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尽管中小学生学了一定数量的古诗和今诗,但从来没有相应的诗歌写作练习,他们虽然掌握了一些诗歌知识,但并不具备写诗的能力。我把中小学生写作上的这种先天不足称为“缺诗症”,而且我认为多年来学生写作水平低下的情况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2.
快速写诗是快速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从诗歌写作的思维方法入手,从“联想成诗法”、“感情直接流感成诗法”和“重叠成诗法”三个方面的教学探讨,打开学生写诗的思路,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引导他们走进诗歌这座神秘的殿堂。  相似文献   

3.
诵读和适当练习写作诗歌,是学习语、提高语素养的有效途径,可以使口头表达和书面写作更富于采。因此,本刊特开辟诗歌园地,包括古今中外的“诗歌赏读”、刊登学生诗作的“青春诗苑”、介绍知识或诗歌创作故事及指导诗歌写作的“诗苑杂谈”等,欢迎读朋友撰稿。  相似文献   

4.
胡剑锋 《湖南教育》2002,(18):52-52
我特别喜欢那些散见于报刊杂志、流传于民间地头、“终非诗体之正”、“难登大雅之堂”的巧诗、趣诗,并且活学活用于作文教学中,收到的效果令人非常满意。一、趣诗引路,集中注意,激发情趣。趣诗构思巧妙,通俗易懂,趣味性极强,读着它,令人叫绝,使人捧腹。用趣诗来引导学生学习写作,能迅速集中学生注意力,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如,我教学生学习描写“雪景”时,一进教室,就出示了一首唐代张打油的趣诗:“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该诗明白如话,滑稽可笑。学生感到受启发不小,写作积极性空前高涨,写…  相似文献   

5.
快速写诗是快速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本文试图从诗歌写作的思维方法入手 ,从“联想成诗法”、“感情直接流露成诗法”和“重叠成诗法”三个方面的教学探讨 ,打开学生写诗的思路 ,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 ,引导他们走进诗歌这座神秘的殿堂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漫画“缺心时代”为作文题,通过写作提示、误区提醒和例文点评,对学生进行写作指导.  相似文献   

7.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又让学生最头疼。作文训练时,学生或是嘴咬笔杆,或是抓耳挠腮,可谓“苦不堪言”。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究其根本原因,是写作素材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南宋诗人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了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8.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而又让学生最头疼。作文训练时,学生或是嘴咬笔杆,或是抓耳挠腮,可谓“苦不堪言”。即使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写出的作文还是言之无物。究其根本原因,是写作素材的欠缺,导致动笔时“无米下锅”。南宋诗人陆游所云“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说明了要注重写作素材的积累。  相似文献   

9.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有着几千年的诗教传统.可是由于受语实用倾向的影响,诗歌写作教学越来越不被重视.长此以往,只会导致诗教薪火失传,学生精神荒芜,生活缺乏诗意.为此。我在人教版高一语第一册第一单元现代诗歌教学之后,特地安排了诗歌写作教学课“意象的选择”.指导学生尝试写自由诗。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三语文考试复习中,诗歌鉴赏是学生一大难点。造成学生诗歌鉴赏答题障碍的原因之一就是学生难以理解诗意。那么如何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意?首先就要关注诗歌的标题。很多学生在实际解题的过程中没有标题意识。实际上,标题中包含很多有效信息,比如《咏素蝶诗》这个标题,"素蝶"说明这首诗以"素蝶"为写作对象,而以具体的物象为写作对象的诗歌往往都是咏物诗,前面的"咏"则进一步确认此诗的体裁是咏  相似文献   

11.
李再文 《云南教育》2001,(19):27-27
在小学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常常为没有写作的材料而陷入写作的困境中。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当教给学生选材的途径和方法,我国著名理学家和教育家朱熹在其《读书有感》一诗中写道:“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他虽然描绘的是忽然把书读懂的情景,但人们常常引用他这两句诗来阐述写作与生活源泉的关系。由此可知,我们应当指导学生到生活的源泉中去引来写作的“活水”,即到“四大生活”中去选取写作的材料。1.指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选取材料。小学生在每天的校园生活中他们总要接触一部分老师和学生,在脑海里留下他们的音容…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是众所周知的,诗之“志”是诗歌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而不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相同的时代,不同的诗人;或同一诗人在不同时期,由于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诗所言的“志”决不会是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指导学生鉴赏诗歌时,必须让学生先弄清诗歌写作的时代,了解这个时代的社会风貌,了解诗人的人生经历,以及诗人创作该诗时的境况等等,  相似文献   

13.
张振波 《辽宁教育》2014,(10):81-81
没有想象就没有诗歌,对诗的感悟理解离不开联想与想象。诗歌的想读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想诗歌的图画美诗歌往往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教师可以在朗读的基础上,让学生想象画面,口头表达,引导学生在诵读中真正地进入角色,身临其境。《乡愁》这首诗中的每一节都是一幅画,学生可以通过诗眼“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浮想联翩。学生在想读中真正的进入角色,也就达到预期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14.
“诗”是什么?在汉语中,诗写作“诗”。而54年前,诗写作“蒋”,这更接近于它的本来面目。我们必须意识到,汉字的“诗”,是一切有关诗歌的理解中,我们惟一可见的诗的面容。  相似文献   

15.
诗歌,是人类最早的文学形式。“诗言志,诗言情”,人们可以通过诗歌来反映生活,抒情言志,可以用诗歌来进行“人文”与“科学”方面的教育,培养立身处事、济时应变的能力。正因为如此,诗歌成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主流,诗歌教学也成了中国传统语文教学的重点之一。孔子提倡诗教,唐宋时期以诗赋取士……诗歌教学向来深受国人重视。然而,曾几何时,诗歌教学被淡化了。尽管中小学语文课本上选了一些诗歌作为点缀,然而教师与学生都没有多大热情。至于作文练习,诗歌则与屈原同命,惨遭放逐。原因何在?因为高考不考!  相似文献   

16.
林莽的方式     
“白洋淀诗群”的主要代表性诗人林莽的诗特色。侧重从“对生存的温和质询”、“对经验的特殊命名”、“对中年写作的自觉探询”三方面展开论述,揭开了林莽诗歌话语方式的特殊性,以及对当下诗歌写作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废名是个有自己独创的、成系统的诗歌理论的诗人,他的诗歌可看作其理论的实践.他主张新诗要用合乎语法的“文学的国语”写作,表现诗人个体的生命之诚,即由现实触发的感受、想象.他的诗歌文本的语言是自然形态的语言,没有一般意义上的“诗味”.其诗美内质在于“诗的内容”,即个体的感受、体验,独具机杼的想象.  相似文献   

18.
中国语文教育中的写作训练素有“写话—习作作文”的层次之分。而“说话—写话”作为写作训练的起步层次,长期以来似乎并无异议。其实,除此而外,我们完全可以把诗教这一具有几千年悠久历史的中华传统文化,作为文学教育和写作训练的最佳起点。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早在2500多年以前,中国就有了第一部文字记录的诗歌总集——《诗经》。《诗经》是我国古代诗歌的光辉起点。其后200多年,由于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出现,我国古代诗歌又突起一座新的高峰——楚辞。两汉时代,滥觞于民间诗人创作的“乐府诗”兴而不衰。到了唐代,…  相似文献   

19.
在当下诗歌写作中,“口语写作”因过分强调反讽策略与反叛意识,忽视了诗意、诗性,它变成了大众文化消费语境下话语权斗争的产物。海子、昌耀等诗人坚守的“大诗”写作情怀,践行了诗歌以抒情为特征的“歌唱性”,让诗歌回归艺术,回归内心。从“反讽”向“歌唱”的转向,对当代诗歌写作与发展有着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李亚伟属于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三代”诗人,但现代汉诗的说法更能弥补“第三代”的时代命名缺陷,李亚伟属于真正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队伍一员,具有源头性诗人的意义。他的现代汉语诗歌写作,以一种诗人的本能,揭示了现代性的矛盾;在以一种鲜活口语为基础的诗歌写作中,李亚伟凭着一种置身“语言灵地”的写作才能,表现了和捍卫了汉语诗歌开阔的民间传统;李亚伟也感受到了诗的写作难度,诗的写作限度等困扰现代汉语诗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