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长礼 《成才之路》2009,(18):36-36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是创新教育的前提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围中才能进发出想象与创新的火花。因此,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一种使学生感到安全的、宽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发展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减少焦虑,不怕出现语言错误,敢于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语文新课标”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教育环节,让学生的思维无拘无束,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敢于展开想象的翅膀,敢于探索未知的领域。这些论述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过去以“满堂灌”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古板的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地改变为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命活力的现代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3.
赵建春 《考试周刊》2010,(21):85-86
观念的开放.理念的转变,是数学课程改革成功的关键,它决定着教育教学的质量。教学的实质是师生的一种特殊交往.这种交往意味着平等的对话,意味着相互建构。要实现这种“平等”,首先要创造一个平等、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心灵得到自由,思维得到自由,探索得到自由,也因此敢于合作,敢于创新,个性勇于张扬。这种氛围的营造,能令学生心灵得以放飞,能力得以创新,真正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丰富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学习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双自主”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主,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养成主动参与,独立思考,敢于批判,敢于创新的意识和能力。教师在教学中的主要作用是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平等、和谐的受教育氛围。  相似文献   

5.
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心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目标.在历史教学中,创设多种教学活动情境可以促使学生勤于思考、敢于质疑、善于探索、富于联想、勇于创新.  相似文献   

6.
一、营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氛围,让学生在自由平等中敢于说话学校的教育活动都是在师生的交流中实现的,师生的关系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情趣,只有"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课  相似文献   

7.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相似文献   

8.
黄素玲 《考试周刊》2009,(29):214-214
新课程向所有奋战在一线的教师提出了一个最基本的且最具震撼力的口号:“教育理念的更新。”这个响亮的口号尤其为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语文学科,搭建了一个更科学更合理的教学平台,为语文教学行为提供了一个适合学生发展,适应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大舞台。在新课标理念的指导下,我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一、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在日常教育中,老师和学生的关系是平等的。教师在学生面前不是不可冒犯的权威,学生也不是唯命是从的卑微者。师生只有建立民主平等的关系,学生才有了安全感,才能充满信心,思维才有可能被激活,敢于质疑。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共同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研究课堂、研究学生,以创设最佳的课堂结构模式,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要效果。一、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并兼顾平等——课堂高效教学的基础教育平等、教育公正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孜孜不倦、梦寐以求的理想境界,也是东西方教育实践一直在努力创设的教育目标,但时至今日,它仍旧没有完全实现,甚至成为教育发展和提升的  相似文献   

10.
在创新教育中,营造和谐民主的氛围,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基础。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丰富的想像力,以及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责任心、敢于冒险敢于挑战精神,是创新教育的前题。在一切创造发明中,创新意识、创新精神是基础,而创新能力是核心。因此,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独特、新颖的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敏锐的观察能力、丰富的联想能力。  相似文献   

11.
面对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教育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就显得十分重要。如何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在现今的小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教学工作者面临的新的课题。一、建立新型师生关系,营造创新的氛围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无条件服从教师与文本,扼杀了学生的创新精神。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以班集体中的一员的角色出现,和学生建立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这样才能营造出愉快、和谐、平等、宽容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没有差距感。只有成功的喜悦以及创新的快乐,才能使持有不同观点的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应能够敏锐地发现所  相似文献   

12.
林湖 《广西教育》2007,(9B):44-44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师生观和教学观,为学生大胆提问创设一种宽松、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鼓励学生敢于提问。教师在人格上要尊重学生,让教师与学生成为平等的教学主体,变师道尊严的师生关系为教学相长的朋友关系,从感情上缩短与学生的距离。[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日常教学工作中,我们经常遇到有些教师埋怨学生“启而不发、问而不答”,那么怎样围绕教学目标使学生“无疑而有疑,有疑而思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质疑呢?一、创设和谐的质疑氛围,让学生敢于提出问题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努力营造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是学生敢于提出问题的关键。首先,应让学生鼓起“问”的勇气。古人云: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实践表明,融洽平等的师生关系,可以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使学生敢于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提出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各种问题。面对大胆质疑的每一名学生,教师都应当态度…  相似文献   

14.
《科学》学科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要发挥本学科的特色,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在动手操作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定学习目标,教学环境要民主平等。  相似文献   

15.
当前高师体育教学缺乏人文精神教育的主要表现是教学目标过于单一、教学内容竞技化、教学目标片面追求达标等。因此,要在体育教学中加强人文教育就要做到:以“健康第一”为指导思想;以学生为主体,制定全方位的教学目标;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转变传统的教材观和教学内容。  相似文献   

16.
胡森提出了教育平等的三种含义:起点平等、教育中介性平等和最后目标的平等。为了达到教育结果的平等,胡森要求人们对处境不利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帮助,即给予补偿教育。为帮助处境不利的学生获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美国制定了一系列的补偿教育计划,这对美国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美国的补偿教育计划对我国健全法制、保障教育平等、促进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关注农民工子女文化教育、贫困生助学方式多样化等方面保障教育平等有着很大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呢?下面将参照大钢要求,结合教材的知识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辅以实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创设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形成学生动手操作的条件: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氛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平等、民主、合作的教学氛围会使学生在毫无压抑感的气氛中学习,敢于设疑,敢于动手操作论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  相似文献   

18.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造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具有注重智力开发、多样化、自主性等特征.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需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教师与学生平等、知识与身体活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19.
所谓创新教育,就是根据有关创造性发展的原理,运用科学性、艺术性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和健康个性,追就创造性人才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在体育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实现素质教育目标和体育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具有注重智力开发、多样化、自主性等特征。体育教学中的创新教育需处理好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教师与学生平等、知识与身体活动等关系。  相似文献   

20.
要刊要点     
《教育》2012,(1):8
创新教育是课堂改革的关键《东西南北·教育观察》2011年第24期发表侯延法文章指出,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创新教育是课堂教学改革的关键和核心。营造一个宽松的教学氛围,也就是创造一个自然、和谐、平等的教学环境。在这个环境里,不是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学生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这样就有利于消除上课过于拘谨的场面,有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感情距离。在这个氛围里,学生才会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苛求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