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当我们将视野聚焦在薄弱学校突围这个话题上时,确有点想创造“穷不过三代”的勇气。其实这种勇气绝大多数身处薄弱学校的管理者与教师都有,但薄弱学校之所以仍然存在,则是因为缺少创造“穷不过三代”的策略与条件。可事实上穷人有穷人的活法,富人有富人的精彩。如果说客观条件和政策扶持主要在帮助穷人变富人的话,那么目前学校内部主要的作为,就是如何尽量发挥自己的能量,使“穷人”活出自己的精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经常听到有人说:“再给我一次机会。”听后,总有种异样的感觉。其实企望别人给你机会,就像买彩票,投入越多失望就越大,是自欺欺人。在这个世界上,穷人总是比富人多,是不是因为富人都聪明过人呢?其实,世上到处都有有才华的穷人,他们之所以贫穷,不是因为他们没有机会,而是因为他们不懂得把握机  相似文献   

3.
小款     
所谓小款,当然是相当于大款而言。他们有点儿钱,但不如大款的款大,在富人面前,他们是穷人;在真正的穷人面前,他们算得上富人。其小款情结,也多半表现在穷人面前,在穷人的寒酸和窘迫中,找到作为“款”的心态和感觉。若换在大款面前,他们非但找不到这种感觉,还要平添几分烦恼和自卑。谚曰:“一万不算富,十万才起步。”小款的经济实力,大抵在这个档次。小款之所以能成为小款,多半源于他们具有某种令人艳羡的东西。或有一个好爸爸,使之翻云覆雨之间财源滚滚;或有一层好关系,干爹表叔成全照应,不费大劲,生活就在小康以上;或…  相似文献   

4.
暴风雨过后的一天,一个穷人到一个姓朱的富人家去讨饭。富人家的仆人恶狠狠地说:“滚开!你这个脏东西。”穷人说:“请您行行好,只要让我到你们的火炉上把衣服烤干就行了。”在他的请求下,仆人终于发扬了一次人道主义精神,让他进去了。这个可怜的人,这时清求厨娘能给他一口锅,以便“煮点石头汤喝。”恶仆的良心尚未泯灭,更别说厨娘的好奇心了。她说:“好吧!我倒想看看穷人是怎样用石头煮汤的。”便给了他一口锅。  相似文献   

5.
美点赏析此文通过对社会热点现象"为穷人说话,为富人办事"从根源上进行分析,深刻揭露了产生这一现象的思想根源和由此造成的不良影响,观点鲜明,论据真实可信,作者把矛头直指"仇富"这一不良传统思想,并提出自己的观点:"替富人说话,为穷人办事"。作者在竭力为富人说话,高调呼唤保护富人的同时,提倡我们要踏踏实实地为穷人办事,穷人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助。为了社会的和谐,为了社会的全面进步,面对现阶段贫富差距日益  相似文献   

6.
陈鲁民 《课外阅读》2009,(16):20-21
前不久,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南京作报告时说:“我们虽然还不是很富,但也要开始学做成熟的富人。”说得很有道理,切中时弊,一针见血。这话其实还应再补充一句,我们不仅需要成熟的富人,同样也需要成熟的穷人,只有大家都成熟了,社会才能安定、和谐。  相似文献   

7.
有位神仙拥有点石成金的法术,某日他降临人间,遇到一个穷人和一个富人。他把两块大石头变成金子送给他们。穷人带着金子心满意足地离去;而富人却摇摇头说:“把你的点金术告诉我吧。”神仙因富人的贪婪而大怒,拂袖而去。我们都知道,这个古老的故事讽刺的是“贪婪”。然而今天,身处基础教育改革浪潮中,再来看它,眼光或许会不同。对基础教育而言,要“点金术”而不要现成的金子,这是教学观念上的一大  相似文献   

8.
《学习之友》2006,(1):13-13
以“新农村运动”闻名的经济学家林毅夫,撰文分析“十一五”规划强调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战略价值。他指出:“我国当前贫富差距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  相似文献   

9.
一些对世界进行文化反思的西方学者,提出人类需要的,不是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尽善尽美的霸权帝国,而是要有一个以文明开化的联盟为基础的“公民社会世界”;要达到这一目的,人类精神需要发生一次跃进,这不是在技术和科学能力方面,也不只是对复杂性的认识上,而是指人类心灵内在性的巨大提升。  相似文献   

10.
历史上发生过一次又一次游牧民族向农耕地区大规模入侵的事情,在世界历史上留下了许多值得思考的问题。本文试图通过“蛮族大迁徙”与蒙古远征的比较,从新的角度探讨“大迁徒”的因果与对西欧历史的影响。原始氏族公社解体,人类举步跨入阶级社会门槛时,发生过频繁的“迁徙”与战争,但这些迁徙与战争具体原因与后果常常是不一样的。欧洲民族大迁徙前后,蒙古统一及远征前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期间,中日两国政府都曾对“宣战”问题进行过多次研究,但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前,中日两国政府都选择了“不明确宣战”的策略,为搞清其原委,首先就必须弄清楚与“宣战”有关的国际法问题,即何谓国际法上的战争?怎样才算进入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进入国际法上的战争状态以后,交战双方以及他们与第三国的关系将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本文根据日本外务省的原始档案,分析了当时日本国际法学者对这个问题的基本看法,为追究日本战争责任提供了更有利的佐证。  相似文献   

12.
后勤管理在信息化战争时代,应具备“疾如风”的科技动员能力、“徐如林”的“信息流”与“物流”的协同能力、“不动如山”的配送与投放能力以及“侵掠如火”的爆发力。为此,应积累军民兼容的国防工业竞争力,加强防御态势的动员与爆发力,探讨发展军民兼容的国防工业与人才储备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认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冷战就结束了,是不科学的判断。理由是:这种判断不符合冷战概念;冷战不只是针对东欧苏联;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后,西方大国对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冷战并未结束。理论和事实都表明:冷战的主客体条件具备,动力尤存,冷战未熄。  相似文献   

14.
“思想战”是日本对华“总体战”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就日本对青岛实施“思想战”的形成、内容及特点进行了剖析。青岛是一座深受日本影响的城市 ,早在日本对青岛第一次殖民统治时期 ,“思想战”已具雏形 ,及至日本第二次占领青岛 ,适应全面侵华的需要 ,“思想战”正式形成。“思想战”包括宣传侵略理论、控制舆论工具、传播腐糜文化、推行奴化教育四大方面的内容 ,具有长期性、全面性、欺骗性和腐蚀性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5.
“台湾民主国”是甲午中日战争的历史产物,它的成立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首先,侵占台湾是日本帝国主义蓄谋已久的战略目标,甲午战争为其割占台湾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其次,西方列强以自身利益为标杆,对日本侵台给予默许或支持,为日本侵台提供有利的国际形势;其三,清延过分倚重外援,忽视自身革新与自强,武备松弛,将才非人,三者的合力共同促成日本割台的成功及中国反割台斗争的失败。  相似文献   

16.
日本从“九一八”事变开始,逐渐侵入我国大部分地区,在“七七”事变后长达近4年的事实战争中,中国没有对日宣战,在国际法意义上的处于非战争状态,然而这是中国政府基于战略的考虑,利用这一国际法律规则,在抗战初期的困难局势下,积极争取到国际同情和援助的手段;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也是出于对“宣战”所能带来的法律后果的考虑对日宣战,以便在战后赢得胜利成果。  相似文献   

17.
生态学与其他学科结合,翻译适应了文化环境,就形成了生态翻译。生态翻译学是一种生态学视角的翻译研究,实质是译者为适应翻译生态环境做出的翻译。它为《孙子兵法》的英译研究提供了理论工具,译者在翻译环境中做出不同的适应和选择,适者生存,优胜劣汰。闵福德的英译作品是运用生态翻译于《孙子兵法》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玫瑰门》通过三个女人的生命轨迹的描写,展示出女人之间既相依为命又互相倾轧的人性悲剧。  相似文献   

19.
井伏鳟二是日本当代著名小说家。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和人道主义 ,文笔幽默、含蓄、轻松 ,在故作滑稽的谐趣中 ,常常透露出无限的悲怆。他在战后所写的一系列具有反战倾向的作品中 ,揭示了战争对人的精神摧残 ,军国主义思想对人的毒害 ;描述了战争的巨大破坏性 ,以及对人的生理和心理造成的严重伤害和恶劣影响 ;反映了人们反对战争 ,要求和平的强烈愿望 ,集中体现了日本战后“战争文学”的特点和独树一帜的“井伏文学”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20.
《集结号》标志着冯小刚电影题材的成功转型。作品体现平民意愿,草根视角;善于反思战争、透视人性、歌颂英雄、考问现实,集结民族传统,倡导崇高道德。因而主题深刻,富于悲剧审美意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