  相似文献   

20.
“剧势”是电视剧叙事过程完成后的状态。电视剧叙事是一种循环且上升的过程,即叙事单元在“蓄”后“转”.在“转”后又“蓄”,经过循环叙事后达到高潮和结局,这种“剧势”表现的形式是“曲”。电视剧依据一定的叙事动力形成“曲”的“剧势”后,目的是为了符合观众的阅读欣赏心理。这里所说的“剧势”是从“文势”这个概念中引申出来的。“文势”是明清小说评点家们评点古典小说时使用的一个概念.基本内涵是作品的内在结构与读者审美心理机制之间的契合。通过对古典长篇小说及电视剧两种艺术形式的比较可以看出,电视剧叙事的“剧势”和古典长篇小说叙事的“文势”的作用和表现形式是一致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