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明代才女叶小鸾,其存世词作虽不足百首,但却能自出机杼,俨然一家,内容主要分为下面六种:伤春悲秋、亲情之恋、咏花惜花、弄才使情、闲散生活之咏、遁世之思。其词尚情贵真、全无做作矫饰之气,成为明词中一道亮丽的风景。  相似文献   

2.
"花间"一派的词作,自流传以来,被世人认为以"金玉满眼"的浓艳为主要格调,在词体上亦仅仅是应制应歌之作,并无太多内涵可言。然而清代常州词派却另出机杼,称"飞卿词全祖《离骚》"。虽然遭到后世的非议,认为过于牵强附会,但究其实质,固然是与常州词派的词学理论有关,可是另一方面,实在是温庭筠之词和屈原在《离骚》中的抒情有共性。后世往往只看到飞卿的浓艳,却看不到华贵背后的清丽,有的时候的确误读了飞卿词作。本文就从常州词派和《白雨斋词话》说开,旨在探讨飞卿词中的托喻以及与屈原《离骚》的继承关系,以期给飞卿词一个新的定位。  相似文献   

3.
秦观,北宋婉约词人的代表,他也被认为是能体现宋词“当行本色”的词手。秦观一生困苦不得志,时正值元祐党争,屡屡被贬。他独居幽馆,内心愁苦无法排遣,满腹伤心失意,只得借词作来抒发己情。晚唐花间词流于艳俗,往往辞胜于情;宋初虽对词有所开拓,却情胜于辞,而使词真正做到情辞兼称的便是秦观。  相似文献   

4.
清代浙西词派词人王初桐词作呈现以“雅正清空”为主、“婉约艳丽”与“豪放疏旷”并存的多元艺术风格。形成这种多元词风的原因有多个方面,包括王初桐个人词学思想的多次转变、纠正浙西词派弊端的必然结果以及词坛生态转变带来的影响。同时,王初桐作为浙西词派中后期多数词人的代表,其词作成为后世了解当时词坛风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5.
徐灿是明末清初著名女词人。她一生坎坷,历尽磨难,充分体验了明清易代、家庭流徙的国仇家难。她的词作将乡关之思及亡国之痛注入其中,拓宽了女性词的词风。而这部分词作也正是其作品中的精华。  相似文献   

6.
词话是除词集以外一条重要的词作保存途径,词话作者通过从手稿或其他传抄稿件,杂谈、笔记、方志,珍稀版本等各种途径,搜集记录了大量"佚篇断句",保存了很多词集未曾收录的佚词、佚句,在保存和流传词作方面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苏轼在我国词史上是豪放派的创始人之一,他的词作对后世影响很大。在词论上,苏轼提出了“以诗为词”的革新主张,并以此作为其创作的基点。自北宋中后期开始,文人对“以诗为词”可说是褒贬不一,众说纷纭,毁誉互参,许多评论家都有精辟的论述。苏轼的“以诗为词”在他的词作上也有体现,创作了一些既有婉约派的特点又更具豪放派特点的词,在词的音律、内容、形式方面都作了创新,突破了以往词创作的束缚,开创了一代词风,为词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气"是中国传统诗学重要的理论范畴,在构建诗学体系中有其不容忽视的地位和作用。在词学领域,谢章铤在其"性情说"的基础上,发展前人有关词气的理论成果,形成较为完整的"词气说",将词气理论形态推向成熟。其"词气说"有着独特的内涵,包括和永与豪雅的词人之气、词作内容之气以及和而不促的词作行文之气。"词气说"与贵气、气厚、词量等相关的词学命题联系起来,丰富并拓展了近代词学理论的范畴。  相似文献   

9.
刘辰翁是南宋末期著名的爱国词人,其有三百五十四首《须溪词》传世。在这些词作中有多首词中使用了叠音词语,统计显示共出现了一百六十八个叠音词,及三百五十八词。这些叠音词在声母和韵母的使用上极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汪廷讷现存词作少有言未及弈者,而在这些涉及到围棋书写的词作中,棋所充当的角色实不尽相同,小到日常实用之物品,大到人生旨趣之载体,皆各自承载着词人不同的情感意蕴。此外汪廷讷在词的创作中也赋予了围棋更多的文化内涵,使围棋的价值从玩赏层面逐渐上升至精神层面,最终在词中呈现出器物意象与主体意志浑然一体的面貌。  相似文献   

11.
梦窗词可以分为五大类,其中的时令怀人词部分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本文通过对梦窗时令怀人词的简单分类整理,以及对梦窗时令怀人词作的浅析,试图从中挖掘出梦窗时令怀人词是性情之词的独特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2.
张惠言既是又是著名经学家,其经学身份对其词学产生了深刻影响,在词学理论方面体现在"意内言外"的词学定义和"象理比附"的解词方式,在词作方面体现在重视运用具体意象来传达义理和沉着醇厚的风格。  相似文献   

13.
辛稼轩之后的词史中,刘须溪的词作篇目在宋人中仅次于辛稼轩,成为宋末辛派词人的"光辉的殿军".以须溪"文本"为基点,从须溪词的比兴象征与须溪以文为词的特征两方面对须溪从词体和词体精神两方面接受辛稼轩作一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珠玉词>中经常提到的"酒"出发,试图分析酒在<珠玉词>诸多篇章中的意义,通过对比说明晏殊词作的风格特征,并探讨其人其词之关系.  相似文献   

15.
对柳永羁旅行役词的时间意象的统计表明,柳永的羁旅行役词擅写夜景,夜意象出现频率也最高,约占此类词作中时间意象总和的76.6%。柳永对夜意象情有独钟是和他的身世与追求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6.
高静 《职大学报》2014,(3):56-58
张寒晖创作的《松花江上》唱遍了大江南北,对抗日战争的胜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其歌词写出了东北民众记忆中刻骨铭心的乡愁,刻画了现实中颠沛流离之苦,吟唱着对父母对亲人撕心裂肺的呼号以及国破家亡的悲愤,一咏三叹,回环往复,唤起了全国人民的深深共鸣。不愧为一篇优秀的词作。  相似文献   

17.
李清照,南宋杰出女文学家。她诗文词兼工,尤以词著名。其作品清新婉约、含蓄蕴藉。在其现存词作中,花被赋予了独特的生命内涵,并随着词人的人生历程而发生变化,系统鲜明地折射出女词人的生命状态和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8.
李清照从本体论的角度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理论。所谓"别是一家",意指词是与诗不同的一种独立的抒情文体。词作只有保持自身独立的文体特征,才能不被诗所代替,在文学之林中占有独立的地位。如果说诗词同源从渊源的角度提高了词体的地位,那么,李清照则是从词的本体论出发,进一步确立了词体独立的文学地位。  相似文献   

19.
"维扬一株花,四海无同类",有关琼花的记载始于北宋,乃扬州之独有,咏琼花诗由此成为扬州文坛之独有,体现了一定的地域文化特征.本文试从<全宋诗>中初步考证出北宋咏琼花诗数首并加以分析,权为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20.
辛弃疾人生阶段、人生阅历、所经历时事不同,词作表现的思想和情感也颇不相同。本文从创作心态、创作动机着眼,从其三首词作来看其不同人生阶段的不同感受、志向和心路历程;也是以辛弃疾为个案,探讨不同阶段词人的创作个性、创作心理,使我们对其词其人的认识有个飞跃和整体把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