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周和平 《武当》2004,(7):30-33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内家武学传统功夫,可谓源远流长,博大而精深。古圣先贤法天则地,求诸人身,天地人合一,集修身、养生、技击于一体,而成中华武学:内家武学一道,法融三教,理通百家,是称国术.乃为传统文化之一端也。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尝试从科学电影理论的研究角度出发,探讨功夫电影的一般理论。本研究延伸了蒙太奇电影理论中"结构主义"的思想,对功夫电影的构成进行有意义的"分割",发现功夫电影的本质是"流动的技击动作",并分析了功夫电影的一般特征即"打斗"和"冲突"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关系。  相似文献   

3.
文章从历史学、文化学、武术学、哲学的视角对中国武术身上所负载的“功夫精神”给予深入的解读,认为“贵和忌争、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实践智慧、回归生活”的“功夫”精神,其实也是整个中国文化与中华民族所具有的优秀精神,它将贯穿于我们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整个历程中,也将在纷繁复杂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具体领域与具体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5.
谢守忠 《精武》2007,(3):30-30
太极拳总的要求是必须从松上下功夫,下面就来谈谈太极拳松的六个不同的阶段。一、松开练太极拳的第一个阶段,首先要在思想意识上松,使心松,神意内含以存静养。大脑松空,灵慧方能生长。如有一点不松,一节不松,想达到通、灵、空是不可能的。不但筋、骨、肉松,人的五脏六腑都应该松。松开指的是身体各大关节松开,如上肢的腕关节、肘关节、肩关节,下肢的踝关节、膝关节、胯关节,以及身体背后的脊柱24个大关节,都要拉拔松开。放松不是虚弱,是骨节拉长,只有骨节拉长,才能节节贯穿,气血才能流畅,经络才能通畅。所以对初学太极拳的人来说,首先要松开,然后以腰代手。无论练拳中的什么姿势,都要掌握好力源,以腰送出。通过骨节拉长的训练,使“梢节领透,中节通随,根节松追”,上下合一,完整一气。  相似文献   

6.
由现代全国著名内功实战搏击专家,武当太和门十四代掌门传人袁忠亮先生面向海内外招收学生一、金钢铁板功:五毒断魂麻药手、阴阳棉花毒手、120天功成、全身硬如铜墙铁壁、抗击各外来暴力击打全身安然无恙、练门一闭、功夫做整、力大无穷、从一分至十分力、变幻莫测、三天可开砖破石、2个月后打击敌家、用一分力疼痛难忍、二分功力击打敌人折骨断筋、三分功力殛毙敌家断骨、四肢拘挛、中掌部位三日不救股肤溃烂化成污水、点穴,该功因出手采用不同类型的打击方法直敌家的穴位、穴道、穴盘,周身麻木、动弹不得难以行走、咳嗽不止、三焦气满、坠倒无知、耳鸣目眩、周身抽搐、抽筋动骨、内积淤血、百人百死鬼见愁等点穴不外传手法、打伤救伤、秘方等全部传授。面授学费500元、函授赠送教材、VCD光盘、练功袋、药酒、猴拳费用390元。二、排五毒斑虎抱头、苍龙摆尾、凤凰点头、移星换斗、画符念咒五层全盘绝技。排五互垒塔绝手,  相似文献   

7.
杨黔 《精武》2006,(5):18-18
拳法之精微,须要功夫到十分。然有十分功夫,而拳法仍不及精微者何也?人身之要处,未造其极也。然则入身之妙在何处?其法在探步上见之,假如阵中对垒时,必先用个探子,观其虚实,然后可以进兵。苟不用打探,而妄杀入,未有不受其亏者。又如船家往左往右,其妙不在船头,而在船舵,船头往何处,即将船舵一摆便是。今试之其妙,凡与人对敌之时,或走左盘、或走右盘、或走中盘、或走外盘,须要审定敌人形势,  相似文献   

8.
国内顶级官方武术散打赛事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将于3月末在哈尔滨鸣锣开战。本次比赛由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主办.黑龙江电视台承办。中国武术散打功夫王争霸赛是一场贯穿全年,跨年度的赛事。共设置70公斤、80公斤、90公斤和90公斤以上四个级别的对抗。届时,将有近千名经过层层遴选脱颖而出的功夫高手,通过海选赛、擂台赛、争霸赛三个阶段争夺功夫王  相似文献   

9.
《武当》2003,(1):56-56
在西方人眼里,最能将优雅的暴力与人格的修为,将极具观赏性的艺术与东方神秘文化,将体育与特异功能相结合的中国文明,就是中国功夫,KONGFU。每一个中国男人都适合演动作片年轻的李小龙在好莱坞试镜时,告诉西方人:“像其他  相似文献   

10.
学拳、用武、育德——武术三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章从学拳、用武、育德等几个方面对武术进行了探讨:套路是智慧的结晶,重在功夫的磨炼;明技击进攻含义,更要懂大练小用;习武只有德艺双修,方能达到身心一统,内外合一,最后达到学拳、用武、育德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1.
马丽 《武当》2006,(2):I0001-I0001
自2005年5月,风啸堂公开推广“中国功夫绝技”系列以来.在社会各界中引起较大反响,各种活动邀请络绎不绝,周亮马不停蹄四处奔波.演武论剑.以身证道。  相似文献   

12.
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对武术及其相关概念——功夫、国术进行梳理与分析,结果认为当前对武术的概念认识基本达成共识;对功夫的概念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莫衷一是;对国术的概念是特定历史时期的产物,弊端诸多。在武术走向世界的今天,武术应该成为国际统一的术语,结束与功夫、国术概念的混用现象。  相似文献   

13.
《精武》2007,(1):65-65
周星驰拍了一部电影叫《功夫》。主演《功夫》之外,他喜欢练功夫。练功夫之外,周星驰崇拜李小龙的功夫。崇拜李小龙的功夫,周星驰便用心演绎功夫。演绎功夫后,《功夫》又让周星驰获得了意外的功夫。……其实,周星驰的成功本身就是一种功夫。  相似文献   

14.
重塑方圆     
大家 《中华武术》2008,(3):20-21
无规矩无以成方圆。中华传统武术博大精深,但从来没有一个成型的擂台规矩。CCTV《武林大会》突破传统,在继承的基础上,将传统中国功夫搬上擂台,并制定了严格的打擂规则。  相似文献   

15.
金宝 《中华武术》2002,(2):41-41
如果你知道李小龙,当这个石天龙出现在你面前的时候,你就会惊呼:“李小龙!”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功夫,于细微处见玄妙,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多年来笔者一直感到此可意会之,体悟之,神通之,用语言表述颇为艰难。一些武术书、刊介绍的拳技图片,其间不乏神功妙技,但是笔者感到有时未必是那么回事,因  相似文献   

17.
刘楠 《精武》2009,(1):52-54
李小龙在碧眼金发的洋人眼里,是中国功夫的灵魂人物。李小龙在国人心中,是中国功夫的骄傲。中国功夫因李小龙而名昭寰宇,李小龙因中国功夫而享誉全球。李小龙暴风骤雨般的拳脚风采我们在银幕上早已领略,然而有谁了解他的内心世界呢?透过小龙的嘉言,我们或许能解读真正的“自信绅士、功夫大龙”——李小龙。  相似文献   

18.
杨黔 《精武》2006,(5):8-9
凡习功夫者,不论软功硬功,胥以凝神固精,静心敛气为主。欲凝神固精静心敛气,又非排除一切思虑,祛除一切隐疾,不能成就。以下所举诸端皆备,有病者依法调治,无病者使内脏坚实,气沛体充,成功较易,收效较速;否则内疾不除,外邪易犯,纵使日习不辍,非但不易望其有成,抑且因此受其贼害。故世人往往言习跌坐者,易成白痴;习吐纳者,易成痨  相似文献   

19.
龙回九天话当年——往事如烟,追忆一代猛龙生前身后事 1973年7月20日,星期五。刚从台风“黛蒂”的蹂躏中恢复过来的香港,天气格外闷热。晚10点30分,九龙马头涌道的救护车站接到中央指挥中心派车通知,一辆救护车鸣叫着一路疾驰,来到笔架山道67号的公寓大厦“碧华园”门前。 不多久,由A栋三楼女影星唐美丽  相似文献   

20.
王雄 《中华武术》2006,(8):50-51
他是日本相扑最高级别第64代横纲曙太郎,身高203米,体重223公斤,一场2005《武林风》环球拳王争霸赛让与他与陈家沟太极拳高手王战军站在了比武台,这是日本相扑“较劲”中国功夫。两个来自异国的年轻人经过四个回合的较量,其结局让台下观众连连称奇——[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