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正清廷常用的"皇帝之宝"打开《清宫扬州御档选编》,在清代各朝御档之首,都有一方9厘米见方的"皇帝之宝"印章。据中国一史馆清史专家介绍:在紫禁城收藏的众多宝物中,明清帝后宝玺近五千件,而最能代表皇帝无上权威和地位的宝物,非此宝玺莫属。乾隆帝是清朝入关以后的第四代皇帝。乾隆以前,清代皇帝宝玺一般没有规定确切的数目。乾隆十一年(公元1746年),乾隆帝钦定御宝为25方,后人称这25方印章为"二十五宝"。这25方宝玺也  相似文献   

2.
所谓请宝牌,即奏请使用皇帝御宝印信时所持之木牌。乾隆十一年(1746年),乾隆皇帝重新排定皇帝二十五方御宝,这二十五方御宝代表和囊括了皇帝行使国家最高权力的各个方面。御宝收贮于紫禁城之交泰殿,由宫殿监正掌管。宣统三年(1911年)之前,凡使用御宝均由内阁先期奏请,派堂官恭领铃盖。宣统三年八月,武昌起义爆发,袁世凯凭借北洋军实力,钳制清帝,并出任内  相似文献   

3.
玺,就是今天人们所常见的印或印章,不含任何神秘色彩。但在我国古代,它却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皇权和尊严的一种象征,令人望而生畏。另一方面,从制作的材料上来说,古代帝王的玺,因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是由玉制成,所以古人又称它为“玉玺”。玺,作为一种印章,它的起源相当早。其雏形原是奴隶社会时期奴隶主之间交换作为私有财产的奴隶时的一种凭证或信物,这种印章由于考古及文献记载的缺乏,无法查考其真相,不免使人感到遗憾。在现存的文献资料中,最早有关“玺”字的确切记载恐怕要数《周礼》一书。《周礼》一书中共有三处说到“…  相似文献   

4.
印章是我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产物,也称为“公章”、“印信”,是一个单位行使职能、联系工作的必要工具和重要凭证。也是一个单位的合法象征和信验,是当前正在使用的。而印章档案是指曾经启用并停止使用的各种印章,移交到档案部门经过系统整理后的实物档案。  相似文献   

5.
印章管理属于文书工作的组成部分。我所在的有限责任公司印章包括正式印章(公司公章)、私章(法定代表人及总经理、副总经理的个人印章)及各部门章。无论是哪一种印章,都是公司凭证,是公司对内对外行使权力的象征。因为只有具有合法地位的企业.才能被批准刻制印章,而且印章与企业的  相似文献   

6.
浅谈印章的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印章",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称谓,主要有"玺"、"印"、"章"、"印信"、"记"、"朱记"、"合同"、"关防"、"图章"、"符"、"契"、"押"、"戳子",等等.印章盖出的印记,也叫印文或印痕.  相似文献   

7.
(一) 近年来,在编辑《中国古籍善本书目》中,收录了一部宋刻海内孤本——《太学新增合璧联珠声律万卷菁华》(以下简称《万卷菁华》)。此书共一百四十卷,巾箱本,每半页十五行,行二十一字,小黑口,四周单边,单鱼尾,栏高10.5公分,宽7公分。金镶玉,黄绢包角,书套为绣花丝绢制造,十分秀丽精美。书中钤有“五福五代堂宝”“八徵耄念”“太上皇帝”“天禄琳琅”“天禄继鉴”“乾隆御宝之印”“聊复得公  相似文献   

8.
在历代王朝使用的玺印中,秦代以“和氏璧”制成的御玺最为名贵,代代相传,被奉为天命的象征,称之为“传国玺”。玺本来是印的统称,从秦代开始专指皇帝的印。它在流传1000多年后,神秘地失踪了。几千年来,有关它的传说也无不充满着神秘的色彩。  相似文献   

9.
金琼 《贵州档案》2002,(5):20-21
印信作为权力的一种象征,历来深受统治阶级的重视。历代统治者对印信的称谓、印信的形状、印信的印文、印信使用的质料等等,都有严格的规定。民国以来,政府以律令的形式对印信作了进一步的规范,尤其是印信在文书中钤盖使用的规定,使印信成为文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印信档案,由于它以一种特殊载体出现,完整保存了历史原貌,自然而然地成为文书档案的重要补充。印信的称谓,各朝代均有不同。秦以前,称“钢”、“坪”、“尔”。秦统一六国后,皇帝的印信称“玺”,其余为“印”。到了汉代,“玺”的称谓扩大到诸侯王及太后用印。至…  相似文献   

10.
钱丹红 《北京档案》2017,(11):58-59
清华大学的档案馆里珍藏着一枚很精致的印章,上面刻有"佩弦藏书之玺"六个字.这是西南联大时期闻一多先生为朱自清先生所治,治印手法取自周秦,风格古朴遒劲.这枚印章一直是朱自清先生的钟爱之物,也是两位大师之间友谊的见证.仔细观赏即能发现,印章用料考究,制作精良,且极富文化底蕴,看着特别有灵气,仿佛会说话一样.究竟它有什么特别之处,制作这枚印章的背后是否有着鲜为人知的故事呢?这还要从西南联大的成立背景和闻一多先生的博学多才说起.  相似文献   

11.
江南 《档案天地》2010,(8):40-42
众所周知.玉玺是皇帝的印章.代表的是最高统治者的旨意,是封建社会最具权威的印鉴。小小的一枚玉玺历经千年.它的身上衍生出了无数的故事。或悲、或喜、或温情脉脉、或血腥残忍。有人得到它后走上了权利的巅峰,而有人却为它丢掉了身家性命。  相似文献   

12.
小小图书馆藏书章似乎是一隅被人遗忘的"角落":一些新建图书馆富丽堂皇,美观诱人,可其藏书章的样式,却还停止在过去的老面孔上,使用着公章式"巴巴饼"的圆形藏书章,分不清究竟是行政用章,还是馆藏业务用章,再加上某些同志忽视印章艺术,弄得书脊、书脑、书口、书根处斑斑点点,花里胡哨,把应有的美感破坏殆尽.那么,什么样式的印章适合图书馆藏书呢?笔者认为方形篆刻印章好.  相似文献   

13.
此例可破     
天天读来稿,总会遇到这种情况:稿件上附一信,或油印,或手写,上面还盖上个鲜红的公章。明明是一篇文艺作品,却也要组织证明:“情况属实,同意发稿。”有些手写的证明信,还要讲一番作者身份(如什么宣传科长之类),讲讲作者“表现”,大都是些溢美之辞,虽用组织上的口吻,实际上十有八九是出自作者本人之手,然后盖上公章。  相似文献   

14.
谈馆藏印章的科学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章,是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在行使法定职权时的重要凭据,是法定权力的象征。但由于政权的更迭、机构的变迁,以及权威部门对印章规格要求的改变等原因,会有大量的印章失去现行效用,而这些失去效用的印章由于曾在机关历史活动中占据重要地位,人们不便任意处置。在国家尚未颁发关于失效印章管理的规范性文件时,通常的做法是,除少数具有重要文物价值的印章(如刻制艺术较高的印章或具有特殊纪念意义的印章)被文博部门收藏外,大量的失效印章随同其所属机关的档案一起移交给有关档案馆。因此,这些失效的印章也就只好“勉从兰台暂栖身”。这样…  相似文献   

15.
1982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发表《袁世凯做皇帝天数的订正》,翌年该刊第1期又发表了《袁世凯做皇帝还是八十三天》,这两篇文章就袁世凯做皇帝的天数问题作了探讨。前文认为“102天说”和“82天说”“皆可成立”但“以第一说为宜”;后文认为“82天说”“不能成立”,“83天说”“并无错误”,并赞赏一些史家“称袁做了多少天‘皇帝梦’的说法”。此后,这类问题似乎无人再提,好象“袁世凯做了83天皇帝”(或称“袁世凯做了83天的皇帝梦”)已成定论,然而不竟如此,特陈拙见以求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16.
中华点校本《齐东野语》校读札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观 《图书馆杂志》2008,27(2):73-75
中华书局点校本<齐东野语>卷六"王魁传"、卷十九"嘉定宝玺"有四处点校失误,致使文意含混,殊难理解.现结合文献用例和语言实际,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7.
《大观周刊》2011,(1):51-51
“曾为老茯神,本是寒松液。蚊蚋落其中。千年犹可觑。”作为固体时光的具象化存在。琥珀凝结着千百万年的生物能量。蕴涵着无数的绮丽传说。在古代希腊,琥珀有“太阳神女儿的泪滴”之称;波罗的海的古人认为琥珀是由太阳光凝固而成的宝石;古玛雅人用琥珀手镯为刚出生的婴儿辟邪;古罗马皇帝和贵妇们则视琥珀为医宝,常握手中或佩戴于身可以延年益寿。  相似文献   

18.
据调查,目前各级各类档案馆都不同程度地保存了一定数量的印章档案,由于没有明确的管理规范,管理形式五花八门,不同程度地出现了一些管理上的问题。因此,如何管理印章档案,成为各档案馆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一问题谈点个人看法。一、印章的来源从调查情况看,绝大部分印章档案是由政府和党委办公室移交来的,属“公有”范畴。这些印章都是因机构变动、机构名称改变或使用期限过长,造成损坏,不能继续使用的。有个别印章是档案馆为了增加馆藏,突出地方文化特色而特别征集的名人印章及少量因材质特别、造型特殊或有纪念意义的印章,这部分印…  相似文献   

19.
古代政制皇帝的称谓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  相似文献   

20.
永善县桧溪的“阿兴土千户”印章距今已有310年的历史,此印在凉山雷波、昭通永善的相关史料中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阿兴”是封号,“土千户”是职务。此印为方印,直径7厘米,属汉满文对照铜质印章,印章正面左侧字为“乾字一万二千四百五十二号”,正面右侧字为“乾隆二十六年三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