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董蓉 《成才之路》2010,(21):84-84
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不发生教学。教师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为此,教师要与学生平等地走进新课程。  相似文献   

2.
科学课程基本理念第三条提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口标,又是科学学刊的方式。”探究是科学的根本,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学生只有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科学素养才能得到形成和发展。”这些理念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安排好各种相关的情景与有意义的科学探究活动,以试验为载体,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相似文献   

3.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先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乐之”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他们所取得的学习效果才能事半功倍。现代教学非常关注在学生智力活动中非智力因素的调动.新课程改革明确提出了“快乐教学”理念.指出要让学生以愉悦的心态、积极的情感来展开主动探究活动.享受到学习所带来的乐趣。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改变往日枯燥单调的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4.
探究是学习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发现,更谈不上有什么创新。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进而使他们达到会合作,会创新呢?一、鼓励大胆猜想,促使主动探究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想,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猜想是一个多思维的心理过程,是培养创新萌芽的好办法。教学中,鼓励学生猜想,然后引导学生验证,能够促使学生主动探索新知。如,我在教学"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出  相似文献   

5.
1 课题缘起 在科学教学课堂中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高,效果好.但是学生一旦离开了课堂,离开了老师的组织与指导的支持,学生就不会自行的开展科学探究.一方面没有形成科学探究的意识,不会用科学探究的态度关注学习与生活的事物;另一方面没有形成扎实的科学系统研究的方法、技能,遇到问题,无从下手;第三是缺乏支持学生长期从事可研究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6.
<正>一、问题的提出现代教学论指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没有互动,就不存在或未发生教学。我国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第十条中,对"师生互动"问题有这样的论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互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国外的建构主义教学论和批判——交往教学论也都强调  相似文献   

7.
美国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指出:"学习任何东西,最好的途径是自己去探究发现".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果没有探究,就不可能有学生的主动参与,不可能有学生的思考与相互之间的思维碰撞而进发出智慧的火花,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得不到真正的磨炼和提高.如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学习,在探究中成功,在探究中创新,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相似文献   

8.
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提出:"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就会成为学生学习的负担。"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先生提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里说的"乐之"就是说要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展开快乐而主动的学习,这样他们所取得的学  相似文献   

9.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觉得自己在初中的英语成绩非常好,而到了高中之后觉得英语的学习上没有那么地顺利,成绩也不很突出。其实,初中的学习和高中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不但需要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态度,还需要高中的英语教师做好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衔接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探究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索就不可能有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创新.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1.
如何用好课文这个“例子”,使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学语文、用语文、会学语文、乐学语文、有效地学习语文呢?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只会带来疲倦。”由此可见,学生能否进行自主的探究,有效的学习,关键在于教师有没有给学生创设立种探究语言文字的氛围。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法和手段,是学生有效学习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吴杰红 《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7,23(B10):237-237,266
探究是学习和研究数学的生命,没有探索就不可能有发现,没有发现就谈不上创新。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我们数学教师必须具有的教学能力。  相似文献   

13.
现在的学生在学习高中英语的时候,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学生觉得自己在初中的英语成绩非常好,而到了高中之后觉得英语的学习上没有那么地顺利,成绩也不很突出。其实,初中的学习和高中的学习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不但需要学生改变自己的学习英语的方法和态度,还需要高中的英语教师做好初中英语和高中英语的衔接工作。本文就如何做好初中英语与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探究学习的指导误区主要有:动手做就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一定要动手做;重过程轻结果;重学生自由探究轻教师指导;探究学习是科学教育的惟一方法。只有在实践中处理好动手与动脑的关系并灵活地采用多种探究形式;处理好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等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才能有效地避免指导中的种种误区,从而科学、适宜地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5.
探究学习的指导误区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究学习的指导误区主要有动手做就是探究学习,探究学习一定要动手做;重过程轻结果;重学生自由探究轻教师指导;探究学习是科学教育的惟一方法.只有在实践中处理好动手与动脑的关系并灵活地采用多种探究形式;处理好探究过程与结果的关系;处理好学生自主探究与教师指导的关系;处理好探究学习与接受学习等其他学习方式的关系,才能有效地避免指导中的种种误区,从而科学、适宜地指导学生的探究学习,促进学生的探究学习.  相似文献   

16.
潘孝章 《考试周刊》2012,(38):183-183
在探究活动中,问题是核心,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而在课堂教学中,如果用"探究性"来衡量,很多"问题"不具有充分的探究性,因而不能引发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教师首先要研究哪些问题是有利于主动探究的,怎样呈现这些问题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  相似文献   

17.
在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时,我以课程标准为依据,注重理论指导实践,不断发现问题,进行反思,总结提高,总结出了两点经验:一是要把握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地位,二是把握好探究性学习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一、把握好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师生地位l.教师是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的组织者和引领者。探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主动精神,有些教师对此理解存在着一些偏差,认为既然是学生自主探究,教师就不应该参与。在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中可以发现,学生在阅读中发现了问题,教师没有任何指导,就要求学生自己读书解决问题。当学生发表自己的…  相似文献   

18.
新课改重视学生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培养,大力开展探究学习活动,能有效地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在组织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时,首先要引导学生对物理问题进行猜测或假设,假如学生没有一定的猜测与假设的能力,就会影响到探究活动的正常进行。由于初中学生的基础知识以及生活经验有限,很多学生在进行猜测的时候,信口开河,猜不到点上。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物理新课程探究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猜测与假设的能力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9.
丁庆红  王岳  任秀丽 《物理教师》2010,31(6):59-60,62
没有探究,就没有科学.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在研究自然界的科学规律时所进行的科学研究活动.20世纪80年代后,我国和一些发达国家将科学探究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引入到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处于动态、开放、生动、多元的学习环境中,使学生通过类似科学家的探究过程理解科学概念和科学探究的本质,并培养科学探究能力,从而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索过程转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向自主学习转化.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这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笔者以为,这一学习方式的落实,学生的自主至关重要。如果没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合作、探究就会成为一句空话,就会只流于形式,其结果必然是只开花不结果。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