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公元2004年的1月,恰值中国农历甲申猴年的春节期间;而于2003年10月在巴黎开幕的“中国文化年”,此时运行也已3个多月了。在其开幕时段内,“中国文化年”各类项目,可谓精彩纷呈,好戏连台,致使“中国热”在法国境内不断升温,同时刺激着法国公众更加强烈的期盼——“中国文化年”继此之后,将有怎样的惊喜与震撼?伴随中国传统春节的到来,“中国文化年”的第二个高潮时段与中法建交40周年纪念日相约而至,而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法国的国事访问,更将这节日的气氛和“中国文化年”的精彩,推向一轮新的高潮。巴黎市长德拉诺埃邀请北京市王岐山代市长…  相似文献   

2.
北京时间2003年9月10日上午,中国文化部在北京东二环路其办公大楼内举行新闻发布会。孙家正部长宣布:“中法互办文化年”活动的筹备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在法国举办的“中国文化年”将于今年10月6日在巴黎开幕。他说,“中法互办文化年”是中法关系史上的空前盛事,也是迄今中国与外国开展的规模最大的一次文化交流活动。该活动对进一步增进中法两国人民的相互了解和传统友谊,加强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推动全面伙伴关系的深入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出席新闻发布会的法国驻华大使蓝峰发言说,法国民众对中国文化有着强烈的兴趣,“中国文化年”将帮助法国人民从各个角度全方位地了解中国。他说,相信“中国文化年”将取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3.
发自巴黎的邀请“是否到法国来一趟,会见一下毕加索的遗孀?夫人说想见见你。”去年10月,巴黎市长希拉克给我发来这样的邀请柬。自从日本举办《莫娜丽萨》画展以来,我与希  相似文献   

4.
11月的巴黎,秋意渐浓,遍地黄叶。然而,随着“中国文化年”的成功开幕,巴黎民众却感受到了一股源自于中国文化的“中国热”,并且,随着中国文化年各项活动的逐步展开,这股“中国热”仍在持续升温,带给巴黎和煦的春天般的气息。在“中国文化年”成功开幕一个月的时候,我们不妨回顾一下10月6日以来中国文化年开幕伴随着法国公众度过的精彩每一天,通过一组“蒙太奇”式的镜头组合,重温中国文化年“开门红”如火如荼的热烈气氛。俭朴、热烈的开幕式2003年10月6日,巴黎,金门宫。金门宫,即原非洲、大洋洲艺术博物馆,是巴黎一座具有悠久历史、曾举办…  相似文献   

5.
《自由》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1895—1952)在德国法西斯占领的巴黎参加了地下组织“抵抗运动”,并在形势极其危急的1942年加入了共产不久,他写了《自由》。这首诗在表现形式上十分特别。乍一看是一首爱情诗,写得动人,深情,但看到最后使人恍然大悟,深受感染。全诗21节,前20节的最后一句都是“我写作的名字”,直到最后一节才引出这个心爱的名字: “由于一个字的力量, 我重新开始了生活。我活着就是为了认识你, 为了叫你的名字:自由。”  相似文献   

6.
1909年11月27日,一位暂居巴黎的美国著名作家在给伦敦《泰晤士报》驻巴黎通讯记者的短翰中写道:“亲爱的朋友,请你于下星期三以前亲自给我带来或托人转来现存的那些残简行吗?”并继续写道,“正如我对你所说,一方面,我不在乎这些信件的存亡;另一方面,我憎恶日后有人别有用心地利用这些信  相似文献   

7.
“沙龙”名目繁多法国是文化艺术高官发达的国家,在绘画、雕塑、音乐、戏剧、视及文学等领域京来领先于欧洲。欧美各国对法国文艺方面的新理论、新潮流趋之若骛。这与法国着力宣传和推广本国文化产品有密切关系。法国每年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上百项大中型文艺沙龙,小型“沙龙”更不计其数。诸如“春季沙龙”、“秋季沙龙”、“日内瓦沙龙”、“巴黎沙龙”、“大学生沙龙”、“妇女沙龙”、“文学家沙龙”等等。“沙龙”一词本是“客厅”之意。18世纪末期,酷爱文学艺术的巴黎贵妇人竞相在自己客厅里招待艺术名人,定期聚谈交流,以活跃贵族…  相似文献   

8.
美在和谐     
《“这里·那里”——丁天缺、芳诗·米多芬、德朗诺中法油画联展》初春时节在中国美术馆开展了。该展于2005年“法国文化年”期间曾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展出并受到法国观众的欢迎。这是一个有趣的现象:中国和法国,一边是传统的印象派油画,另一边是“另类”的现代派绘画,两种画作风格迥异,却和谐地陈列同一展厅之内……准确地体现了展览的主题“这里·那里”。  相似文献   

9.
由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东方既白——20世纪中国绘画展》是“中国文化年”重点项目之一。该展汇集全国16个博物馆和32位个人收藏的作品,入选画家91人,106件作品,均为百年以来中国现代美术史上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和原创精品,其中巨幅油画《开国大典》等作品,系首次出国展览。这个中国20世纪绘画成就在欧洲大陆首次全面亮相的大型艺术展,作为“中国文化年”开幕式的系列活动之一,于2003年10月6日在巴黎金门宫开幕,中国国务委员陈至立、中国文化部长孙家正、法国外交部长德维尔潘、法国文化和通讯部长阿亚贡为该展的开幕剪彩,出席开幕…  相似文献   

10.
不要以为这是只有几岁的稚童才这样发问的问题。其实,每个人在内心中都不自觉地在这样发问,或者你会经常遇到这样的问题,只不过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比如说填表。你在回答了这个问题的同时,你就在给自己确认了一个认同:我是一个律师——这是职业的认同;我是我父亲的儿子,是我儿子的父亲——这是家庭角色的认同;我是中国人——这既是政治认同,更多的是一种文化的认同。我们今天要讨论的是文化认同,因为文化认同涵盖了多种认同。上小学的时候,放寒暑假回来后,很多同学都会述说“回老家”的经历。我生在北京,长在北京;没有老家可回。我的父亲是…  相似文献   

11.
离京赴巴黎前,曾经在法国长期工作的老同学正华兄(张澜嫡孙)叮嘱我:“枫丹白露太美了,你一定要去。”这委实令我心驰神往。可是,也许由于枫丹白露距巴黎市区太远了,我参加的旅欧团队没有安排这个行程。因此,等大部队回国后,我一个人留下来,在老友吴钢(吴祖光、新凤霞长子,已在巴黎定居)的指点、帮助下独自圆了这个梦。  相似文献   

12.
历史学家们是不会同意以“假设”来研究历史的。但是,当许多法国建筑师用大量的图片、数字、模型,向我展现了——如果没有奥斯曼先生150多年前大刀阔斧地改造——巴黎,这个被认为全世界最美的一个城市,本来应该更美丽的时候,我还是震惊了!  相似文献   

13.
1874年,遥远的巴黎。莫奈展出了著名风景画《印象·日出》,印象派从此名声大噪。那时,与法国印象派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的另一波创新浪潮——“海派”——聚集在上海的任伯年、虚谷、蒲华、吴昌硕等画家,因其作品的格调清新,而获各界一致好评。 “印象派”波澜 在法国印象派画家历史性成功后的1887年,一位年轻的日本人到巴黎学习美术,印象派成为其人生选择。印象派的外光写生画法赋予他无限的艺术激情,这个人就是黑田清辉(1866—1924年)。黑田清辉于1893年回国,立即在日本艺坛掀起巨澜。他以倾向于印象派的全新艺术观念,改造西画教学并创立…  相似文献   

14.
巴黎,这个词有着说不尽的魁力,她给予人们的味道、颜色、声响、情意和感觉是难以传达的。特别是讲到文化内涵,“巴黎”这两个字最能让人激动不已。巴黎令人神采飞扬,思绪万千——这种精神上的享受是重金难买的。巴黎举世无双的城市文化与建筑艺术珍宝,绝不亚于芭蕾舞、马赛曲、百科全书、梵高的绘画、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大革命、巴黎公社等对人类文化宝库的贡献和影响。作为一名建筑师,我是带着走进艺术史,走进文化史,瞻仰和体验第一流的城市文化和建筑艺术的心情来到巴黎的。在赛纳河上游七,在埃菲尔铁塔下漫步,在卢浮宫内…  相似文献   

15.
尊敬的朋友,假设我们现在共同乘坐在“公元2000·中国龙年”的化旅游船上,在北京这座东方古都的化湖泊里泛游。我若问你——长城的印象如何?你会说OK;故宫呢?你会说OK;天坛、北海、颐和园……呢?你还会说OK。那么,现在我再引你游览一个具有历史化特征和审美价值的去处——恭王府花园。你一定会说OK!也许你说我去过了,那我保证你会再一次说OK!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常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团、中国文学艺术基金会共同主办。“世侨会”中华经典文化传播交流委员会承办,巴黎中国文化中心、中国红十字会总会事业发展中心和中国国际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仁者之歌——感悟《论语》咏诵会(下称“咏诵会”)日前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会议大厅隆重上演,成为继2012年10月“和韵天歌——感悟《道德经》咏诵会”之后。“中华经典系列咏诵”再度登上国际文化交流最高殿堂的重要文化交流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我是法国人,我喜欢中国。”这是稍有汉语基础目前正在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汉语提高班继续学习的雷克莱(Leclerc)先生发自内心的表达。一到傍晚,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教室便传出阵阵朗朗的读书声,汉语教学计划随“中国文化年”的开幕和汉语教学的需求而正式启动。根据中国文化部对海外文化中心功能的定位,巴黎中国文化中心的活动主要以汉语教学展开。该中心对巴黎当地汉语教学的基本情况经过详尽调研,制定出以日常汉语教学为依托、商务汉语定向培训为目标的教学计划。汉语教学与已开办的中国书法和绘画教学等,共同构成中心教学工作的主体。他们…  相似文献   

18.
7月的北京酷热难耐,京城百姓大都不愿出门,但中国美术馆内却是人头攒动,游客如织。热爱艺术的北京人争相观看的正是“法国化年”的闭幕系列艺术大展“仲夏法兰西——北京”。  相似文献   

19.
作为在中国举办的法国化年重点项目之一,6月18~19日在北京朝阳公园万人草坪广场分别举办两场“跨越音乐——2005法国现代音乐会”。该音乐会是由中外化交流中心、朝阳区化委员会、法国雷恩国际音乐节组委会、现代音乐推广站BMA、北京赛思博演出经纪有限公司等共同承办的。  相似文献   

20.
姜月婵 《世界文化》2023,(12):37-41
<正>安妮·埃尔诺(Annie Eraux,1940—)是当代法国文坛最负盛名的女作家之一,也是法国历史上首位诺贝尔奖女性获奖者(2022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我走不出我的黑夜》(Je ne suis pas sortiedemanuit)一书是埃尔诺在母亲生病期间写在“未注明日期的纸片”上的有关母亲日常言行的“日记”,书名取自母亲最后写给朋友的一句话——“我走不出我的黑夜”。埃尔诺在母亲去世10多年后决定原封不动地出版这些日记,希望借此告别曾经的悲伤、纠结和苦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