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我国实行商标注册原则,对未注册商标的保护问题一直是我国商标法的薄弱环节。商标在先使用权是在注册商标的申请日之前,就已经在该商标注册核定使用的商品或服务或者类似商品或服务上善意连续地使用与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该商标使用人享有继续在原商品或者服务上使用该商标的权利,其性质为商标权。建立商标在先使用权制度,对未注册商标进行合理保护。  相似文献   

2.
目前我国商标法没有商标合理使用这种权利限制的规定,但是有关合理使用的案件在实践中是层出不穷的,尤其是地名商标合理使用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国内立法不足,相关制度欠缺,学界关注度不够等。从地名商标存在的必要性及其立法上存在的不足入手进行分析,以期提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完善地名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作为商标侵权的一种抗辩事由,合理使用理论产生于美国1946年《兰哈姆法》的规定,成形于1992年"街边新仔"一案的判决。此后,在"海滩男孩"案的判决中,商标合理使用理论得到发展与完善。美国的立法与判例确立了两类商标合理使用,即"第一含义合理使用"与"第二含义合理使用",两者适用的对象不同、构成的要件不一。商标合理使用制度应当在我国《商标法》中予以确立,具体来说,首先要区分两类合理使用行为,然后再对其适用对象与构成要件分别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4.
地理标志纳入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保护模式的质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地理标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它蕴含着巨大的经济和人文价值.地理标志的特殊性使它无法被纳入现行的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地理标志作为标示商品来源的制度,与我国的商标制度并无本质区别,因此不必要在商标法之外单独建立一套地理标志制度.文章建议采纳一种新的保护模式,即在现行商标法的体制下,不采纳由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对地理标志进行保护的模式,而是将地理标志作为商标的客体,与普通商标、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并列,成为商标法所保护的一类独立的对象.  相似文献   

5.
合理使用是知识产权制度的重要内容。我国商标法律中对此只有原则性的规定。从合理使用制度有其存在的法理基础入手,分析了西方国家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规定,指出我国目前的商标法律在合理使用制度方面存在的缺陷,并对商标合理使用制度的建构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商标淡化在本质上是对商标所凝结高强度能量的稀释、耗散和削弱,导致的最终后果是使商标丧失能量,不再成为法律意义上的商标。商标混淆是消费者和社会公众对商标所指代商品或服务的来源发生混同和误认。商标淡化与混淆的联系主要在于:证明责任承担相同、损害商标功能相同、保护对象范围相同、保护利益相同、主观作用相同。商标淡化与混淆的区别主要在于:联想的程度不同、涉及商标种类不同、具体存在类型不同、侵权抗辩范围不同、危害表现形式不同。我国对商标淡化问题并未明确立法规制。为完善我国商标淡化立法,建议:一是在商标法中构建规制混淆侵权与淡化侵权的双轨并行总体立法框架;二是从商标法实施条例和商标法司法解释中完善商标淡化的具体操作规范。  相似文献   

7.
现代商标代表了商品或服务的信用度,体现了相关公众对商品品质的稳定性及成长性的信赖以及对整个交易制度的信任。在商标的各种功能之中,商标的品质保证功能实为信用功能,是商标的核心功能;识别功能作为商标的基础功能,服务于商标的信用功能;广告宣传功能、符号表彰功能则是商标信用功能的衍生功能。当今社会,商标本质上就是信用,信用符号化为商标,商标则从识别商品或者服务来源的标记转化为财产,商标的财产化也是信用财产化的一种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8.
商标在先使用抗辩制度是解决商标注册制内在缺陷的重要制度。理解在先使用抗辩制度的适用条件,应当从商标注册与使用的关系角度出发,在维护商标注册制的同时,保护使用行为创造的商标价值。在先使用人商标的使用时间、“一定影响”的形成时间以及原使用范围的认定,均应推迟至商标注册申请人初步审定公告日。未注册商标“一定影响”的要求不宜过高,在区县或乡镇范围内形成稳定的来源识别功能即可。未注册商标作为在先使用人的财产权益,可以在其商誉范围内进行转让。在先使用人后续开设分店行为合法与否,应根据分店所处的位置进行判断。互联网领域中亦可以通过技术手段划分市场,不应完全禁止在先使用人使用网络进行经营。  相似文献   

9.
刘慧 《天中学刊》2007,22(4):38-41
地理标志是我国知识产权中的长项,但目前这个长项却没有变成促进经济发展的强势,其主要原因在于现行法律、法规对含有地理标志的商标的转让、使用许可、移转未作特殊的限制性规定,对商标转让、使用许可和移转程序的规定也存在着瑕疵。我国商标法第三次修订,应完善对含有地理标志的商标的转让、使用许可和移转的制度设计,而且在制度设计时要坚持地理标志优位和社会公共利益原则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0.
我国《商标法》在第二次修订后认定假冒行为为商标侵权行为,之后商标法的修正案没有作出新的规定。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不仅扰乱了市场秩序,又侵犯了他人的商标专有权,还侵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在实践中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我国有关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的法律规定存在着很多值得我们研究的地方,本文通过分析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定性,结合实践中出现的问题,对其进行探讨,提出一些完善我国商标反向假冒规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侵犯注册商标权犯罪是一种侵犯他人的商标专用权及国家商标管理制度的犯罪,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在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过程中又假冒他人注册商标的行为属于想象竞合犯,应从一重处断。行为人明知某种商品属于伪劣商品,且明知该商品是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而仍予以销售,构成犯罪的,应认定为法条竞合犯,依据重法优于轻法的原则处断。行为人假冒注册商标后又销售该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以获取非法利润的,属于吸收犯的一种类型,应认定为假冒注册商标罪。行为人非法制造他人的注册商标标识,又在同一种商品上使用该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的标识的行为之间存在预备行为与实行行为的吸收关系,符合吸收犯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传统的商标保护理论和现行商标立法,只有注册商标才受到法律的全面保护,未注册商标在绝大多数情况下不受保护。在我国对未注册商标保护的立法需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1.确认未注册商标使用权为合法的在先权利;2.赋予未注册商标使用人有限使用和优先申请商标注册的权利;3.赋予未注册商标人继续使用权;4.建立未注册商标使用管理信息系统;5.确立未注册商标权利争端司法解决的机制。  相似文献   

13.
商标音译的成败影响商品能否顺利进入国际市场。英语商标要进入中国市场,其音译须充分考虑汉字的音、形、义于一体的特点。研究表明,英语商标音译选字上多选用汉语动词和动态形容词,具有明显的动态性特征。  相似文献   

14.
商标工具论从社会意义出发宏观兼益了商标权人、消费者和市场竞争者之间的利益;商标符号学从权利配置角度微观解析了驰名商标的本质。商标工具论、商标符号学可用于驰名商标的个案效力制度正当性剖析。根植于相关公众,配置被动排他权才是驰名商标制度本相,应以此矫正理论与实践中缺少认知、行政擅权、过度扩张问题,孵育成熟商标文化。  相似文献   

15.
假冒注册商标罪是我国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体系中的重要罪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领域的犯罪日渐增多,其中通过假冒他人注册商标进行犯罪的现象尤为突出。为了在司法实践中正确区分罪与非罪,应当注意从“同一种商品”、“相同商标”、“使用”、“情节严重”等多个方面厘清假冒注册商标罪的认定标准。  相似文献   

16.
驰名商标的内在价值使得驰名商标成为各国商标法保护的重点,驰名商标的认定是保护驰名商标的关键性因素,现行的行政认定模式不利于保护驰名商标权人的利益,应适当引进社会认定,为了促进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的形成,有必要对未注册驰名商标实行跨类保护,强化对以也名商标商品装潢的特殊保护,同时在商标法中增加驰名商标的反淡化条款,以解决驰名商标与域名的冲突。  相似文献   

17.
司法实践中法院以是否注册为标准对驰名商标进行跨类保护,未注册驰名商标与企业名称或外观设计专利权发生权利冲突时,权利人也无法直接通过诉讼维权,导致对未注册驰名商标的侵权责任救济不足。日本广泛的商业标识的规定,注册商标无效宣告程序和企业名称保护中的名称和财产权的“二分法”理念为未注册驰名商标的司法保护提供了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8.
试论商标命名的文化色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标作为一种商品区别于其它商品的标记,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中试图对商标的命名和它的文化色彩作出探讨,就中西商标用词选择中的词类、词义问题进行较深入的对比分析,从而发现不同文化背景对商标所产生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林曼辉 《海外英语》2012,(8):147-148
商标是消费者了解产品的窗口,体现一个企业的文化内涵。如何翻译好化妆品商标直接决定了产品能否吸引消费者的目光,成功销售。为了提高产品的销量,商标翻译者在翻译时不仅应该考虑如何把原商标完美地转化为另一种语言,还应考虑目标消费者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审美心理等因素。该文试图通过分析一些知名化妆品商标的翻译,来探讨如何结合文化内涵来更好地进行英文化妆品商标的汉译。  相似文献   

20.
商标是广告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商标的翻译在国际市场的实际操作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中西方开展贸易时应当从语言、文化、市场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把本国的产品商标翻译过来,而且让双方的消费者既能看懂,读起来又朗朗入口,以确保产品的销售畅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