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化石燃料大量使用导致了很多环境问题,其排放二氧化碳所产生的温室效应尤为严重,为应对温室效应及其他相应的环境问题人们提出低碳经济,世界各国严格限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而在这之下人们似乎忽略了二氧化碳的积极作用——光合作用中的能量载体,将太阳能转化为生物质能,而生物质能应用潜力巨大,正确认识二氧化碳的作用对低碳经济时代能源的意义重大。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大量使用化石能源,不仅使地球出现能源危机而且出现严重的环境问题,面对危机,如何在环境与能源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人类将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2.
海外传真     
正全球碳排放总量连续三年持平国际能源署(IEA)日前宣布,2016年全球经济增长3.1%,同年二氧化碳排放量为321亿吨,连续三年持平,表明人类可以在不损害经济增长的前提下,达到遏制碳排放的目的。数据显示,2016年,美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3%,达到1992年以来的最低水平,经济增长了1.6%;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了1%,经济增长了6.7%;欧洲的二氧化碳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工业化不断发展,能源的增长,人口的增长,二氧化碳排放浓度与日俱增。工业化之前,二氧化碳全球排放量只有几亿吨,二氧化碳平均浓度180PPM;上世纪70年代,工业化达到了一个高峰,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了150亿吨,二氧化碳平均浓度上升到200多PPM。科学家们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会加速气候变暖,随着温度将提高2到3度,而温度提高2度之后就会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大气和水循环系统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因此,应对气候变化得到全球认  相似文献   

4.
基于kaya恒等式并结合LMDI分解法确定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因素是产业结构、能源结构和能源强度,用VAR模型分析甘肃省1989-2011年间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动态冲击效应,研究发现,二氧化碳排放和产业结构、能源结构、技术水平之间存在稳定的动态影响关系。从长期来看,产业结构变化主要对二氧化碳排放表现为正向冲击效应;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效应趋向平稳,但能源结构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冲击方向不明朗;能源强度总体上表现为稳定的负向冲击效应。短期内二氧化碳排放自身和能源结构的方差贡献率较大,长期来看,产业结构的方差贡献率最大。  相似文献   

5.
我国化学工业二氧化碳排放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因素分解方法(LMDI)研究了影响我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间二氧化碳排放量变化的关键因素,包括部门能源消费、化学工业化石能源比例、化石能源结构、能源碳排放强度、经济增长、化学工业产出比例、化学工业的部门结构、能耗强度等8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了经济活动和能耗强度下降是影响中国化学工业1996-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的两个最重要的因素,能耗强度的下降明显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但仍无法抵消经济增长导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增加;化学工业能源结构的优化对二氧化碳的排放起到了减量作用;能源结构及具体部门结构效应对碳排量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6.
家庭生活用能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生活用能是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重要来源之一。通过对中国四川、陕西、重庆和江西的部分地区家庭能源消费进行实地问卷调查,本文运用因素分解法(LMDI)分析了家庭二氧化碳排放量与能源消费结构、家庭成员所受教育程度、家庭年收入、家庭人口及环保意识等因素的关系。结果表明,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积极的贡献,而家庭能源结构、家庭人口和家庭年收入对二氧化碳减排有负面的影响;其中家庭能源结构、受教育程度和环保意识对于二氧化碳减排有较大的影响。家庭人均年收入在不同的水平对二氧化碳排放的影响不同:低水平(指人均年收入低于10000元)有利于二氧化碳减排;高水平则促进二氧化碳排放。最后,在分析有关原因的基础上,本文针对家庭生活用能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根据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关系以及能源价值流研究现状,对企业能源进行界定,建立企业能源价值流分析方法;在此基础上,以氧化铁红生产为例,对其能源消耗、碳排放路径及价值流转进行了分析,同时计算和诊断各类能源折算成二氧化碳的成本,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对其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了评估。认为,企业能源价值流分析有利于降低能源消耗及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  相似文献   

8.
基于产品质量改进思想构建了考虑能源效率改进与二氧化碳减排的经济增长模型,利用1999-2011年中国工业35个行业面板数据探讨技术进步通过影响经济增长与能源效率进而作用于二氧化碳减排的双刃效应。研究发现,技术进步在工业领域通过能源效率改进带来的减排效应尚不能抵消其推动经济增长带来的二氧化碳增长效应,但会使轻、重工业行业的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向低端收敛;与轻工业相比,重工业的能源效率改进相对经济增长而言对二氧化碳减排的影响更强,以绿色技术创新带动重工业的能源效率提升将是未来节能减排工作的切入点与着力点。  相似文献   

9.
看完了上期的特别关注《地球发烧了》之后。小璐终于琢磨出一个道理:说白了,现在全球温度上升.罪魁祸首是二氧化碳的过多排放。而之所以有这么多的二氧化碳排放,是因为人类使用的能源主要是煤炭和石油。连平时家家户户的电力供应.大多也是通过火力发电得来的。  相似文献   

10.
地球上矿物燃料的贮藏量是很有限的,所以,寻找新的能源已成为人类的紧迫任务。此外,燃烧矿物燃料会排放二氧化碳等污染物,引起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臭氧空洞等不良后果,所以,新能源应当是可再生的,应当尽可能不引起不良后果,并且其数量应当足够多,能满足人类的需求。这种理想的能源就是太阳能。  相似文献   

11.
采用广义迪氏指数分解法对我国石化行业2000—2016年的二氧化碳排放演变进行分解,进行阶段性及累计效应分析,考察投资、产出、能源消费以及相应的碳强度、能源强度和投资效率的变化对二氧化碳排放变化的贡献情况。结果表明,投资、产出及能源消费规模是促进二氧化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因素;投资碳强度和产出碳强度是主要的促降因素;能源碳强度、投资效率和能源强度作用较弱,具有很大的改善空间,是未来石化行业减碳政策制定的主要着手点。  相似文献   

12.
碳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进入工业时代的基石。人类大量使用含碳资源产生的二氧化碳(CO_2)不应给人类社会带来威胁,更不应是碳资源利用的终结者,而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善加利用的资源。文章在国内CO_2利用技术研发取得了可喜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几种未来可能适合于中国的以CO_2规模化利用技术为核心的碳减排方案,包括化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零碳能源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以及温和条件下CO_2直接转化利用技术等。基于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短中期化石能源的主导地位以及可再生能源日新月异的发展,化石能源的易获取性和低成本使得其耦合CO_2的转化利用技术方案近年来飞速发展,并可能将在近期带来巨大碳减排潜力和经济效益;零碳能源发电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利于核能/可再生能源发电耦合CO_2生产燃料化学品技术的发展,成为中期最具竞争力的CO_2大规模利用技术;远期来说太阳能驱动的CO_2温和转化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碳循环,是远期最有前景的CO_2还原技术。  相似文献   

13.
当今,地球变暖与能源利用是人类面临的一个重要而又棘手的问题。它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为此,1997年9月30日,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包括98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内的1500多名科学家,在美国华盛顿举行“气候变化高层科学会”,强烈要求各国立即采取行动,防止由于人类燃用矿物能源,增加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灾  相似文献   

14.
使用奇异谱(SSA)趋势分析方法,对北京、上海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量的趋势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与现有的二氧化碳排放趋势分析方法不同,奇异谱趋势分析方法是一种纯信号描述,可以避免由于影响因素确定不合理所带来的分析误差;奇异谱趋势分析方法能帮助我们从纷繁数据中找出其变化的主要趋势,不被暂时的数据所迷惑;北京市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量自2007年起进入下降通道,而上海市能源消费排放二氧化碳量自2012年起进入平稳或下降通道。  相似文献   

15.
作为全球新兴经济体——金砖国家,拥有能源消费大国、能源生产大国乃至人口增长大国,二氧化碳排放与减排前景不容乐观,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脱钩、实现国家绿色增长及发展的可持续目标关乎着全球二氧化碳减排的共同命运。在Tapio脱钩理论指导下,强调国家绿色增长与二氧化碳排放脱钩的潜力问题,首先,构建金砖国家绿色增长评价指标体系,并对2000-2015年间金砖五国绿色增长水平进行科学、系统测度;在此基础上,计算金砖五国2000-2015年间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弹性;最后,结合绿色增长评价水平,计算得到金砖五国的二氧化碳排放的脱钩潜力水平,提出了提升金砖五国二氧化碳排放脱钩潜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碳排放:国际比较与减排战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伟  米红 《资源科学》2010,32(8):1570-1577
利用MARKAL-MACRO模型,对中国(2010年-2050年)未来能源消费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行预测,并依据人口增长与城市化水平、宏观经济、能源效率、能源结构模拟了碳排放的基准方案。在基准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将在2042年达到峰值62.81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36tce。能源相关的二氧化碳排放在2036达到峰值107.53亿t。国际间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比较表明,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碳减排中承担较少责任。由于大量消耗化石燃料造成严重的国内环境污染,基于减缓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损失的考虑,中国需要限制化石能源的使用,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在优化方案下,中国的一次能源需求会在2031年达到峰值51.76亿tce,万元GDP能耗在2050年下降到0.26tce;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出现在2029年,为95.27亿t。要实现优化方案,中国经济需要向低碳经济转型,提高能源效率,扩大清洁能源的比重。  相似文献   

17.
对我们人类来说,植物是一种最古老的能源,它伴随人走过了几十万年。然而,现在人们用石化燃料代替了植物,不少国家的农民还把收割粮食后剩下的秸秆“烧荒”。这是很可惜的,因为这不但会浪费能源,还会增加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污染环境。因此,不少国家开始开发利用植物能源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8.
冯博  王雪青  刘炳胜 《资源科学》2014,36(6):1256-1266
本文以省际建筑业为研究对象,基于中国30个省份2004-2011年的面板数据,利用DEA方法对各省建筑业全要素能源效率进行测度和评价。研究过程中,对各省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将二氧化碳排放作为非期望产出纳入全要素能源效率框架,使效率评价更科学、更能满足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要求。结果表明,我国各省建筑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和能源效率均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二氧化碳排放差异的原因主要有建筑业规模、人口密度、建筑材料流动性和城市化率,影响能源效率的因素主要有能源消费结构、科技水平、建筑业成熟度和辅助行业成熟度;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地区建筑业平均能源效率具有逐年升高的趋势,三大地区平均能源效率为东部最高、中部次之、西部最低。本文的研究结果为我国不同地区建筑业有针对性地制定节能降耗目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动力之花     
对于能源的争论从来就没停止过。人类希望新能源能够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甚至实现零排放——这是一个美好的想法,但生产新能源的过程同样会排放大量二氧化碳,还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难以估量的伤害。以风能为例,那些体积庞大的涡轮通常被安装在风力强劲的山顶或近海区域,不但侵占了某些生物的栖息地,还制造了大量噪音,威胁着生物的生存。  相似文献   

20.
<正>二氧化碳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人类也认定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主要来源。其实二氧化碳对我们的生活还是有很多益处的:在农业上,二氧化碳能作为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在塑料大棚内充入一些二氧化碳,可以提高产量;在消防上,二氧化碳用来灭火;在工业上,二氧化碳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