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鲍鹏山 《寻根》2001,(2):33-37
建安作家虽生活在乱世,且目睹种种淋漓的鲜血,被迫直面惨淡的人生,但由于旧有的秩序被打乱了,他们反而有了进身的机会。纷乱的社会,也刺激了他们重整乾坤的兴趣与雄心,黯淡的感伤与寂寞的无奈一扫而空。他们忽然发现自己正面临一片荒野,拓荒的欲望与自豪油然而起。中国的人,历来都把自己的学才能等同于政治才能。建安之际,正有这样一群有着高度的学自信的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地域文化视角入手,在史料考证的基础上,采用计量梳理的方法,考论建安文学文风嬗变与许都和邺城区域文化精神的关联,认为建安文学的开创者是以曹操为核心的许下文人群体,许都在建安文学的兴起和发展中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3.
古诗十九首“东汉”说质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诗十九首的产生时间,古者主要为建安说和西汉说,现当代以来,才渐次形成东汉说这第三种说法。西汉说之衰落,是东汉说与建安说合力的结果。在西汉说被彻底否定之后,学术界才有可能开始进行东汉说和建安说这一细致的辨析,西汉说质疑的十九首中有使用非太初历的问题,在建安曹魏说中反而可以得到圆通;五言诗体的成立,在建安、黄初之间.作为五言诗冠冕的十九首.应该是建安、黄初及其之后的作品。  相似文献   

4.
汉献帝建安五年(200),袁绍遣颜良攻曹操,关羽为先锋,策马刺颜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遂解白马之围,曹操即向汉献帝上表封关羽为“汉寿亭侯”(《三国志》卷36《关张马黄赵传》)。对“汉寿亭侯”作何解,历来有争议。最近,笔读到李梦生先生《关于“汉寿亭侯”》(上海古籍出版  相似文献   

5.
鲍鹏山 《寻根》2001,(3):96-100
魏景初三年(239年),明帝曹睿临死前诏命8岁的齐王曹芳继位,而以曹爽与司马懿夹辅幼王,从而导致曹魏政权的急骤衰落。正始十年(249年)正月,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从而独揽大权。建安时代消失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时代;“建安烈士”不见了,代之而起的是正始名士与竹林名士。  相似文献   

6.
鲍鹏山 《寻根》2001,(5):25-30
“元康之英”过后,有作为的便是东晋末年刘宋初年的陶渊明。从汉末至西晋,除了短暂的建安时期外,知识分子走的是一条为保命而不断退却的路。他们放弃了道德,放弃了正义,放弃了良心,最后甚至放弃了是非判断力,放弃了现实感受力(如果还有感受力就往死里喝酒),他们仅想退守活命的一隅,就是这样,也很难逃脱被屠杀的命运。而官场的肮脏险恶倒着实教育了他们:“密网裁而鱼骇,宏罗制而鸟惊。彼达人之善觉,乃逃禄而归耕。”(陶渊明《感士不遇赋》)他们恍然大悟,终于“鸟倦飞。  相似文献   

7.
翁凯 《寻根》2002,(2):10-13
《笑傲江湖》仪琳为令狐冲祝祷: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此为佛藏《佛说鹿母经》中一偈。《书剑恩仇录》第一回《古道腾驹惊白发 危峦快剑识青翎》,陆菲青吟: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首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出南宋辛弃疾《稼轩长短句·贺新郎》全词为:绿树听鹈。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  相似文献   

8.
美国全国图书奖设立于1950年,是最重要的美国文学奖项之一,下设小说、非小说、诗歌和青少年文学等奖项,1988年开始增设一枚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表彰“毕其一生为文学事业服务,或著作等身,从而丰富了(美国)文学传统的人。”2008年9月10日,全国图书基金会宣布,今年的美国文学杰出贡献奖章颁给68岁的汤亭亭,这是华裔作家首次获此殊荣,  相似文献   

9.
新时期以来,在多元交织的文化背景下,中国少数民族汉语诗歌创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主要表现为民族文化身份的觉醒和对诗性探索的艺术实践,推动了少数民族文学的发展。但同时,我们不能不清醒地看到少数民族诗人所表现出的迷茫。  相似文献   

10.
去俄罗斯的行李里除了必备的东西,没有一本书。到俄罗斯难道还会没有书读吗?我这个名义上的俄罗斯学的爱好和研究想起俄罗斯学就觉得像是置身于初雪的莫斯科,会有雪花轻轻地触摸你的面庞,并不觉得冷,也许几片雪花之后就是漫天的飞雪了,无论你怎样转身都在包围之中。  相似文献   

11.
小说唱响的秦之声——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与民俗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陈忠实小说的评论成果颇丰,但是对陈忠实小说的语言尤其是对其在方言使用方面的成就尚缺乏深入系统的考察和具体的举例论证,这实际上也是近年来地域文化小说研究中普遍存在的缺憾.本文通过量化分析研究陈忠实小说的关中方言使用情况,进而分析陈忠实小说使用丰富的关中方言的艺术效果,认为方言的精心提炼和大量使用,强化了民俗色彩,具有独特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跨区域海外华文文学也不例外。纵观整个海外华文文学的发展,呈现出区域间高潮更迭的态势,文学风格由南洋风格转向如今的欧美色彩,这一文学现象背后,各区域作家个人背负的文化身份及其对大陆读者趣味的反馈程度不同。决定了世界华文文学内部的中心更迭,可见作家主观因素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19世纪70年代,巴黎出现了一个引人瞩目的学组织——“梅塘集团”。一群崇尚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青年作家,聚集在盟主左拉的麾下,掀起了一场影响深远的自然主义学运动。他们于1880年推出的短篇小说集(《梅塘晚会》,被看作是这个学团体发出的自然主义学运动的宣言。这些青年作家是:阿莱克西、塞阿、埃尼克、于斯曼和莫泊桑。他们以丰富而成功的创作实践,在法国学史上留下了光辉的一页,左拉、莫泊桑是其中的佼佼。  相似文献   

14.
欧阳修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年4月28-29日,欧阳修学术研讨会在欧阳修的诞生地--四川省绵阳市召开.本次会议由绵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主办,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绵阳三江文化研究院承办.三江文化研究院院长管文虎教授主持了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多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畅所欲言.会议主要围绕两个方面的问题展开:一是进一步讨论欧阳修的生平学术;二是研究策划2007年欧阳修诞辰1000周年之际四川绵阳的纪念活动.  相似文献   

15.
张明亮 《东方文化》2000,(5):122-123
人间世为什么会有“学”这样一件物事儿?“人”是什么?“学”又是什么?  相似文献   

16.
英国出了个莎士比亚 ,中国出了个关汉卿。作为东西方两种戏剧文化的代表人物 ,关汉卿生活在 13世纪 ,莎士比亚生活在 16世纪末 17世纪初 ,前者要比后者早出 3 0 0多年。无论地理位置还是时代距离都如此遥远的二人 ,可谓“风马牛不相及” ,但人们偏偏喜欢将他俩相提并论 ,个中缘由 ,说来意味深长。西方人崇拜莎士比亚 ,也喜欢关汉卿。按《英国简明百科全书》“元代戏曲”条的说法 ,关汉卿“是中国元代剧作家 ,也是文艺理论界所公认的中国最伟大的戏曲家”。早在182 1年 ,英国外交官G .T .Staunton翻译清朝图理琛的《异域录》中 ,即有《窦娥…  相似文献   

17.
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学一旦被阅读,就像水城里一座座将所有孤岛连接一起的石桥,就像一扇扇对面岛上的楼窗。透过这些楼窗,人们看到喧闹的集市,看到房间里个人的欢乐和痛苦。站在桥上,两边都是敞开的窗户,这就是一个普通读者的梦想。  相似文献   

18.
毫不夸张地说.中国当代文学作为一种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流通与渗透。中国当代文学的精神场域受制于世界文学的话语冲击,我们敞开心胸,接纳他者的万千风光.以世界文学的最高成就作为自己的参照;同时,重返中国文学传统,丰富自身文学实践,以独特的实践参与世界文学进程之中,反之对世界文学施以刺激。既不遗失中国文化的固有血脉.又不脱离世界文学的谱系.  相似文献   

19.
五四新文化人对历史上的“平民文学”大加赞美,是为了彻底颠覆旧的文学传统,并为现代白话文的合法性寻求历史根据;而对当下的“平民文学”进行不遗余力的批判,又是为了对民众进行思想启蒙。在新文化人看来,这同样为建设新文学、新文化所必须。胡适等人不过是将历史上的平民文学、白话文学作为打倒贵族文学、文言文学的革命力量、革命工具来看待,一旦文言文的统治地位被颠覆,面对原生态的当下平民文学,新文化人实际上根本不可能全盘接受。对于平民文学,胡适等人最终采取了与传统文人类似的态度:在鼓吹、倡导它的同时,雅化的进程也开始了。由于力主以西方文学为老师,现代白话文经新文化人“雅化”后呈现出明显的“欧化”倾向。这种欧化的现代“白话文”具有强烈的先锋性、革命性与精英色彩,在精神气质上与“平民文学”拉开了距离。  相似文献   

20.
小说三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