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张莉 《钓鱼》2004,(2):8-9
在2004年中国钓鱼推广年,调动全民参与钓鱼活动的积极性,让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钓鱼的行列是“头等大事”,我们大家首要的任务是普及钓技,普及钓鱼活动,因为只有这样,中国钓鱼才会——  相似文献   

2.
越钓越上瘾     
什么叫“越钓越上瘾”?我就是。闲暇时一定要临潭垂纶,往水边一坐,心里就倍儿舒服。即使是下班以后时间太晚去不了钓场,也得“堤内损失堤外补”,或是捧出《中国钓鱼》杂志,反复咀嚼、品味再三;或是把渔具物件统统摆出来,像检阅部队一样,灯下理丝、榻前试竿。  相似文献   

3.
夏进 《钓鱼》2007,(5S):26-26
从许多钓鱼的文章和有关钓鱼杂志了解到,温差是制约钓鱼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也读到了不少人的反面意见,究竟谁是谁非,我一向不太热衷,可最近有不少钓友在我家为这个问题发生争论,我才敏感起来。于是我翻出去年钓鱼日记,找出去年我在长尾巴河春钓多次的记录,这才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读者不妨看一下,或许你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友 《钓鱼》2006,(12):70-70
我这个钓鱼迷是从退休以后才开始学钓鱼的。记得在孩童时代,自己也曾经钓过鱼,还到河里摸过鱼,那时感到钓鱼、摸鱼很好玩,很有意思,很新奇。参加工作后,看到有人去钓鱼时,我总认为这么大的人了,还去“玩鱼”,是思想落后、不求进步、不务正业的表现,我可不能去。后来一次偶然的机会,女婿骗我去钓鱼,结果跟他钓了没几次,我就上了“贼船”。俗话说得好,“上船容易下船难”。此后我对钓鱼的痴迷便一发不可收拾,越陷越深,久而久之就成了钓鱼迷。钓鱼为什么会这样吸引人呢?因为钓鱼给人们带来的益处实在太多。第一,有“鱼获”,可以做美味佳肴,改善…  相似文献   

5.
颜恒 《钓鱼》2009,(10):42-43
“雨季到,鱼好钓”。这是钓鱼人耳熟能详的一句钓谚,而另一句:“梅雨钓鱼,越钓越喜”也是广为流传。先说说为什么“雨季到,鱼好钓”。雨水到来的季节一般是在每年夏天的五月下旬或延至六月开始至初秋八月止。雨水的降临,使鱼类生活环境得到各方面的良性改善。  相似文献   

6.
《钓鱼》2007,(24)
转眼间,又是一年过去了,《钓鱼》已经出到了今年的第24期,回首看看总共已经刊发的120期杂志,感慨《钓鱼》经历了太多。每一期的《钓鱼》,都有令人心动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从许多钓鱼的文章和有关钓鱼杂志了解到,温差是制约钓鱼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也读到了不少人的反面意见,究竟谁是谁非,我一向不太热衷,可最近有不少钓友在我家为这个问题发生争论,我才敏感起来。于是我翻出去年钓鱼日记,找出去年我在长尾巴河春钓多次的记录,这才有了一个很大的发现,读者不妨看一下,或许你也能够从中发现问题。  相似文献   

8.
颜恒 《钓鱼》2009,(8):44-45
关于夏季雨水来临,湖库江河涨水对钓鱼有利的钓谚有许多,诸如“雨季鱼靠边,撒米应撤边”、“梅雨钓鱼,越钓越喜”、“大雨过后好钓鱼”、“水满鱼欢跃,水落鱼龟缩”、“雨水发,鱼儿闹”、“夏季鱼找食,冬季食找鱼”等等,都反映出这一时期钓鱼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陶政宏 《武当》2009,(7):31-31
“强者不练武,练武是懦夫”。习武之人多为懦弱之辈,然而,很多人练了武术或搏击之后,不但没有改变自己懦弱的本性,反而越练越懦弱,这是为什么呢?  相似文献   

10.
越活越年轻     
清晨,我刮光胡须,穿上鲜红的T恤衫,戴上雪白的鸭舌帽,兴趣盎然地来到市区一条新拓展的大道,散步观光。一位多年不见的好友惊喜地过来与我打招呼:“哎唷,这不是咱们的王教授吗?你真是越活越年轻啦!”我答曰:“是啊,去年20,今年18嘛!”说完,我们都哈哈大笑起来。  相似文献   

11.
李哲 《钓鱼》2005,(17):18-18
本人嗜钓如命,见水两眼发光,可就是命不好,在私营企业里打工,属工薪一族,一周六天上班,休息一天,怎奈钓瘾难忍,三天不钓鱼,憋得直心慌。好在钓具店陈老板指点迷津,豁然开朗。何不利用休息时间,尝试夜钓?于是每个星期三夜晚,去水库加班一夜,尽管人劳累些,可看着一夜的收获,倒不觉得有什么辛苦,心中的愉悦还是大于身体的疲惫。  相似文献   

12.
关于夏季雨水来临,湖库江河涨水对钓鱼有利的钓谚有许多,诸如"雨季鱼靠边,撒米应撒边"、"梅雨钓鱼,越钓越喜"、"大雨过后好钓鱼"、  相似文献   

13.
赵涵 《中国钓鱼》2006,(6):75-75
《中国钓鱼》杂志一直是我们钓迷的良师益友。许多初学垂钓的朋友,喜欢把她称为“教材”,我以为并不过分。纵观《中国钓鱼》杂志20多年的日益更新,从“幼小”成长为“壮年”,无不与《中国钓鱼》杂志的编辑、作者、读者密切相关,有汗水,也有泪水。所以,我们越喜爱《中国钓鱼》杂志,也就越珍惜和关注《中国钓鱼》杂志。  相似文献   

14.
王超 《垂钓》2008,8(9):15-16
线切了,鱼跑了,一定是遇上大家伙了!于是,很自然地用上粗线大钩伺候。若是还切,一定又想:该不是遇上巨物了吧?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切了线就一味想着换粗线,实则是走进了“越切越粗”的怪圈。  相似文献   

15.
沙愚 《钓鱼》2009,(17):14-15
“盲区”这是近两年来钓鱼文友们的一个争论热点。几乎都强调是从实际出发,又都从什么力学、几何学等等的角度去论证。把本来并不复杂的悬坠钓鱼的灵与钝越论越复杂,似乎当成他们的目的在炫耀高深的理论和渊博的学识,而置悬坠钓的基本事实于不顾。这位说1234,那位讲甲乙丙丁,  相似文献   

16.
厉苏宁  葛水利 《垂钓》2007,7(3):66-66
“嗖嗖”的西北风越刮越猛,水面卷起的波浪不时把浮标淹没。大概钓了半个多小时,我毫无收获,看来冬天钓鱼并没想象中那么简单。[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黄巩 《钓鱼》2005,(13):39-39
4月17日,恰逢周六,难得赶上一个非常适宜钓鱼的好天气。渔谚说“清明到谷雨,越钓越欢喜”。我整理好钓具,乘车来到位于市郊沈庄的一处河塘。  相似文献   

18.
程宁 《中国钓鱼》2001,(4):21-23
钓界多年争论不休的几大焦点之一就是:何为调灵,何为调钝,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学钓鱼只能是越学越糊涂,最后只能是“钓”进了八卦迷魂阵.最终被“调”趴下为止。  相似文献   

19.
四川省万源市地处大巴山深处,一条臭气冲天、污染严重的小河绕市南行,名曰“后河”,河里早已无鱼,偶尔有之,也是一些怪模怪样、重度污染,浑身一股煤油味的怪鱼。可偏偏就在这河小鱼稀之处,有我们这样一群钓鱼爱好者。本市无鱼可钓,要钓鱼,一出行少则四五十公里,多则一百多公里。当然就不可能钓得很勤,于是钓瘾越集越大、越压越深……  相似文献   

20.
本文对背越式跳高的技术核心,从功能原理角度进行分析和探讨,为背越式跳高在训练中如何提高功率,利用能的转换,为解决跳高技术中经济性和实效性提供理论依据,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