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良好师生关系建构中体验职业幸福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爱平 《上海教育》2008,(17):49-51
中国教师节有多少届,我的教龄就有多长。1984年走上讲台的我,迄今已在讲台上度过24个春秋。 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教师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刻就是一个合格的教师。在走过三分之二职业生涯的今天,我非常认同一位特级教师对他自己的“三句话”评价:“我是一位经常犯错误的教师,我是一位不断改正错误的教师,我是一位合格的教师。”  相似文献   

2.
小时候,看到一位位精神饱满的教师站在讲台上绘声绘色地讲课,我就对教师这一职业充满了向往,希望长大后成为一名教师。听到《长大后我就成了你》这首歌,更坚定了我当教师的决心。  相似文献   

3.
通常,教师对上课所站的位置往往不会预先设计。对于很多教师来说,上课所站的位置具有较大的随意性。在某次教研活动时,我特别关注了两位教师上课移动的路线及所站的具体位置。第一位教师是“依念讲台型”的,所站的位置基本上位于讲台和教室第一排座位之间。第二位教师是“偏爱一方”型的,虽然不再依念讲台,但又过于偏爱位于其右边方位的学生。  相似文献   

4.
讲台高筑     
70年代初,我由生产队会计兼夜课教师当上了山村民小教师,活泼可爱的小学生和我一起用石头共筑了一个简易讲台。我仅初中文化,自知要站稳站好这凹凸不平的讲台谈何容易!但我记住法国一位名人说的话:“所有坚韧不拔的努力迟早会取得报酬的”,就把全副精力倾注在讲台上。六年艰辛不寻常,终于  相似文献   

5.
我20岁当教师,和许多教师一样,用青春在教育的画卷里绘上了最鲜明的色彩,写下了最灿烂的诗句。后来,我调到了教研室,显然,是学校这方沃土养育了我,我的成绩得益于十几年教书生涯的磨炼,得益于校园文化的长期熏陶,教学竞赛、公开课、演讲等活动,清晰地留下了我成长中的一串串脚印。正如第斯多惠所说:“教学对教师本人来说乃是一种最高意义的自我教育的学校。”讲台,使教师照亮了别人也升华了自我。告别讲台时,我珍重地道了一声“谢谢!”记得临走时校长对我说:“多好的一位语文教师啊!正是出成果的时候,多可惜呀!”  相似文献   

6.
1982年9月.我从师范学校毕业分配到南城县最边远的山区小学——严和乡上兰小学任教。由于地处边远.全校5名教师中只有我这么一个“科班出身”的教师.校长是一位年长的民转公的教师.其余3位都是当地的民办教师.初登讲台的我.面对许多教学难题一筹莫展。正当我为此苦闷之时,9月下旬的一个下午,校长将一本带着墨香的《江西教育》送到我的面前。  相似文献   

7.
为了让学生体验一下三尺讲台上教师的滋味,我请了班里一位学生当小老师,讲授艾青的《我爱这土地》。这一改变,让学生们都感到新奇好玩,课堂上的气氛也活跃  相似文献   

8.
无悔的选择     
王美玲 《中国教师》2008,(18):58-59
<正>孩提时,教师在我的心田就播下了一颗种子,一颗愿为人师的种子。这颗种子在老师爱的雨露和阳光下,渐渐地生根、发芽,终于结出了果实,于是,我也成了一位教师。记得我刚走上讲台时,可谓是踌躇满志,想要干出一番大事业。可是不久,我就发现教师这  相似文献   

9.
去年,我有机会参与教学评估工作。有一回,校方安排我们参观教学现场。我悄悄从后门潜入,观摩了两堂课。其中一位教师,菩萨般端坐在讲台,俯首敛眉,从头到尾目不斜视地念着桌上的讲义,连眼皮都没抬一下;另一位在多媒体教室授课的教师,则始终坐在离学生约莫十公尺远的  相似文献   

10.
作为一名教师,每当我站在高校的讲台上,面对一双双求知的眼睛,我就会深深感到“讲台神圣”4个字的份量。讲台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岗位,它情系学生的渴望、家长的希望、国家的期望。学生期盼从教师身上学到知识,知晓科学的真谛,领悟做人的准则。面对学生,所有初登讲台的教师都会热血沸腾,心潮澎湃,都会暗自立下誓言:我要做一名好教师,终生不悔。  相似文献   

11.
刚踏上讲台的我,满怀激情,喜欢钻研。在一次公开课后,一位教研室的领导鼓励我说:"你是一个对教育很有热情的人,希望你能成为一个会思考的老师。"对于一个年轻教师而  相似文献   

12.
马竞赛 《山东教育》2004,(31):56-56
选择讲台,是因为父亲。父亲是一位中学语文教师。同很多老教师一样,父亲奉献出了青春和健康之后,又把我和姐送上了讲台,当在高考志愿上填上师专之时,我对讲台的理解还仅限于清贫和劳累,但当我捧起书本走上讲台的那一刻,我才真正明白了它的神圣和责任。在父亲的鼓励下,我走上了讲台。面对台下调皮又清纯的眼睛,我故作镇定却又忐忑不安。突然,我发现父亲坐在最后一排,正微笑着用慈祥的目光看我。那天我讲的是朱自清先生的《背影》,范读的时候,不知怎的泪水就流了下来。那瘦弱的身体,鬓上的白发,深深的皱纹,都在告诉我:父亲老了。可他撑着病弱…  相似文献   

13.
丈夫     
张茜 《师道》2002,(4):60
我的丈夫是一位教师。他在走近我时,已在三尺讲台上站了十多个春秋,而且情有独钟,所以他的许多,并不属于我。为了那个梦,他携着自己的才情和青春,像去赴一个生前的盟约,一程又一程地赶去……他站着时,是一个童话他很随意地往讲台上一站,就风度撩人,展示出他的文化气质和  相似文献   

14.
19岁那年夏天,我成为一名高中计算机课教师,我选择了一种严肃认真的表情走上了讲台。那一年,好像这是我唯一可以选择的表情,因为讲台下的学  相似文献   

15.
周芬 《师道》2012,(12):45-46
时光如水般流淌.不知不觉中我已走过40个春秋。回首往昔,刚踏上三尺讲台时的青涩、稚嫩似乎还在眼前,而今,我已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教师。这一路走来,我不能不想起那些人、那些事,那些成长路上难忘的记忆。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位乡村教师,2000年9月小学教育专业专科毕业,手执教鞭走上讲台,至今已是7年整。在2520个白天黑夜中,以三尺讲台演绎自己的人生,为了农家的孩子,勤于职守,全力以赴,坚持严谨治学,精心准备好每一节课,用一颗慈爱之心温馨乡村孩子的纯真无瑕的心灵。  相似文献   

17.
肖华 《教育文汇》2005,(7):39-40
某小学,上课预备铃响过,一位语文教师匆忙走上讲台。他习惯性地扫视一圈.略一低头,发现讲台上有一只黑漆漆的瓶子;再一看,原来里面挤着一个个小蝌蚪。我想不少教师都遇到过类似的棘手事,而处理方式不一。那么,这位老师该会有什么“招”呢?请看这位老师在一篇“教育叙事”中所记——  相似文献   

18.
校长究竟要不要带课?这个话题在教育界一直颇有争议。我的观点是:校长要带课。因为,校长首先应当是一位好教师。是教师,怎能离开三尺讲台?其次,校长应是"教师中的首席",不带课,其引领作用又体现在哪里?  相似文献   

19.
最近在学校看到两位普通教师的举动,让我感动,更让我敬佩。 一次在一年级的语文课上,一位年近40岁的女教师,请学生走到讲台前,给全班同学当小老师,领着大家读拼音,当那跟课桌差不多高的孩子走到教师身边时,教师高高地抱起了他,请他给大家示范拼音的读法,这个学生示范结束,又换成其他孩子,这位女教师又高高地抱起了这个孩子……  相似文献   

20.
崔富强 《教育艺术》2003,(12):17-18
教书育人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自从踏上讲台的第一天起,我就牢记自己肩负着庄严而神圣的使命,以高度的责任心和爱心诠释“育人为本”这一教育理念,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履行着人民教师的义务。对学生“‘宽’‘严’有度,关爱无限”是我从教多年来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