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书业中心的分布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地理位置等因素密不可分。文章分别从清代书业中心分布的所在地的经济基础雄厚、地方文化氛围浓郁、出版业发达、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等方面进行论述,分析得出其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特征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清代前期图书出版管理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刊刻、发行图书,对出版事业的管理主要包括图书内容、发行、上报、版权等方面。清代前期出版管理状况造成了清代独特的图书出版业盛况。  相似文献   

3.
清代前期图书出版管理体系包括中央和地方两部分,其主要职能是刊刻、发行图书,对出版事业的管理主要包括图书内容、发行、上报、版权等方面。清代前期出版管理状况造成了清代独特的图书出版业盛况。  相似文献   

4.
清代书业营销手法多样,策略迭出,有图书市场调查、"扣俸还项"、"股印"图书、图书套印与插图、图书定价、促销宣传等策略,可资现代图书企业经营借鉴。  相似文献   

5.
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发达,服务于书坊的木版刻工是聊城刻书产业的重要支撑。本文从刻工的来源及构成、刻工技艺水平、刻工生产方式、刻工工价、刻工所受的经济剥削等方面,对聊城刻工情况作了较为全面的考察,从侧面反映出清代聊城书坊刻书业的概况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从实际出发,就访求与保存,整理与编制,辑录与出版等方面对清代前期岭南的图书事业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7.
清代前期,读书人屡遭文字狱、禁毁图书和科举八股文的戕害,但是清代前期读书种子未曾断绝,离不开清人护佑读书种子的精神.通过阐释什么是读书种子,清人对“读书种子”的认识,反映和揭示清人为护佑读书种子所做出的努力与贡献,彰显清人护佑读书种子的可贵精神和价值,期望读书种子的阅读精神继续光昭后世,为传播中华文化和传承中华文明凝心聚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我国现行书业书目的基本现状,提出全国性书业书目,省级书业书目,出版社书业书目和境外版图书书业书目构成了一个揭示和报道全国新书的书目系统,文章认为,我国书业书目今后发展的方向是实现规范化、合理和产业化,同时建议加强书业书目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9.
本文简要回顾了苏州刻书业的发展历史,并结合清代学术活动对苏州刻书业的影响,以此来说明苏州地方官精刻古书的功绩。  相似文献   

10.
聊城民间坊刻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初年.好友堂就是最早的一家自印、自卖、规模很小的书馆,因资本微薄,只印卖启蒙读物、通俗读物、唱本之类,可以说是聊城民间书坊的首创者.清代前期,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有益堂等相继开业,以后发展到二十几家,这些书坊大多为前店后坊,均集中在聊城城内鼓楼东大街及东城门内外.到清康熙、嘉庆、道光之际,聊城民间坊刻进入鼎盛时期,成为全国刻书、印刷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1.
聊城民间坊刻的历史,始于明洪武初年。好友堂就是最早的一家自印、自卖、规模很小的书馆,因资本微薄,只印卖启蒙读物、通俗读物、唱本之类,可以说是聊城民间书坊的首创者。清代前期,书业德、善成堂、宝兴堂、有益堂等相继开业,以后发展到二十几家,这些书坊大多为前店后坊,均集中在聊城城内鼓楼东大街及东城门内外。  相似文献   

12.
杨小京 《兰台世界》2013,(13):139-140
<正>清代是我国藏书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也是徽州私家藏书最为兴盛的时期。究其原因,一是徽商的发展达到鼎盛,徽商藏书名闻遐迩;二是徽派朴学形成,考据之风大大促进了私家藏书的发展;三是清政府调整了文化政策,徽州的文化教育事业发展迅速,书业发达,利于图书的收藏与流通。清代徽州学者众多,私家藏书蔚然成风。与此同时,清代徽州的藏书数量也大大  相似文献   

13.
清代是我国图书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文献典籍、目录学、史学和经学图书典籍大量出版。文章在对清代图书事业发展进行分析上,对清代图书流通五种渠道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清代前期商品流通的运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亦兵 《历史档案》2000,(1):99-10,,122,
清代前期商品经济比以往任何一个朝代都发达,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交通运输条件所起的促进作用。因为商品交易量和交通运输条件、商品流动的辐射半径与交通网络的半径都是成正比的。商品流通的运道,包括水路、陆路和海路交通。从管理和维修的角度看,由国家各级政府负责的,是驿路(包括站路)和铺路,这里称之为“官路”;由民间士绅、商人,或当地官员自行捐助筹款修筑的运道,称之为“民路”。富路和民路,构成了清代前期全国的交通网络。一官路官路,最主要的是驿路,也称驿道。清代前期的驿路,以京师为中心,分达各省省城及边疆…  相似文献   

15.
自从1982年民营书业正式跻身于我国图书发行领域以来,民营书业经历了前后20年的风风雨雨,从小书摊到大书店,从零售到二级批发,从个体运营到区域性、全国性网络建立,从经营发行到涉足出版,已逐步成为我国出版行业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据估计,2002年民营书业在一般图书发行中所占份额超过50%。  相似文献   

16.
清代是我国书业广告史上的集大成时期.书商为了招徕读者,获取可观的利润,运用基于诱导性原理的诉求技巧,具体包括理性诉求、感性诉求、单面提示和双面提示等,达到宣传与促销之目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研究了清代图书出版及管理事业,从官家和私家两个方面分析图书管理制度、管理机构、人员配置等,研究的现代借鉴意义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史料的梳理,对清代图书不同版本、书价与物价、俸禄、工价以及各经营主体之间的书价进行比较分析,归纳出清代图书价格依版本不同,价格有别.进而探讨清代图书价格总体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清代中前期图书市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敏 《出版科学》2011,19(6):97-100
相较以往时期,清代中前期的图书市场无论在深度还是广度上都有巨大进步,并且呈现诸多特点,本文试对清代中前期图书市场的特点、形成原因及影响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图书产业由于竞争主体的性质多元化、数量巨量化,加上经营产品的运营思路上的相互模仿、创新力的下降、图书定价的逐年上扬、国民阅读行为的变化及公众阅读消费的走低等各种因素,造成了整个中国书业市场的不景气,形成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常出现的"瓶颈现象"。"瓶颈现象"成因从这种现象形成的原因分析,书业市场瓶颈现象的造成原由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书业创新力的下降,造成了整体图书内容的浮浅化。当前中国书业虽然在包装设计上的创新力已经达到中国书业史上的最好时期。但由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