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现以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教材第五册《哺乳动物》一课为例,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充分利用农村的自然条件,培养学生的认识能力心理学告诉我们,感知客体是理解的前提。农村的自然条件,为学生认识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问的联系提供了观察的实物和实践的机会。《哺乳动物》一课中所需观察的动物(鸟、鱼、蛙、猫、牛等)都是农村学生较为熟悉的动物,所以在指导学生认识,并  相似文献   

2.
观察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观察和描述自然界中的各种各样的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获取丰富的、具体的自然知识,发展观察、分析、比较和抽象概括能力,初步学会认识和研究自然事物的方法的课型。小学自然教材中,《怎样认识物体——水》、《植物的叶》、《植物的茎》、《太阳和影子》、《我们来给大自然记  相似文献   

3.
九年义务教育《自然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自然教学在于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的是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 农村学校地处农村,周围自然条件优越,对于开展自然教学有着得天独厚的自身优势。我们结合本县实际和教学实践归纳了几点作法。1 结合实际,补充自然教学内容 1、调整 有些教材中的自然实物与当地的季节、时令不相符,我们就将这些教学内容适当调整。如讲《冰》一课时,适当把这一课往后安排,寒冬腊月冰天雪地的时节进行教育,有教学实物材料,学生学习有了感性认识,对于掌握课本上的知识就容易多了。  相似文献   

4.
自然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初步的观察、实验、制作、栽培、饲养等动手能力。然而,小学生的学习往往以直接兴趣为主,要把这种兴趣引上能力发展的道路,是相当艰巨的。现仅就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谈谈我们的做法和意见。1 明确观察目的,掌握观察要求  相似文献   

5.
观察课是小学《自然》八类课型之一,而且是主要课型。例如:“植物的种子”、“植物的花”、“鱼”、“植物怎样繁殖(一)”、“春季星空”等均属这种课型。这类课的特点是:以自然条件下的事物或现象为观察材料,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观察材料进行定性、定量的观察分析,然后自己去研究、发现问题,最后得出结论。它是人们认识自然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下面以《自然》第二册十一课《植物的花》为例,谈谈观察课的教学特点。  相似文献   

6.
自然常识教学对发展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兴趣爱好,培养观察、思维、实验操作等能力,有特殊的作用。所以我们在设想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实验之初(这个实验已有报告,发表在《教育科研情况交流》第七期,一九八二年十一月一日编印),就把自然常识课安排在教学计划中,希望学生通过接触自然,观察自然界,获得较好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7.
观察实验是人类认识自然的基本途径,是自然教学的一个显特点,但自然课中的实验不是为印证结论设计的,而是为促使儿童发现问题、探索规律,经历科学研究过程得出结论设计的。小学自然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还要“注重指导学生自行获取知识”。  相似文献   

8.
日本的1989年小学指导要领理科中的教育目标是:亲近自然,进行观察和实验等,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爱自然的情感,同时谋求对自然界的事物、现象的理解,培养科学的看法和想法在1999年公布的。2002年4月开始实施的新小学指导要领理科中的  相似文献   

9.
第一册共有22课,作业52题。指导学生做好这些作业,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自然》第一册把发展儿童对自然界、对自然课和自然科学的兴趣、爱好,发展他们的认识能力放在首要地位。因为如果一开  相似文献   

10.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一、提供事实,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形成的事实根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收集卵石,带学生到河滩、沟谷去考察卵石的分布,岩石的风化及河水对岩石的搬运情况。学生亲临大自然考察,直接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知识。在考查的同时,教师还引导…  相似文献   

11.
小学自然第十一册《卵石是怎样形成的》一课以卵石为材料,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地质变化,是培养学生“由果索因”推理能力的好教材。因此,教师在本课教学时应依照学生的探究程序进行教学设计。 一、提供事实,引导观察。 课前引导学生具体观察卵石的形态和在自然界的分布情况,是探求卵石形成的事实根据。因此在教学前教师应根据当地自然条件的实际情况,组织学生到建筑工地去收集卵石,带学生到河滩、沟谷去考察卵石的分布,岩石的风化及河水对岩石的搬运情况。学生亲临大自然考察,直接获得了真实的自然知识。在考查的同时,教师还引导…  相似文献   

12.
指导学生设计实验装置、实验方法,并进行实验,是自然教学的改革内容之一。为了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我在理论和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初步构想以下结构图: 假设→设计→预测→实验→验证。我把这一过程称为“合理的研究过程”,并有意识地渗透在自然教学中,指导学生经常按这个过程去研究问题,探讨实验方法或实验装置的装配。 例如自然界降雨的模拟实验(第一册《水在自然界的循环》一课)。降雨原理对儿童只能假设,指导装配这套实验装置,从了解插图里的器材用途入手。如酒精灯可以加热水,烧怀可以装水,然后用酒精灯去加热(促使蒸发)。但烧杯不能用手拿着,所以还要用旁边的三角架等。运用想象力将整套器材在脑子里(有时画在  相似文献   

13.
自然教学的任务是指导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培养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自然教学与大自然及日常生活联系紧密,教学中可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恰当地进行思想教育,使一代新人走上学科学、爱科学、用科学的光明大道.  相似文献   

14.
如何把学生对自然界事物的好奇心,转化对自然知识的渴求和探索自然奥秘的志向。我在教义务教育实验教材第一册第五课《各种各样的叶》时,从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能力入手,认真指导学生研究叶形的不同,我设计的教学过程是: 课前,安排学生采  相似文献   

15.
《小学自然教法综述》 (以下简称《综述》 )一书对义务教育小学自然学科的性质、任务、目的要求、内容、指导思想……等十余个方面作了较详尽的论述,对自然教学极有指导作用。为配合继续教育的学习,现将该书的内容重点介绍如下。   一、小学自然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   (一 )小学自然是一门初级的综合性理科,它具有一般理科教学的特点:   1.教学内容是自然科学知识,自然课把自然界当作学生认识的对象,通过教学指导儿童广泛认识各种自然事物,对自然界的构成及其变化,有一个初步的、轮廓的认识。   2.自然教学要求学生了解一些…  相似文献   

16.
自然老师的神圣职责就是引导学生利用感官去观察认识自然界中各种事物的特征,研究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简单地说,如何教学生"学科学",这个"学"字在自然课上可以理解为"利用实验教学指导学生自行探求和运用知识",在自然教学中这两者紧密结合,相互渗透,成为教师教学生学会探求科学知识的有效手段.利用实验教学培养学生认识能力和动手能力,将学生亲自动手始终贯穿于"观察、实验、运用"之中,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郑重老师在讲授《土壤的保护和改良》、《砂土、砧土、壤土》等课文时,根据自然教学大纲关于“指导学生认识自然界常见的事物及其相互之间的联系,了解人类对自然的利用,改造、保护和探索,从而使学生对大自然的面貌和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小学自然大纲中明确指出:“在指导儿童认识自然界的过程中,着力培养、训练、发展他们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主要是观察能力、实验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想象能力、创造能力等。” 本文试就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三种方法谈点体会。 1.比较分类法。比较能力是在学生头脑中确定事物之间的差异和共同点的能力。通过学习,要求学生不仅能比较出客观事物间的明显不同或相同,还要能比较出表面相同或相似的不同点和表面不同事物间的相  相似文献   

19.
缘分     
易爱国 《小学自然教学》2009,(8):M0002-M0002
1998年暑假,我的一篇反映我市自然教学研究与改革的短文《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表在《小学自然教学》杂志上。编辑部的张之仁老师写信给我,说我们的研究与他们正在进行的研究不谋而合,邀请我们参与他们的研究。1998年下半年,我们以《水在自然界里的循环》一课为案例,就自然教学如何落实“指导学生学会自行获取和应用知识”的理念开展专题研究。  相似文献   

20.
自然观察智能主要是指观察自然界中的各种形态,对事物进行辨认和分类的能力。自然观察智能的本质是人对周围世界(包括自然和人文)的观察、反映、联结、综合、条理化的能力。特征具有自然智能特质的孩子,在生活中往往会呈现出敏锐的观察力与强烈的好奇心,对事物有特别的分类、辨别、记忆的方式。另外,他们通常更为敏感,能体会别人的心情、为他人着想。一般来说,那些植物学家、动物学家、农学家、园林学家等都表现出较强的自然观察能力。重要性人类是自然界的一环,作为一个人,我们有责任去了解自然界生生不息的力量,这样我们才会懂得珍惜生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