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四川汶川地震不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且还带来了滑坡、泥石流等一系列次生灾害,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为切实帮助灾区人民渡过难关、重建家园,中国地质大学果断采取措施,发挥学科优势,积极开展科技赈灾活动,迅速组织了一批在构造地质、地震地质、地质灾害防治等领域有较强实力的专家赴四川为灾区服务。  相似文献   

2.
1933年的叠溪大地震,是20世纪四川发生的最大的地质灾害。这场里氏7.5级的强烈地震及次生灾害,不仅夺去了近万人的生命,也让一座千年古城感受到被永久遗弃的孤独。  相似文献   

3.
<正>笔者曾听过一节公开课,教学内容是"地质灾害",教师在这一节课使用的教学手段为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通过多媒体模拟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逼真地感受地质灾害的巨大威力。这节课学生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有自主学习,有小组合作讨论,有小游戏(玩中学)等。在学习"地震"时,教师先播放地震带来的破坏场景,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一些有关地震的基本概念后,小组讨论"地震来了怎么办"?教学过程按预设"轨道"有序展  相似文献   

4.
汶川地震灾害与灾后重建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8—5—12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造成特大地震灾害,同时诱发了大量的次生山地灾害,主要包括崩塌、滑坡、泥石流。汶川地震及其次生山地灾害,给灾区的城镇乡村、道路交通、水电工程、生态环境、水土资源以及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危害和破坏。本文初步分析地震发震机制及其影响,同时对次生灾害、灾情进行初步的统计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灾后重建工作中的科学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5.
西部山区是我国地震多发地带,山区地形环境复杂,生态破坏严重,系统脆弱,稳定性差,抗干扰能力弱.与平原地区地震相比,山区地震更易带来各种次生灾害.根据山区地震诱发的次生灾害特点,从人地关系论角度探讨了西部山区抗震减灾对策.  相似文献   

6.
汶川大地震是我国1949年以来发生的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大的一次地震,其强度、烈度都超过了1976年的唐山大地震。我国地震专家与地质灾害专家分析了汶川地震破坏性强于唐山地震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一、教材分析教材主要讲述地震、火山、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教材对这四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成灾原因;二讲灾害本身的一些基本知识,如“地震”介绍了震级;“火山”介绍了火山的类型,这不是重点,只作一般的了解;三讲危害,这是教材的重点内容,通过图片和文字加以说明。教材在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这也是旧教材所没有的。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  相似文献   

8.
用三年时间,对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七度以上地震高烈度区、洪涝灾害易发地区、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地区的各级各类城乡中小学存在安全隐患的校舍进行抗震加固、迁移避险,使学校校舍达到重点设防类抗震设防标准。2009年中央新增专项资金80亿元,重点支持中西部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及其他地质灾害易发区的校舍安全工程  相似文献   

9.
《地理教育》2009,(3):F0004-F0004
地质灾害是在自然或者人为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对人类生命财产、环境造成破坏和损失的地质作用(现象)。常见的地质灾害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地裂缝等,给人类的经济发展、社会生活、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一、地质灾害的含义和种类地质灾害是地球不断演化过程中,地理环境在地质作用长期影响下不断变化,其变化有时表现得异常强烈,从而对人类生存与发展产生严重威胁和破坏的自然现象。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如地震、火山喷发、构造断裂、地裂缝、滑坡、泥石流等,其中由地震、火山喷发而导致的灾难性后果最为严重。二、现实和史迹上几个古文明毁损的案例1伊朗巴姆古城的严重毁损2003年12月26日,拥有2000年历史的伊朗巴姆古城在一次强烈地震中几乎尽毁,地球上的古文明、人类古文化再一次受到摧残。在人类古文明史上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巴姆城地位显赫…  相似文献   

11.
“5·12”地震发生后,成都理工大学全方位深度参加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估及灾后重建等工作。经过组成若干抢险救灾小组奔赴灾区一线进行抢险救灾指导和地质灾害调查,形成“5·12”汶川大地震地质灾害的基本特征及其对灾后重建影响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四种省汶川县发生的破坏性地震,造成了大量建筑物倒塌,党和政府在全力组织抢救幸存者生命的同时,非常重视对地震可能引发的次生灾害的预防.学校实验室化学药品仓库要从提高土建抗震标准、进行科学规划选址、优化建筑设计方案等方面预防次生灾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我国地质环境复杂 ,自然变异强烈 ,已成为世界上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我国的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据统计 ,我国地质灾害共有 30余种 ,主要有 :地震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 6级以上的地震。 1976年 7月 2 8日唐山 7.8级地震 ,使上百万人口的工业重镇 ,顷刻间成为一片废墟 ,是 2 0世纪全球破坏性最大的地震之一。滑坡 云南是我国滑坡灾害最严重的省份之一。 196 5年云南禄劝滑坡死亡 40 0多人 ,1986年东川铁路支线大梨树滑坡 ,使铁路停运 90天 ,损失 10 0 0万元以上 ;1987年金沙江…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以汶川地震热点为例,对高中地理地质灾害相关知识进行复习。  相似文献   

15.
【常考考点】*台风、寒潮、暴雨、洪涝、干旱等气象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地震、火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因、分布、危害及防御*各自然灾害的成因、分布及其防御措施仍是考查的重点【知识梳理】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台风暴雨洪涝干旱寒潮地质灾害地震火山滑坡  相似文献   

16.
阿来的《云中记》讲述了一个经历巨大地震的村庄——云中村,后因次生性地质灾害而最终走向灭亡的故事,伴随着云中村一起消亡的还有其承载的自然风貌及古老藏民族文化。云中村的历次变故都隐现着时间的身影,时间在小说情节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从叙述时间、心理时间和现实时间这三个角度切入,阐述时间对文本形式与文本结构的塑造作用、时间卷轴下云中村村民情感与记忆的更替以及现代文明影响下古老藏民族文化的历史走向,从而赋予抽象的时间概念以具体的文本内涵和文化意蕴,探讨如何在流动的时间中暖意安抚因受灾而饱受创伤的灵魂以及何以进行灾后反思。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分析
  “解读主要地质灾害”是湘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选修V《自然灾害与防治》中自然地理知识最集中、涉及面最广的一个单元。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从课时容量考虑,教材有选择地讲述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及灾害本身的基本知识、危害、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以及地质灾害的防御等内容。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及其与人们生活生产关系的密切程度;特点之二,从有利于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阐明地理过程及地理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这与全书以阐明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为主线相吻合。  相似文献   

18.
一、加强防灾减灾教育的重要性 2011年3月11日,日本仙台港以东海域发生9.0级地震并继发海啸,近3万人遇难。据了解,此次地震本身造成的损失并不是很大,巨大损失主要来自海啸、火灾、核泄漏等次生灾害。  相似文献   

19.
文中以潮汕地区为例,在对该地区的主要地理概况、地质构造进行全面分析、评价的基础上,对该地区的地震、水土流失、地面沉降、港口淤积等地质灾害的发生及其原因做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20.
近些年来,各种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像我国西南、西北部就发生了几次震级较大的地震和泥石流灾害。面对各种灾害,各国都有不同的应对措施,我们不妨借鉴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