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中国法治建设取得一系列成就,但也出现了较为突出的问题。这些问题具体表现为法治建设过程中道德的缺失,即要平衡德与法的关系。仅依靠国家立法主导建设法治社会已不能满足日益发展的社会需要,亟须我们追本溯源,从中国传统德育思想中发现适合当代法治建设的德治理念。因此,从法治建设的道德困境、儒家文化中"德治"治理结构、法治的道德维度、儒家文化在现代治理中的借鉴意义四个方面,具体研究儒家"德"观念对当今社会的价值,进而探究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平衡点,从儒学思想中"德治"出发,发现适合当今社会的治理方式,以期构建良好社会秩序,建设和谐社会,提高全民道德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民道德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公民道德理论不断创新,公民道德建设工作体系逐步形成,模范人物不断涌现,公民道德建设经验日益丰富。但是也面临道德多元化和"西化"等挑战,尤其是我国公民道德还存在着社会诚信缺失和精英人物道德自律薄弱等问题。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是公民道德建设思想政治保证,建立健全道德激励和道德约束机制是其制度保障,大力推广志愿者活动,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和常态化是其着力点。  相似文献   

3.
周公通过对夏殷之鉴的总结 ,提出了“德”、“礼”的主张。“德”是为了“保民”而对统治者个人提出的道德要求 ,而“礼”是对道德行为的制度化。这样 ,周朝统治者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专注于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 ,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和礼制。孔子继承了周公的“德”、“礼”思想 ,并进一步发展为“仁学”思想。孔子与周公 ,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奠基者。  相似文献   

4.
商鞅法治思想是法家思想流派中"法治"派的典型代表,商鞅主张将国家生活的各个领域都纳入到法治的轨道,严格依法治国,崇尚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这种超越时代范畴的思想对今天我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学科素养培育需要适切的教学理念和有效的教学方式。如何将高中思想政治课倡导的议题式教学理念和方式移植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值得我们研究和实践。本文立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际,提出了开展议题式教学的五个"转向":教学目标从"三维并举"转向"三维一体";教学知识从"平铺直叙"转向"巧思妙构";教学情境从"隔岸望火"转向"引火烧身";教学问题从"如汤沃雪"转向"山重水复";教学活动从"纸上谈兵"转向"真枪实战"。  相似文献   

6.
荀子的道德论迥异于孔孟道德思想.荀子在拓展儒家道德思想广度并把道德制度化的同时,也把他律道德推向了极致,而没有为自律道德留下应有的空间,致使道德修为完全依凭外在因素方为可能.其偏失在于对道德主体性意识的弱化和冻结致使儒家自我完善和自我成就意义上的道德践履蹈空,最终置自身于困境.荀子的"歧出"不在于他的现实主义转向,也不完全归因于他的性恶论辩难,而应问责于他对儒家主体自律性道德的颠覆.  相似文献   

7.
2019年,党中央颁布了《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公民道德建设应时而变.法治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是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的现实需要,是推进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是塑造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个体需要.从加强公民道德法律化和制度化、建设提高道德治理效能、普及道德法治观念三个方面提出法治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路径,强化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在道德领域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在科层制理论、管理主义和传统治理的路径依赖的影响下,我国公立大学出现"碎片化治理模式",呈现压力型治理模式、科层式治理模式和运动式治理模式,继而导致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的"碎片化"困境:治理理念的断裂、治理结构的分化和治理机制的裂化。整体性治理理论强调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平衡和治理结构的整合以及治理机制的创新,为公立大学内部治理模式的转型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框架。为实现公立大学内部治理由"碎片化"向"整体性"转型,治理理念应由治理者的合理性向被治理者的合理性的转型,治理结构由集权分散式结构向多元整合式结构的转向,治理机制由从应急式运行机制向制度化运行机制的变革。  相似文献   

9.
儒家“慎独”伦理精神与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网络道德是一种自律性道德.可以借鉴我国儒家"慎独"的伦理思想来治理大学生网络生活中的不良道德现象,把握住大学生网络生活与善受独处、慎于隐微的"慎独"伦理精神相互契合的地方,在实际的生活中能够在思想、言行、交往等各方面达到"慎独".  相似文献   

10.
维贝克建立在技术调解理论基础上的"道德物化"思想,要求对技术物进行负载伦理价值的设计,使技术物在道德实践中发挥作为"行动者"的作用,对使用者的行为产生道德引导和规范作用。作为技术伦理学的新思潮,维贝克的"道德物化"思想在批判继承"经验转向"和"伦理转向"的基础上,承担起了当代技术哲学"第三次转向"的使命,同时以其后人类主义的视角尝试超越传统技术伦理学的二元分析框架,对技术伦理学的发展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