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狭义的集邮文献包括集邮书报刊及录音录像带、光盘;广义的集邮文献又可包括进集邮信函、邮票与集邮档案的文件、邮商售品目录等等。其中邮票与集邮的档案和文件往往易于被集邮文献收藏者忽略,因为有不少这类的档案和文件与邮政  相似文献   

2.
首日,是包括原地集邮在内的一个广义的集邮概念,大多指邮票或邮政用品的发行日(图1)。首日转瞬即逝的特点,使之成为集邮特别是原地集邮爱好者的最爱。其实,通过原地集邮实践,我  相似文献   

3.
集邮九问     
1.您是什么时候到集邮协会工作的?当时对集邮和邮票了解多少?我在集邮协会工作已经是第28个年头了。到协会工作纯属偶然。1982年底成立的天津市集邮协会需要工作人员。当时,因为我父母身体不好,需要有人照顾,工作单位最好能离家近一些,在组织的安排下,从当时的天津邮政技校调入天津市集邮协会工作。令我没想到的是,在集邮协会专职工作者的位置上一干就  相似文献   

4.
这些年来,不少人对集邮有一个误解,认为集邮可以赚钱,可以升值,可以发财致富,究其原因,主要是对集邮内涵的深远意义缺乏全面的认识。集邮,顾名思义,主要是收集邮一票。邮票是什么?邮票是国家的名片,是邮资的凭证:既然收集的对象是国家的名片,则邮票必有其丰富的内容、广泛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其文化内涵是无与伦比的,是其他任何收藏品无法比拟的。  相似文献   

5.
英国皇家邮政的调查 笔者曾介绍《英国皇家邮政的集邮调查》(参见本刊040630)时,提供过一份完整的调查问卷,它为邮票发行部门提供了集邮者情况的第一手资料,也反映了邮票发行部门希望通过了解集邮者意见来改进工作的愿望。  相似文献   

6.
一、集邮学术的起源1、集邮,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集邮源于邮票。集邮学术则源于邮票的文化特质。邮票,是人类通信发展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是近代邮政实行预付邮资制、均一邮资制的标志,它是预付邮资、已付邮资的有价凭证。邮票,是小型艺术品,是包罗万象的小型百科全书,它具有深厚的历史与文化内涵。1840年,罗兰·希尔建议改革英国邮政,同时创造了邮票。1878年,赫德、德璀琳,试办中国近代邮政时,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是信息传输的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的三者结合,使人类的信息资源得以整合后共享。使得人们相互间的信息交流变得更加快捷和高效,把偌大的世界变成了地球村、电子城。集邮正面临挑战集邮作为从邮政派生出来的一项活动,过去依赖于邮政的发展。然而,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邮票的使用量日益减少,传统邮政业务萎缩。相反,电子邮件、混合邮件、商业信函、网上集邮市场等的占有率却越来越大。传统集邮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上海集邮》2007,(2):2-2
2007年1月5日6点半起,《丁亥年》生肖邮票在全市98个邮政营业支局统一对外销售。全市最大的销售点由上海市集邮总公司设在上海邮政大楼中庭内。每年的生肖邮票发行都吸引过众多集邮通宵守侯,今年也不例外。4日晚6点,第一位排队购票的集邮就赶到了邮政大楼。截至邮票发售之时,大楼中庭内已经聚集了500多位集邮。对于集邮的这一情结,市邮政局准备充分,4日晚10点即开放中庭供集邮米息,并免费供应茶水早餐。[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谢宇 《上海集邮》2002,(10):32-33
世界进入网络时代,互联网越来越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各国邮政部门和集邮团体纷纷开辟网站,一些新潮的集邮甚至建立起了个人集邮网站,或依托于商业网站建立个人集邮主页,开展网上集邮交流,与此同时,网上邮品拍卖也渐入佳境,集邮报刊和集邮网站联手推介网络集邮,如日本《邮趣》介绍集邮网站,集邮网站也为集邮报刊开辟电子版,更有如美国的《林氏邮票新闻》那样的报刊开办自己的网络媒体或电子版。不过,在“网络集邮”成为集邮界一个时尚话题的同时,网络给集邮带来的“东西”是喜还是忧,尚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上海集邮》2014,(2):4-4
2013年10月26日上海海峡两岸邮史研究会王珏、周正谊等一行17人组团前往台湾,在台北与台湾中国邮票研究会联合举办邮展,参观台湾邮政博物馆;在宜兰与宜兰集邮学会交流邮识,  相似文献   

11.
近20年来我一直是一个集邮爱好者,但是我的集邮却开始于猴票丢失的时候。 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刚工作,一天一位朋友到单位带来了他买的猴邮票,并将其中一个四方连直接送给了我,当时我不集邮,也不懂集邮,所以没当一回事,后来在写信的时候因为嫌这个邮票麻烦就用掉了。  相似文献   

12.
我在高校讲授集邮学课时,第一节课就要问学生:什么是集邮?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都是"收集邮票"。我讲道:"集邮是收集、鉴赏、研究邮票以及与邮政有关的邮品的一项文化活动",但这一讲法是狭义的、初浅的,不是集邮的定义。作为一个数学教师,习惯性地要对所讲概念下一个确切的定义,但对于"集邮",办不到。这是因为:科学界公  相似文献   

13.
集邮九问     
沙子芬 《集邮博览》2009,(12):10-11
1您集邮的起因是什么?谁是你最钦佩的集邮家?我是一名邮票档案工作者,1973年10月,从"干校"回京后到邮票发行局资料室工作,负责邮票档案的清理、研究。当时邮政部门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经手邮票工作的职工不能集邮,以防公私不分。由于工作时间长了,我对集邮  相似文献   

14.
丁丁 《上海集邮》2001,(6):22-23
邮票作为一种商品,必然存在供求关系。当新发行的邮票数量超过了正常的邮政用量和集邮爱好可以吸纳的数量之后,必然会形成供给过剩。现在,许多国家都大量发行邮票,用以取益,因为集邮大多收藏新票,不用于实寄,因此邮政可以赚取高额利润。现在集邮圈子里,大量发行各种专题邮票的都是一些第三世界国家,60至70年代,他们发行的各种专题邮票多如撒哈拉沙漠的沙子。这种邮票有一个外号:“墙纸邮票”。一些非洲国家更是被集邮界称之为“邮票共和国”。  相似文献   

15.
徐金德 《上海集邮》2014,(12):25-28
过去翻看邮票目录,见到法国邮政曾在1978年10月7日发行过《集邮研究院50周年》纪念邮票(图1),当时没有专门关注。前几年从法国买来一本《世界回信券目录》,封面注明这是集邮研究院丛书之一,这才引起笔者的兴趣。现对研究院历史概况作一简略介绍。  相似文献   

16.
《上海集邮》2007,(11):2-2
10月9日是第38届世界邮政日。本届邮政日主题是"世界邮政网,网络连天下"。为庆祝这一盛大的节日,上海邮政公司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举办一系列庆祝活动。市邮协、市集邮总公司和《上海集  相似文献   

17.
干支轮回,岁岁生肖。由上海市邮政公司、上海市集邮协会主办,上海市集邮总公司承办的“庚寅(虎)年生肖邮票销售暨集邮爱好者沙龙”于1月4—5日在上海邮政博物馆中庭举行(图1)。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人们在议论或批评国家 邮政的邮票发行政策时,常常提到 "集邮邮票"一词。不少人不知道这个 称谓"何时冒出";也有人考证它最早 出自1989年的邮政内部文件。"集邮 邮票"成为人们讨论集邮兴衰时关注 的焦点话题之一。  相似文献   

19.
集邮是伴随着邮政当局发行邮票而诞生的一项世界性文化活动。集邮组织则是集邮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集邮协会,对于社会来讲,是把自发分散的群众性集邮活动提升为有组织开展的志趣高雅文化活动的民间组织;对于邮政来讲,则是为邮政企业建立了  相似文献   

20.
柴霄 《集邮博览》2013,(6):70-73
1969年3月,法国邮政在巴黎近郊埃松省蒙日隆的商业中心安装了电子邮票机进行实验打印,开启了法国邮政发行电子邮票的序幕。而这也标志着法国成为世界上最早发行电子邮票的国家。除了发行普通电子邮票,法国邮政还专门为邮展、集邮沙龙等集邮活动发行纪念电子邮票。自1999年第一次为99法国国际集邮展览发行电子邮票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