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五四”时期和新时期的女作家由于时代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经历不同,他们小说的主题指向便有所不同。笔者认为,“女强人策略”作为新时期的女性主义小说主题指向之一,比“五四”时期更大胆、更深刻地表现了知识女性在事业与婚姻家庭关系中所处的两难处境和复杂的感情世界。本文通过对两个时期作家作品的比较、感悟,揭示出女性独立的意识和对实现自我价值的追求,使女性向以家庭为手段、贤妻良母的女性价值所隐含的男性中心主义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2.
“儿童的发现”是现代小说研究的一个新视点。本篇试图探寻“儿童”命题与五四“人”的总主题之间的共生关系,及其对五四小说创作的影响,进而发掘其超越”妇女”命题、“农民”命题的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3.
“自传性”成为五四女作家“女性写作”的途径,从女性主义角度看,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是真正的“女性写作”。文章用女性主义的眼光对五四女作家的“自传性”小说进行研究,探究其蕴涵的女性意识,有助于我们更直观、真实、深入的认识五四女性。  相似文献   

4.
孙红震 《天中学刊》2005,20(4):91-93
科学是“五四”时期新思潮向传统势力宣战的两大旗帜之一。“真”是科学的本质,科学思潮在当时强大的渗透性与潜在的导引作用以及“五四”文学先驱对科学的崇奉使得“五四”小说家在创作中注重于对“真”的展现,即求“真”。写实主义小说与浪漫主义小说均是如此,只是二者对“真”的追求在表现形态上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
“五四”是传统性爱观向现代性爱观转型的时期,现代性爱观的核心就是对女性的人格尊重,将“性”与“爱”紧密结合在一起。“五四”时期小说中出现了大量描写性意识、性心理的作品,细读这些小说,我们会发现,现代作家普遍赋予女性以神圣的地位,甚至带有女性崇拜的意味,与此相对应的,就是男女两性地位的颠倒,男子的女性化特征,男子往往在性与爱两方面都处于被动软弱的状态。  相似文献   

6.
对“五四”乡土小说兴起原因的研究,一般只注意从作和他们所处时代化背景及艺风气这一角度着手,读作用的研究成了盲区,而且对学自身的发展规律的论述也仅局限于“现实主义”学创作手法的深入生活,未免有些狭隘。学自身的发展规律应是包括各种思潮和艺术主张在内的整个坛的发展趋势,那么“乡土小说”的兴起是怎样顺应这一趋势?读又起着怎样的作用?章从这两个方面论述“乡土小说”崛起“五四”坛的必然。  相似文献   

7.
论梅娘的女性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梅娘是1940年代沦陷区的一个代表作家,她的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人们所关注的重点。本认为她的女性意识是不断变化的,经过了最初的爱情社会价值论到后来的爱情本质论的转变;她在个性解放、爱情自由等方面与“五四”学有密切联系,但她在探讨女性意识时具有更多的现实感和复杂性,尤其是对爱情本质的思索超越了“五四”。  相似文献   

8.
庐隐是“五四”时代的产儿。她的小说创作,在中国现代学初期的坛上产生过不可磨灭的巨大影响。特别是自叙传小说,更是显示了庐隐小说创作的成熟。这些小说通过女主人公的婚恋遭遇揭示了女性“争做真正的人”的可贵与艰难,展示女性觉醒后无路可走的迷惘和悲哀,探索觉醒的女性出路、人生意义和生命哲理。  相似文献   

9.
论中国现代小说的第一次文体大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四”小说有三种聚焦方式: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中国古代小说主要使用全聚焦。“五四”小说虽然也有大量的全聚焦叙述,但是不再象古代小说那样对本进行随心所欲的干预。内聚焦是“五四”小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叙述方式,它适宜于抒发觉醒的心灵。聚焦叙述虽然比较少,却是“五四”作家的创造。  相似文献   

10.
探究五四时期小说观念的变革,第一要务是打通戊戌与五四两个时段。五四小说观念是在“破”、“立”的互动中完成变革的。“破”体现为对旧小说的全面批判;“立”包括小说形式的重新确立与小说观念的彻底更新。小说观念变革从一个侧面展览了五四新思潮,彰显出五四一代在文化---审美上的抉择。  相似文献   

11.
就小说的“写实”性而言,当代的小说家在创作的观念上与“五四”时期叶圣陶小说的创作观念有明显的不同。有鉴于此.该文从小说的叙事艺术与表现艺术两个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认为叶圣陶小说的“写实”艺术与“写实”风格对于当代写实小说的发展具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本主要分析和论述冰心在“五四”高潮后以“爱的哲学”为主题创作的小说,以及这一主题小说所独具的光泽和意义,从而进一步阐述冰心小说独特的审美特征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3.
本文着重探讨了凌叔华小说曲思想意义,创作心态以及她的小说独特的艺术风格.凌叔华是“五四”时期走上文坛的女作家,她的小说写女性,写儿童。以深婉细腻的心理描写见长,象英国女作家曼斯菲尔德的小说一样.具有“水晶似的清莹”,成为别具一格的心理写实小说;同时,凌叔华又是画家.她以画入文,为小说增添了“自然美’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生活在北平的梅娘与生活在上海的苏青的小说创作不约而同地将焦点对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状态。梅娘关于沦陷区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小说创作主要集中在短篇小说,展示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生存状态的各个侧面;而苏青小说主要集中在长篇。因此,梅娘小说与苏青小说从“断片式”到“全景式”全面而深刻地展示了沦陷区青年知识女性的生存境况。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展示“五四”时期女作家庐隐小说中知识女性的不同命运,论述了庐隐对知识女性在争取爱情自由、人格独立上所作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五四”小说有三种聚焦方式:全聚焦、内聚焦和外聚焦。中国古代小说主要使用全聚焦。“五四”小说虽然也有大量的全聚焦叙述,但是不再象古代小说那样对文本进行随心所欲的干预。内聚焦是“五四”小说中最富有生命力的叙述方式,它适宜于抒发觉醒的心灵。外聚焦叙述虽然比较少,却是“五四”作家的创造。  相似文献   

17.
郁达夫“五四”时期的自叙小说是以感伤的情感为线索,涂抹浓郁的颓废色彩,构成了一张又一张的情网,从而建构了一重孤独、苦闷、忧郁、自伤自悼的想象空间;体现了郁达夫作家要有“一种强的个性”的创作追求。这使郁达夫成为了一个“很健全的时代病的表现者”。郁达夫“五四”时期小说以情感为中心的独特叙事结构,使郁达夫成为五四新文学的杰出作家。  相似文献   

18.
论陈衡哲小说的女性觉醒主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术界认为,陈衡哲坚持的是非“女性化”的写作立场。本人认为这一结论不确,陈衡哲的小说创作实则体现了“五四”早期新女性对自由人生的呼唤和渴望,以及对女性自身生命意义、生存价值的思考和探索,是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化写作。  相似文献   

19.
受西方19世纪末颓废主义思潮的影响,颓废的心理情绪较广泛地存在于“五四”文学之中。文化传统的差异导致了中西“颓废”的差异。“五四”时期的颓废情绪不是西方颓废情绪的简单翻版,而是深深地带有本土文化心理特点,其在“五四”小说文本中的具体表现形态为:哀怨与飘零,苦闷与忧郁,孤独与绝望。  相似文献   

20.
庐隐是五四时期浪漫抒情小说的领军式作家.她的自叙传浪漫抒情小说开创了中国现代抒情小说的先河,她的浪漫抒情和社会问题小说的创作风格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了中国现当代的一些女作家.萧红的散文化小说、张洁小说中女性在婚姻中的迷茫与无助、王安忆小说中女性社会化的迷茫、林白小说中对于生命的扣问、方方对人的生命的关照等这些风格都带有庐隐五四时代的影子.如果说庐隐是五四时代浪漫抒情小说的产儿,那么这些后续的女作家则是带着庐隐式风格的社会产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